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懒人

(2023-01-03 08:34:55)

懒人

 

氏族里有两个长辈,我们唤他公公,一个大名叫孟企荣,小名叫牙奶,听老一辈人说,这个公公出生后由于娘非常宠他,吃奶一直吃到牙都快长齐了,所以大家戏称他为“牙奶”。另一位大名叫孟企良,小名叫“杨鸡”,为什么叫这样一个古怪的小名,不得而知。这两人为兄弟俩,企荣是哥,企良是弟。

我小的时候,他们大概在50岁左右,父母早亡了,都是单身。后来听大人说,那个叫“牙奶”的年轻时结过婚,但由于这牙奶比较懒,什么活都不太会干,那个女的就走了。也没留下后代。企良没有结过婚。

在我的印像中,这两个公公,人很好,从不与人争吵。你说他点不是,他们也不会还嘴,只是笑。但两个人的体力好像不像一般的农民,农活也大都不会,干活的姿势看起来也相当外行。那个牙奶眼睛不太好,只有一条线,走起路来速度比一般人要慢不少,而且好像有点一碰就会倒的那种样子。杨鸡倒是走路有些风风火火,但样子更像是女人。从没有见过他们俩在生产队的时候干过像样的体力活,总做些辅助工。

这两个人,在生产队的时候是“五保户”。

虽说是“五保户”,在那个按劳分配的年代,他们也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搭搭猪灰啦,做做担啦,插秧这样的技术活,挑担这样的体力活,他们是干不了的。我参加的两年生产劳动时,没有看到他们缺过工。“杨鸡”还是大队窑墩上的常年小工。

那时队里没有一个懒人,只要有体力,能干活的,都会得到相应的活干。年老的妇女,理墒头、晒谷、拔秧、采桑叶,年老的男人,做担、搭猪灰、扒水田、扔秧等,大一点小孩也会下田学劳动。人人都是劳动力,人人都是劳动者。没有一个吃闲饭的。

后来田承包后,牙奶、杨鸡按人头也分到了田,我们队里每人1亩5分,他们也一样。两个人分到了3亩田。

他们那里能完成得了这3亩的种田任务?没办法只得让给了有劳力的人种,他们拿点口粮。

这样真正地成了懒人。整天拿只茶杯,夏天找阴凉处剩风凉,冬天找有太阳的地方晒太阳。粮食靠田,开销靠政府。

这兄弟俩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过世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说鱼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