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小学生活一

(2025-09-16 10:15:06)

我的小学生活  

 

我们大队的学校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学校布局调整中被调没了,校舍也被折价卖给了附近的农户,现在不熟悉的人已不知道那里原来有学校。但在我们这些曾在那儿读过小学、初中的学生来说,记忆会带向永远。

 

我们大队的学校始办于民国20年(1931)时期,其时的嘉兴县教育统计资料中已有徐家港小学之名,叫徐家港初级小学,只有一位老师。其时,徐家港村属池栖乡,在徐家港港北洪字庵东边一个叫龙船里的横屋里,办有初级小学,一至三年级,一个复式班,一位老师,属嘉兴县第二学区。因为是老房子,平房又低矮,几乎没有窗户,光线明显不足。能上学的儿童也很少,且都是男孩。任教的老师由于时事变迁已无从知晓。

民国36年(1947)3月,玉溪镇、池栖乡、渠东乡合并成三德乡,徐家港村与一雨村合并为九保,后为三德乡九村。民国37年(1948)2月统计资料中已没有徐家港小学,只有九保国民学校。校长徐师达,一级一员。

1950年5月,三德乡分拆成栖真、池湾、马厍汇、上睦港四个乡。6月徐家村从九村析出成立鲍徐村,属池湾乡,同时恢复了初小办学。

 

仍名为徐家港小学,起初校址仍在龙船里,后搬至徐家港北东被没收的地主沈家的仓库里。那房子空间很大,但只在北墙有一扇窗,窗又小,房顶有一个天窗,所以教室里光线很暗。能到学校里去读书的都是男生,但人数也不多,我们埭上和我父亲差不多岁数的就只有两个人上了学,其中一位是我父亲,也只读了初小。

 

那时小孩到了上学年龄,老师会上门做家访,一家一家地动员去读书。等我到了上学年龄,学校的陈老师也上门来做动员。我清楚地记得因我害怕上学读书,所以躲在房间的铺上不肯见老师,后来第一年就没去上学。那时女孩子的入学率低得可怜。第二年去上学了,班级里只有两位女孩子,我们埭上和我岁数相同的女孩子有5个,一个也没去读书。现在老了,后悔了。我老婆比我小一岁,隔边队的,也没有读书,文盲一个。虽然老师每年开学前都会做动员,但当时的家长们普遍觉得女孩将来会出嫁的,反正是别人家的人,读书没有什么用。

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一个班,一位老师,叫三复式,所有的课都是她一个人教。好像就是上语文与算术。一个上午上两节课,三个年级轮流上,每个年级一节课上10多分钟时间,具体都有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决定,有时一个年级一节课全是做作业也说不定。

上学的第一个书包是舅舅送的,那时做上学客人是很隆重的,小孩第一次上学,舅舅必定要去做上学客人,主要物品是送读书必备的学习用品,记得我的舅舅送给我的是一个花书包,一只文具盒,里面有两支带橡皮头铅笔,两支没有橡皮头的铅笔,一把小刀,一块橡皮,一把小木尺,两本作业薄,一个小算盘,一双元宝雨鞋。当时大人用的叫大算盘,学生用的也叫小学生算盘,俗叫小算盘。还会有松糕,粽子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太那个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