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太姥山
(2024-08-02 15:08:49)游太姥山
太姥山,听说还是国家级地质公园,我们从福鼎市出发向南,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大约1小时,到了太姥山脚下。再经过大约20分钟的盘山公路,就来到了主风景区。太姥山真是个好地方,东面是茫茫大海,下面是蜿蜒的丘陵,头顶是浮动的白云。栖鸟在耳畔低鸣,花儿在山坡艳放,清流在溪涧潺潺。
下车来到一片开阔地带,在那儿,向下望是深涧,朝前看是花与草的世界,向西眺是一座像屏似的山,听导游说“那儿,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在导游的带领下,沿着条石铺成的山道,首先来到了“国兴寺”遗址。
国兴寺始建于唐干符四年(877),废于宋。占地面积二千五百平方米,三面环水,一面背山,栖真修道之地。由于历经千年,原来恢宏的寺宇建筑不见了,展现在眼前的刻着岁月的沧桑,遗址上尚存石柱三百六十根,大都柱石横在了不该横的地方,只有七根大石柱还立于地面,基座为覆盘莲花础。导游说,这是千年不倒柱,当官之人模一模就会不倒。我看见别的团队里的游客上去摸了摸这千年不倒柱,希望得到一些好运,其实当官之人倒与不倒全在于为官的德行。看着眼前的寺景,深感沧海桑田之无奈。
继续拾级而上,奇石怪形一一呈现。导游介绍得神彩飞扬,什么“金鸡下蛋”“将军靴”“仙人锯石”“盘龙石”“猪八戒观海”“老鼠下山”。而我却没有什么感觉,在我的眼中石头还是石头,只是形状不同而已。真佩服这些具有丰富想像力的人,给后人留下了这么古怪的名字。
走在山道上,与别的山不同的是山道上到处都散落着一些岩石颗粒。道旁的石头也是有一颗颗的小颗粒组成。我开始以为这是“砾岩”,回来查了资料才知道太姥山岩石为粗粒花岗岩,属燕山晚期,中生代白垩纪的产物,距今约九千万年至一亿年。由于地壳的变动,海洋上升,东西南北与近水平三组互相垂直的向节理发育,形成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峭壁、山峰、山洞。又经千百万年的风雨剥蚀,流水冲刷,就慢慢地形成今天突兀的奇峰和怪石。真佩服大自然的力量,无所不能。
看到的也就看到了,体验才是真切的。太姥山有名的还在于“洞”,这不是溶洞的“洞”。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钻”了“蓝溪涧”“一线天”“将军洞”。要数“一线天”最有趣。此“一线天”非杭州“飞来峰”上之“一线天”,它不单抬头仰望只看到一线的天空,更是身处也只是“一线”的宽度。因此,人在此中不得不与大山来一个亲密的接触,于是,有些大肚的男土,有些爱美的女土就不得不退出队伍,男的怕过不去,女的怕留下不雅观的痕迹。及至扁着身进入此间,背靠后崖壁,肚贴前岩壁,两脚移行,被挤压感油然而生,呼吸也会变得急促起来。我对旁边的人说:“如果现在两山向内移动了,那我们就”,他马上来了个制止,不让我说出下面“不吉利“的话。其实无所谓的,我们是唯物主义者。移出“一线天”豁然开朗。
工作之余寄情于山水,绝对是一种享受,你说,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