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溪的北山草堂
(2025-07-23 09:15:21)麟溪的北山草堂
北山草堂古时位于麟溪,明朝时属池湾镇管辖,故古代有“池湾沈氏北山草堂”一说。现位于嘉善杨庙杜家浜。池湾沈氏及北山草堂,在明朝至清初时期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远近闻名。
先说沈氏家族。南朝时出了一位奇人,名沈约,他是南朝梁宗室、文学家昭明太子的老师,曾官至尚书左仆射,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他发明了“四声八病”理论,才华横溢且多愁多病,并且左眼有两个瞳孔。
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沈约后人七十七世“乌”字辈沈辅德自湖州乌程余不乡(今桐乡乌镇一带)迁居嘉兴池湾的麟溪。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嘉兴典型的诗礼之族,人才辈出。《明沈氏北山草堂遗稿》记录了从北山草堂走出的一代代名士。
十二世沈爚,沈棐长子。弱冠即蜚声庠校,博通经籍子史释典玄经,旁及堪舆医卜,无不研究。诗酷尚盛唐,文非先秦二汉不措诸笔。擅长书法,求书者无虚日。
十三世沈士立,沈爚之子。诗逼盛唐,擅长书法,尤精小楷,得右军遗志,著《新定春秋四传》三十卷及《贞石诗集》《玉麟稿》行于世。
十四世沈豫昌,沈士立长子。晚年信奉佛教,在宅邸后面构庵数椽,名曰小年庵,四方名僧经常来拜访他。作有诗《小年庵对雪和释苇如韵》:“山峦玉砌水晶池,悟击轩中赋雪诗。积厚竹枝频堕地,几番小悟苇如时。”
十五世沈受祺,沈豫昌之子。闭关六载,淹通经史,兼精五韵字母声律之学,作过九松诗十首,诗中列出了9棵松树的名字:莱伯、亭仲、高叔、手季、傲五、危六、涧七、懒八、横九。著有《沈宪吉稿》一卷、《请赋平役新书》、《诗馀图谱》、《北山草堂诗钞》。
十六世沈梥,沈受祺之子。书法直逼二王。为邑名诸生,贡入成均。日与二三知己盘桓九松间,相与啜茗赋诗以为乐。可惜沈梥不屑治理家业,以致田盈万亩仅存十分之二三。沈家的败落也始于他。
十七世沈燎光,沈梥第三子。性通敏,年轻时作过诗《和邑侯莫鲁岩先生咏九松》留于家中:“登高作赋共争看,播向炫歌金石刊。每到暑深常益热,今朝风好有余寒。鱼游清水江湖阔,鸟集长林天地宽。独怪鹤雏瘦到骨,青云欲附奋飞难。”
十八世沈培远,沈燎光之子。勤苦嗜学,淹通今古。为文清真雅正,绝意功名,杜门不出。所著有《自怡编》《武陵舟集》《陶子师时文选》《楚辞抄本》等书,都是手稿未付印行。
十九世沈职金,沈培远之子。天资学力俱臻绝顶,然虚怀若谷,不自满,假诗成则即弃去,故全稿无存集中。有诗《雪后远眺》:“天地清如许,登临惬素襟。山山银作岭,树树玉成林。何客能高卧,无灯好夜吟。谁将冰雪意,冷入利名心。”
600多年前的麟溪沈氏,与之来往的都是些文人名士。有弘治十八年的状元顾鼎臣、民间声望最响亮的文人唐寅唐伯虎、文武都臻于极致的王阳明、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苏州人文徵明、苏州书画大师沈周、傲骨铮铮拒绝严嵩招揽的嘉善人陆垹等名流。
嘉兴李日华在《味水轩日记》中记载,他受沈豫昌和其弟沈师昌之邀,做客北山草堂,观赏了沈家所藏的夏圭、赵子昂、管仲姬、沈石田、倪云林、吴镇等名人手迹图画。用膳在玉麟堂,用白玉莲花杯、绿玉荷叶盘、哥窑白定等行酒,种种做派显示沈家非凡庸之家。
