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马行空
天马行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044
  • 关注人气: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合路与急递铺

(2025-01-03 10:32:57)

合路与急递铺

 

王江泾名形成于元朝初年,在未有王江泾名之前,合路为那区域的主要地名。在合路,宋时可能还有一个大的集市。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1155—约1221),写过一首《端午宿合路》词:

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

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白头行客,不采苹花,孤负薰风。

词中的小桥指合路桥。

合路,是村名,市集名,还是河道名?

据史料考,合路既是河名,也是村名,也有可能是市集名。

明万历《秀水县志》称:“合路港,长一百五十丈,水从北运河来,下从陆家荡去。” “合路”,就是现在大坝村的史家路港。清末唐佩金《闻川志稿》也称:“史家路即合路,在大往、南秋二圩间。” 史家路即史家路港。

元代僧善住曾作《合路道中》诗:“此路何年有,扁舟几度过。晚烟青草岸,春雨白鸥波。野寺楼台小,江村花柳多。客怀无可奈,谁唱采菱歌。”这里的合路是指水路。明朝时,有黄溪八景,其中一景为“合路风帆”,此景在黄家溪东北方向的大运河拐角处,这里河面很宽,舟艇至此,扬帆飞驶而过,气势甚大。合路为港名无疑。

合路又是一个村名。历代《吴江县志》都明确记载有合路村,该村在二十三都东。“二十三都东”在京杭运河左岸。清乾隆《吴江县志》记载二十三都东有十四个村,其中就有合路村。现在的黎里镇黎阳村的位置就是从前的“合路”的位置。另有一说合路村即现在盛泽镇的黄溪村,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屈运隆编纂的《吴江县志》称:“黄溪市即孙吴青草滩,唐宋名合路村。”

合路还可能是一个市集的名字。姜夔的《端午宿合路》诗,编辑对“合路”的解释是:为嘉兴、平望、吴江间的一个市镇,地傍运河,居民繁盛。

陆游去夔州任通判路过秀州时也提到过“合路”的名字,他是这样写的:“过合路,居人繁伙,卖鮓者尤众。”据《黄溪志》记载:黄家溪“明以前以村名,居民止数百家。国朝(清)康熙中,至二千馀家,货物贸易颇盛,遂称为市云。”黄家溪市集可能就是合路市集。

合路(王江泾)到嘉兴段运河,历来是水上交通要道,也是连接南北驿道上的重要一环,因此,从设铺开始,就已有铺站了。宋朝开始设铺的时候,嘉兴至合路(王江泾)的苏州塘上设了几个铺,名什么?

铺,是古代传递公文或信件的驿站。

宋以前为驿站,宋开始为铺。宋建立铺递网络,修筑铺路,建立铺舍。一般是每十里或每十五里,二十五里设一个铺,那时称急递铺,每铺设铺兵5人。在我们江南铺主要建在主要河流岸上,因为水乡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船。

古时的嘉兴府也不例外,以嘉兴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在东南西北的主要河道线路设了十七个急递铺。北可到苏州,南可达杭州,西可到湖州,东可到乍浦、松江。

据南宋进士陈文蔚[生于宋绍兴甲戌年(1154),逝世于宋嘉熙己亥年(1247)],信州上饶人,撰写的《克斋集·游吴江行记》中记载,那时从嘉兴到王江泾设有两个铺,分别为黄土桥浦和秋戍铺。黄土桥铺离杉青堰6里,秋戍铺离杉青堰15里。

    有一年盛夏,镇守嘉兴的赵侯德勤,邀陈一同出行,从嘉兴到吴江,事后陈写下了《游吴江行记》,里面有这样的话:“是日晡出,望吴门禾兴馆下小泊,次经杉青闸,过堰六里,到黄土桥铺。又九里,秋戍铺,酌酒三杯,隐几诵诗。江风大作,舟不可进,宿峡路。三更,下雨,五更,风特甚。平明,望市早炊。市尾一湖,名莺斗。篙师运通霅川。……又十八里八尺,聚落数十家,西北崛起二山,云苏、湖界也”。

从嘉兴到吴江的嘉兴段,在日记中记有这两个铺,大约是10里一铺。至于这两个古铺名,在后来的府志中都没有提及。不知是什么时候改名的?

记载中有“宿峡路”,这“峡路”会不会是“合路”的别说?而且还有一个市集,“平明,望市早炊。市尾一湖,名莺斗。”这“莺斗”,即现今平望莺脰湖。据方志记载,莺脰湖以其形似莺脰,故名。又俗传二莺相斗于此,陷为湖,故亦称莺斗湖,平望当时也可能是合路区域。那市集可能是黄家溪市。宋时一个地名的范围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去思考。其范围肯定不是现在的一个黎阳村的范围。

明代后每十里设一铺。会不会明代在设铺的时候,对设的铺重新命名,不用旧名了?所以这两个古名消失了?

明万历《秀水县志》记载,从嘉兴到王江泾的运河段设有三个铺站,分别是杉青铺,金桥铺,闻店铺。离府城的距离分别是杉青铺8里,金桥铺18里,闻店铺27里。

南宋建炎元年,在运河东形成闻到川集市。闻店桥,在运河西岸,建于南宋隆兴年间(1163-1164)。位于后来的王江泾镇东首。元朝初,王、江两大户在运河西经商形成集市,名王江泾。

现代交通兴起,驿铺制度被淘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撤销驿递制度,民国3年(1914)驿站撤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笋干烧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