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铁补镬子
(2023-11-29 08:34:28)农家传统的烧饭炊具是铁镬子,虽是铁的,也经不住岁月的磨炼,经不住长年的火烤,终有“生病”的时候,而给镬子看“病”的医生是跑乡的“生铁补镬子”师傅。
这些师傅不知来自何方,小时候没有听大人们说过,后来长大了,炊具开始改变,用铝锅的多了起来,补镬子的生意越来越清淡,以之于后来看不到了。现在我家还有灶头仍用铁镬子,但如果破了,就换只新的,不会再补它了,再说也没有补的人了。
记忆中的生铁补镬子师傅,也有一个挑子,前面是一只风箱,风箱上有一只抽屉,后面是一只木框,里面放着一只小炉子,一些煤炭,一些生炉子用的细木柴。
那时家里同型号的铁镬子一般都会有几只,烧破了,就换只,因为补镬子的不会正好你家的破了就来了,所以要备不时之需。也正因为这样,补镬子师傅每来一次总是生意兴隆。
生铁补镬子师傅不像换糖担那样的有一管笛子吹着,大家听到笛声就知道上换糖的来了,而他把担子在比较空的场地上放好,就沿村吆喝:“生铁补镬子!生铁补镬子!”,人们听到这拉长的熟悉吆喝声,把家里早已破了的铁镬子翻出来,拿到那儿放在场上,先来的放前面,后来的放后面,依次排队。当然如果有急事要先补的,人家也不会不让。
师傅吆喝回来,开始生炉子。先把炉子从木框里拿出来,放到场上,再把风箱转过来,将出风口对着炉子,从抽屉里拿出管子将风箱与炉子连起来,再从人家的柴堆上抽一些稻柴挽成一只“柴草鸭”放入炉子里,再在柴上面放早已劈好的木柴,然后用火柴将柴点燃,将放在封风箱顶上的小凳子放在合适位置,人坐稳,拉风箱扇小风,等到木柴着火了再放进煤炭,用中风扇,第一批煤炭着了,木柴也烧得差不多了,再放入第二波煤炭,这时用大风扇,炉子里的煤炭全着了,随着风箱的扇风,炉子一片火红时,将一只可以熔化生铁的容器用火钳夹着放到火红的煤炭里,再在那东西四周放实煤炭,又从风箱的抽屉里摸出几片铁片放入那个容器里,再上上面盖一块铁板,且用大风给炉子加温。炉子的火苗随着风箱的加风而一窜一窜。一直烧到那容器里的铁片熔化成铁水,将盖在上面的铁块用火钳夹下,于是开始补镬子。
用到的工具,一块圆的黑的、厚的布块,一个用布做成的长圆柱状的拧子,像蜡烛样粗细,一只可以从那容器里舀铁水的勺,一把可以夹住那勺的钳子。开始补了,先把木框里放着砻糠灰的粗瓷放到边上,再把镬子放到自已最舒服的地方,先用铁片刮子将镬子破口的地方刮一下,用左手将那圆的厚布块往砻糠灰里捏一下,布块上留下一层灰,再用右手钳子夹着那勺子往那容器里舀一下,那勺子里有一滚圆的铁水,再将那铁水倒到那有灰的布块上,再将布块移到镬子底下,对着镬子的破口处往上顶,这时铁水经过低温已成软铁,像面团一般了,右手拿着那拧子在镬子里面往下按,并用力拧平实,那镬子的破口就被补牢了。如果破口比较大,就用几滴这样的铁水。
这拧肯定是技术活,如果拧得不平,用戗刀戗的时候就会被戗到,或戗掉。这镬子就没法用,不过好像没听说过有哪一家人的镬子补好后被戗掉的。
为什么叫他们为生铁被镬子?因为铁锅的铁是“生铁”。 这生铁补镬子不知是不是已成为非遗文化?现在如果还有这样的师傅,一定是非遗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