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鱼刺
(2023-01-02 10:12:06)说鱼刺
我在自己门前的河里张了一些地笼,可以收获些小鱼小虾,深秋的时候运气好的话还可以起到一二只野生的鳑蟹。
今年天气特别,前段时间天气还比较热,突然地就冷了下来,再加上疫情的原因,不回乡下,我来不及把网收上来。往年这个时候我早已把笼子收上岸了,因为天冷了没什么收获了。
既然网还在河里,所以前天回家趁着天还算热,就去起了一下。虾是几乎没有,只起到了几天小鱼。中午的时候放了些咸菜,用放了些盐几卤(腌过咸菜的卤水),这样烧出来的小鱼那个鲜味是没话说了。
中午习惯性地喝了点黄酒,吃着刚从河里起上来的小鱼。如果没有疫情的话,那种生活是蛮有滋味的。
吃着那些小鱼,老婆提醒说:“小心鱼刺!”因为她有一次被鱼刺卡住过,用了许多土办法也没有把那鱼刺弄掉,好在在嘉兴,没办法不得不去医院求助医生。
我小时吃鱼总会被鱼刺卡住,老婆却不会,所以买一条鲫鱼,我只吃肚皮上的肉。现在相反了,我吃那些小鱼倒不会被卡了。大概是吃得多了,吃出经验来了。
吃着那些小鱼,嚼着小鱼的骨头,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河里的鱼骨头那么多,海里的鱼为什么骨头那么少呢?”
有了疑问,就想解开它。
凭自己的一点浅薄知识作了解释。
鱼的骨头是起支撑作用的,我觉得这应该和水的质的不同有关,海水中有盐,所以浮力要大,浮力大鱼受到的压力就小,所以它的肉不需要那么多的骨头来保护它。而生活在内河的鱼,水是淡的,浮力要小,鱼在水里受到的压力就要大,为了增强鱼肉的抗压能力,所以就长了密密的骨头。
不过又一想,这样的解释好像是不太正确的,因为内河里也有的鱼骨头是比较少的,如果旺刺鱼,鲶鱼等。
百度了一下。查到了这样的话:
1、“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淡水鱼的鱼刺就比海水鱼的多。平时吃到的河鱼,大多是比较低等级的鱼类,而往往捕捉到的海鱼都是相对高等级。因为生物进化的大体趋势是骨骼数目趋于减少,骨刺少的鱼在进化序列上是比较高级,如鲈鱼,比目鱼等。反之,则骨刺数目较多,如鲢鱼净头骨就有387块,凤尾鱼的骨刺数目也不少。不过,河鱼也有骨刺少,譬如淡水鲳、鳜鱼、鲈鱼等。越是没有攻击能力或是容易受到攻击的鱼类,大都多刺,有些弱小浮鱼甚至连肌肉里面都布满乱刺。”
2、原因是海洋鱼类种类极多,只有那些刺少的种类被我们选来作为食用,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海鱼刺少。
我是少见多怪了,肯定是我们平时吃的海鱼太少了,估计海里也一定会有骨头长得和内河鱼一样的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