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水吃水
(2025-09-04 09:00:13)
靠水吃水
出门就是河,而且是一条大河,东西流向,宽有50多米,直通红旗塘接黄浦江,因此,水的涨落也是比较明显,来潮时水涨20公分左右,落潮时退水20公分左右。
河的东面是一个荡,水域面积在500亩左右。这样一片水域环境,是河鲜生长的乐园。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这一块水域的我们也学会了“吃水”的本领。钓鱼、张丝网、扳鱼、张麦弓、抄鱼、张笑袋、张蟹网、张笼子、赶棺材网、耥螺蛳、摸河蚌、扒河蚌、摸虾、叉鱼等等。我说的“吃水”本领,也只是为了饭桌上多一道美味,或稍贴补一下家用,不是用来养家糊口的。
我小的时候,赶过棺材网,所谓棺材网是形状像个棺材样,网长1公尺左右,宽40公分左右,一面开口,背面高40公分左右,用两根拱形小竹子交叉撑开那网,在开口那面的中间竖接一根竹竿,一端与网底面的外边接牢,上面与交叉的竹竿相接。用此网主要是赶虾。夏天的时候,虾的活动力强,会游到滩边的水草处觅食,或到树影下乘凉。于是拿着那网,到河滩边,人站到水里,把网放入水中,再用一根赶杆,那赶杆像个T字形,从岸边向那网里赶,那些虾就会向网里逃,一起网里面总会有几只活蹦乱跳的大虾。赶个把小时,准能有一碗虾的量。这没什么技巧,只要找到地方,一般情况下,只要是在河滩边都会有的,因为那儿有水草生长着。
至于钓鱼,我是很不自信的,钓杆与钓子都要自已做,钓子是用大头针弯成,钓竿是从竹园里砍的。诱饵主要是用饭粒,有时也用苍蝇,钓一些活跃在河桥边的小粲条鱼。鱼虽是一群群地在游,我就是钓不到,看到那小鱼在吃,就是不把钩子吞进去,因此时常会是空手而归。钓鱼本领我堂哥最好,不管是抛钓、拉钓还是静钓,不是管是钓大的还是钓小的,不管是钓白丝鱼、汪刺鱼、鲫鱼、鳗鱼、黑鱼还是鲤鱼他都行。因此我只做一些比较笨的捉鱼活。张笑袋,张笼子、张蟹罾之类的鱼虾会自已进“牢笼”的活计。
捉鱼比吃鱼开心,这话一点不会错的。当你起网时,那哗拉拉的鱼跃水声,比任何音乐都要好听,那是劳动成果的交响乐。
这几年,我在门前的河里放了五条长笼,有多长呢?大约10米,两头有袋,主要张虾和杂鱼。
在河里插上几根竹头,笼的两头用绳子系牢,把笼放入水中,绳子系于竹头上。就算张网成功了,接下来就可坐等收获了。
过个三四天,划着菱桶去起笼子。解开系在竹头上绳子,慢慢地拎起,随着网袋的露出水面,里面的哗哗声,那是有小白丝鱼或鲫鱼,嗦嗦声,那是虾发出的。再把网袋倒过来一抖,那小鱼小虾都会聚到袋底,解开系网袋的绳子再一抖,他们就会乖乖地落到事先准备好的小桶里。
不过也不是全开心的。如果碰到起来的虾都是死的,或网被蟹的钳钳出一个个小洞,里面空容的,心里的难受很难用言语来描述。
今年碰到过三次这样的死虾“事件”。满怀希望去起,扫心生气而回。笼里的虾倒是不少,但只只似烧熟了一样红红的。为什么呢?问了有经验的,说是因为天气闷热,再加上水底的淤泥多,水中氧气不够了,进入笼子的虾活动空间小氧气更少了,所以就死掉了。一想好像有道理,出现死虾的都是在夏天下阵雨的天气。
张虾笼,不需要技术,但需要体力。那笼子在水中时间长了,沉积下了一定的淤泥,还会长青苔,就得起上来晒一晒,不然鱼虾就不进去了。
把那些在水中一段时间的笼起起来,是很需要体力的。由于淤泥的沉积,那笼从水中拉起来很沉很沉,因为是坐在菱桶中,又不能使用蛮力得用巧劲,如果用力过猛菱桶就会进水。因此是拉得手酸,腰酸,拉一条笼得休息好几次。拉上来放到河桥处还得把它搓干净,再拿到场上拉直了晒,晒干后再放入河里。
不过虽然吃力,也有收获的开心,笼里螺蛳很多,那可是地道的河鲜,不比海鲜差。
用笼张虾从农历4月到10月,其中7-8月为最佳时间。入冬了,笼子晒干待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