栖真寺的憨山大师(1546-1623)也在麟溪(池湾)沈旅渔家中盘桓了数日。临别,大师磨墨濡笔,恭楷写下了一篇《栖真寺置长生田引》的文章。在文中转述沈旅渔居士的话道:“且闻居士述梦寺伽蓝告以乞赡僧田,居士即许四十八愿,神甚喜之……是知神乞田以供僧,其僧必真;则人舍田以供僧,其神必护。”
再说北山草堂。是沈家建立的翰墨飘香的家园。建于600年前。北山草堂,几乎可以被视作是嘉兴在明朝文化史上最璀璨的一页。明清时期是江南著名的园林,文人墨客常在此聚会吟咏,留下了许多传世名篇。
据《杨庙镇志》记载:沈辅德(七十七世),南宋嘉泰后从吴兴(现湖州市德清一带)举族走出铜官山,迁徙到嘉兴麟瑞乡(今嘉善县杨庙镇),在东麟湖北畔觅地造屋,营建家园。
辅德之子天时(乳名百五),性慈好施,建亭子桥。某年,桥北侧旱地上忽然长出一枝莲花,娇艳明洁,沈家视为吉兆。到天时之子沈镛主事时,南宋咸淳九年在生莲之地建净莲庵(寺)。
北山草堂是宋代嘉兴人沈棐的私家园林。为什么名北山呢?原来沈棐是沈莱的长子,其父英年早逝,所建草堂以父亲的号作名,也是一种纪念。
其父沈莱字巽言,号北山,性情纯孝,酷爱学习,博通经史,继承了先祖沈约的遗风,颇有诗才,名重一时,往来俱名士。他的诗《秀池梅湾别业》描绘了家具景象,诗曰:“栽梅前墅久成林,琪杆琼枝雨露深。奕世秀池湾里业,古邱丛竹对森森。”可惜他寿命不长,四十七岁辞世。据曹庭栋《魏塘纪胜》之《北山草堂》记载:“麟溪沈氏园,昉(始)于宋,明正德间,有棐者,更为增筑。”。
《魏塘纪胜》记载:麟溪沈氏园,始于宋代,明正德年间,有棐者增筑,多蓄鹤,拓地为东西舍,垒石为山,依山结屋,题曰“北山草堂”。草堂可容千人。北山草堂周围有祠堂、荷花池、流香桥、招鹤亭、桂花厅等,繁华至极。
沈棐在沈氏园除了筑造北山草堂,园内还有麟趾山、方壶别馆、小年庵、竹林园、导兰斋、繁香馆等景点,后又增建宜曝轩、松杪阁。
清光绪年间,沈氏园后裔沈星标作《记先世北山草堂》一文,其文云:
“麟溪沈氏园,昉于南宋。叠石为山,有花石纲遗石名舞袖,高二十四尺有奇,镇诸山顶。迨明正德间,百鹤公讳棐,多豢鹤,扩充此园,名其峰曰麟趾。山有四洞,外植九松,荫广数亩。上有涵虚阁,其环绕山趾者,有见麟桥、延禄亭、彩胜亭、拄颊亭、鱼乐亭、水明轩、听涛轩、倚桥轩、流香桥、梦鹿台,又迤山而东有方壶别馆、北山草堂、小年庵、竹林园、蔚兰斋、繁香室,奇花古木,蔚然深秀,名甲江南。至国朝雍正时,渐形坍塌。洎乎道光纪元,止剩亭一座,九松堂五间,旋即颓废……”
可见麟趾山规模宏伟,比苏州园林假山有过之无不及,山有四个洞口,中有厅,可摆一石桌,容四人坐饮。山顶有舞袖峰、马铃峰、牛首峰。其中舞袖峰最为著名,其高二十四尺,侧出可四五尺,此石形态似一翩翩起舞的美人,故名之。据说此石乃北宋末花石纲遗石,怕被征选而碎美人首,袖故存。环绕麟趾山还种植了九棵松树,高百尺,合数围,九松名:莱伯、亭仲、高叔、手季、傲五、危六、涧七、懒八、横九。真的是奇花古木,蔚然深秀,名甲江南。
直至清中叶,随着沈氏一族没落,沈氏园和北山草堂逐渐湮灭。北山草堂及沈氏园,现在几乎没有什么形迹。只是后人将原有麟趾山的地方称为假山头,现成村名——假山头村。如今,只能从清嘉庆年间,嘉兴女诗人、画家沈毂绘制的《嘉禾十二景图》中的《设色北山草堂图》,一窥北山草堂的真影。
2019年,从村里的河埠头附近偶然发现了两块石碑。一块小字密布,磨损比较严重,有待进一步确认。另一块上面有“沈氏”二字,清晰可辨。
现在的嘉兴人民公园,竖有一块北山草堂的遗石。这块石头位于茶馆前,杏树下,周围有几块石头相伴,石头上有刻字,写着“北山可吾老,东石宜主人”。实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