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马行空
天马行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044
  • 关注人气: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鲍甸港

(2025-06-22 12:18:45)

鲍甸港

 

不是知是先有鲍甸港,还是先有鲍甸圩,然后有鲍甸埭。

我的祖先,我,一直生活的地方,叫鲍甸埭,是一只圩头的南面的旱地,东西长约300米,这只圩头叫鲍甸圩。圩,是古人围湖造田的产物,埭,就是围湖造田所筑的坝。所以我们一带的田,在古时称为荡田。

所历史古籍记载,在西晋时(305),有一个叫高使君的人,带着3000兵士,在嘉兴北部,相当于现在的秀洲区北部的王江泾镇、油车港镇,嘉善的天凝、洪溪、干窑、下甸庙一带屯田,他们将荒无人烟,水网密布,到处是草荡浅滩、沼泽地地方,筑围堤,圈地为圩,然后开沟渠,小水男种粮食,堤岸种桑麻,形成了大粮仓。

原本沼泽遍地,草荡成片的不茅之地,出现了一个个围圩。形成了错落密布的水网体系。给后人留下了一条条的“埭”名、坝名、港名村落,如严家埭、鲍甸埭,陈家坝、丹牌坝,上睦港、徐家港等。

照此推理,我们的鲍甸圩名的来历,应该是先筑埭,再成圩,圩前之港再以此名之。这三名是相联而不能分。

为什么要名“鲍甸”,因为此地一直是默默无名的小地方,既无达官贵人,也无豪门巨贾。未见有文字记载。查字典,鲍既可以是姓氏,也可以指一种海中水产。甸,说是皇家的田地。这两个字相加一起作为一个圩的名,我不能妄加揣测。反正我们埭上,从未有过姓鲍的人家。

鲍甸圩,四周叫埭的一是我们鲍甸埭,主要居住着王姓、孟姓两大家族,二是西面的叫西港埭,没有人居住。北面的叫徐家港,人口比较密集,主要居住着殷、符两大家族,其次是孙、张。东面的叫东港,也叫竖头港,主要居住着王、孙、沈三姓族人。

鲍甸埭到西面庙场处,圩向南转一个近似90度的弯,再上南约百米再转一个近似90度的弯,叫凌家汇,居住着凌姓族人。再往西,叫坍桥港,主要居住着阮、顾两大族人。

叫坍桥港,不是圩围成时就取此名的,据说此港以前有一座桥,不知什么时候造的,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坍的,桥坍了,却留下名。称坍桥港。不过在我小时候,倒是看到过桥所在的位置,就是港的中段,北岸还留有此桥坍掉后的桥基、桥柱木和桥石。

鲍甸港形成时不知有没有现在这么宽?现在的河面将近有50米。这条港虽然也 是籍籍无名,但倒也是有故事。在他的最西面,也就是在转弯去凌家汇的那儿,有一只庙,名东岳庙,里面供奉着东岳大帝和杨老爷。东岳大帝也就是封神演义里的黄飞虎。为什么会在我们鲍甸埭上会供黄飞虎,不得而知,但此庙据老人说历史还是有点的,说是在太平天国的时候就已有了。规模还是相当可观的,庙宇的恢宏也是相当的,据老人说,东岳大帝背后的神匾可媲美杭州灵隐寺里的。

有庙的地方,一般是风水相当好的地方,这是老一辈说的。不错,在东岳庙的前面有一片开宽的水域,称为庙漾。可以停十来吨的大船。

东岳庙,在以前,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十四,都要组织一次庙会。庙会最热闹好看的是在庙漾到鲍甸港里举行水上表演。水上表演主要是摇踏白船比赛 和八桨船表演。踏白船,来自于周边的村庄,据埭上老人说,我们埭上的踏 白船速度年年都是最快的,因为摇踏船的人个个都是壮劳力,且都是摇船高手。八桨船来自于杨溪的盈字湾。盈字湾,是传统的捉鱼村,虽然不属渔村,但他们的捉鱼历史倒是蛮久的,他们的祖先是来自绍兴的渔民,他们在杨溪盈字湾定居后,虽然主要从事农耕,但没有放弃老祖宗的传统,边种田边捉鱼。他们的捉鱼船都是小船,称划条子船,可以一个人用桨划着,也可用小橹摇着。八桨船就是在这种小船上左右各用四支桨划。八桨船表演以惊、奇、险获取观众的喝彩声。

鲍甸港上有故事不断。民国22年,埭是莫名其妙地烧起了大火,在埭中部孟家场上房子烧掉了一大半。后来有人去双桥请风水先生测算,那先生说是是鲍甸港里的火龙作祟,要在相应的位置筑一条埂将龙镇住。于是第二年,埭的人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条长200多米的土埂就填了起来,整条埂形筑龙游形状,尾巴上翘。还在莳公荡里的与龙身相对应的位置填了一个土墩,名为龙珠。这条埂在我小时候断断续续地还在,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地被水蚀了。现在是一点行迹也没有了。只存在于我们一辈的记忆里了。

港上,本是没有桥的,因为港南有一只圩头名钳力圩,再南面是严家埭,之间有一条小河分隔。所以那个圩头用民间的话来说叫作断头圩。水乡的桥一般都是造在交通要道,使南来北往,东来西去的人方便。而钳力圩只是一只,没有交通要道之利。就是这样一只圩头,在1967年,硬是只为一只圩头造了一座水泥桥,名勤丰桥。是因为,那年月提倡园田化,我们钳力圩上有一只石头浜,当时的领导对埭上人说:“如果将石头浜填平,就为你们造一座桥。”后来埭上人果然就将那石头浜填平了,使钳力圩增加了几十亩良田。后来领导也真是履行了承诺,在鲍甸港上造了一座长长的水泥桥。桥形像物理里的欧米咖“Ω”

鲍甸港,水长流,历史也在不断地延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冷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