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田还是那田

(2025-08-08 10:29:14)

田还是那田

 

1952年之前,我们这儿的田地大都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量的农民以租种为主。之后,土地实行改革,农民分得了土地,以户为单位耕种。后来发现这样的耕种方式,有些少劳力,少农具,没有耕牛的农户,种起来相当困难,于是有人开始发明相互帮助的方法进行耕种,解决劳动力少,农具少的问题。慢慢地发现这样的互助方式比单家独户要好。再后来就组织起来进行集体生产,这样的方式比互助方式更具有合力,更有利于粮食生产。

那时,基本上一个村落为一个集体,所有的农田都不浪费,种处满满的,为了充分发挥有限农田的效率,施行一年种三熟的种植制度,两季水稻,一季春花作物,春花作物主要是大麦与油菜,再有部分蚕豆和花草,花草主要用以肥田。

为了适应农业机械化,对农田进行园田化改造,田中修筑机耕路。我们这儿的田集中在圩头上,大的一只圩有几百亩,为了能给所有田灌溉,进行沟渠的配套建设,总渠通河、通机埠,支渠连总渠到田。

队里为了能储存打下的粮食,造了仓库,为了好脱粒,修筑了公场,铺上青砖。那时还没有普遍使用水泥。为了耕田了我们队里还买了手扶拖拉机。为了脱粒买了电动脱粒机。

那时可以说是全民参加劳动,大家为了集体,为了多打粮食,力所能及,尽力而为。体力差的做轻活,体力好的,做重活。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

一年有三次农忙,分别是夏收夏种,双抢和秋收冬种。双抢时间是出早工开夜工是常事,因为要抢抓农时保产量。农闲时间也不闲着,夏收夏种,双抢后,要耘苗,施肥,除虫,春天要给春花作物开沟培土,还有种土杂肥。还要养蚕、养猪等。还要安排少量劳力外出做副业,如摇柴船、搞运输,耥螺蛳等。

为了保证双抢进度,队里办有食堂,从双抢开始到双抢结束,前后约一个月时间。打下的稻谷,主要交售国家粮,社员按标准分得口粮,队里留有一定量的储备粮,以防不时之需。

那时是田里种庄稼,地上种桑树。春天菜花黄,夏秋稻浪滚,冬天麦苗绿,圩头一片生机。

后来,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归农户承包经营,大家是单家独户地干。同样的是所有劳力参与劳动。队里的仓库,拖拉机,农船、农具均折价分给农户。开始的时候田与田之间的田埂农户们还会做一下,后来就不做了,田埂越来越低,两片田之间能过水了。种植也从一年三季改为一年两年,后来只是一年一季,只种水稻了。国家任务粮也逐渐取消。

再后来,土地进行了流转,承包给了种田大户,99%的农民不再种田,我们埭上只有两户成了承包大户,从今年开始,他们也不承包了,因为村里的全部土地都由一个公司承包去了。农户们一年拿点租金,像我们埭上最多的一户人家,一年的租金近1000万元。我家不到4000元。

像我们埭上的田,只有屋后几十亩承包户在种,钳力圩上的200多亩中的100多亩挖成了鱼塘,一个外地人承包养虾,其他几十亩既养龙虾,又种水稻。

现在桑树早不见了踪影,水稻也只是一季。进入21世纪后,麦子倒是种了,成片的油菜田不见影了。现在种田的还可拿补贴,可惜真正种田的本地人几乎没有了。听说有些承包掮客,将田承包后自己不种再转包给别人种,他呢净拿补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