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小猪
(2022-03-30 08:54:21)卖小猪
卖小猪,是在我年轻时候的事。
我们这儿传统有养母猪的习惯。一家像样的人家一般养一只母猪,也有养两只的,少有养三只的。所谓像样就是有老有小,夫妻齐全的完整人家。像我们埭上不养母猪的是几户单身户还有就是叫阿荣的那家。
我们这儿的母猪品种叫“嘉兴黑猪”,是优良品种,所以小猪一般都比较好销售。特别是周边地区的农户,都喜欢买嘉兴黑猪生出来的小猪饲养成肉猪。
母猪一年可以生两窝小猪,养得快的话,三个月左右就可以出栏。那时卖小猪自己本地的销售量可以说是达到饱和,因为是小猪产区呀。所以只得自己用船载到不养母猪的地方的去卖,那里销路会好许多。
记得我和父亲摇船卖小猪去过三个地方,一个是上海的松江,一个是海宁的亭子桥,一个是桐乡的崇德。
摇船去松江最危险,因为要在黄浦江里摇一段路,再转进去松江的河道。卖小猪用的船不大,都是三吨水泥船。因为一窝小猪多的在12-13只,少的7-8只。三吨船能装得下,再说船大摇起来就费力。
从家里出发,经过红旗塘,在红旗塘底向南过大蒸桥,再折向东就进入黄浦江。第一次去黄浦江心里非常紧张,因为在去之前听人说黄浦江里有“江猪”,非常大,会袭击过往的船只,如果被它袭击,三吨水泥船就有翻船的危险。还听说黄浦江里来来往往的大轮船很多,掀起的浪头也很大,会泼进船里,如果船吃到侧浪,船可能会侧翻。
及至到了黄浦江,第一次看大江,小船摇在江中,南北两岸都是隐隐森森的。不过还好,没有遇到“江猪”,江里的大轮船也不是很多,江浪是有,但对于船的影响不大,只是稍有晃动,用橹还是能稳得住那小船。
去海宁的亭子桥就太平得多了。因为去那儿大河基本没有,都是小河,因为河小轮船也就没有了。
从家里出发到嘉兴经过东市河转南门出小南湖进入长水塘。在一个叫粪桶港的河道向西。具体过哪些河记不清了,进入后,都是小河,而且很弯曲,叉路又多,而且河两岸都是密密的桑树地,看不到人家,没有去过的根本分不清方向。河小,来往船交往得格外小心,一不小心船就会碰到岸滩。一般摇上一天,到傍晚的时候就能到那里。亭子桥是一个小镇,记忆中好像不是很大,比我们油车港还要小一些。小猪行也比较小,里面只有3-4个猪圈。有两三只卖猪船,20-30只小猪,卖个2-3天。如果多了,小猪的销售时间会更长些。
亭子桥,是一个小集镇的名字,可能也是一座桥的名字,因为小镇是东西走向,南面是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桥,小猪行就在桥的西面,那桥我估计就叫亭子桥。当时只关心卖小猪,根本不顾那桥叫什么,如果是现在,我是一定会到桥上去看个究竟的,可能还会对它的历史感谢兴趣。小猪行里的工作人员叫“何祥生”(音),好像和我父亲非常熟,叫我父亲为老孟。听埭上人说只要我父亲去那里卖小猪,这个“何祥生”一定会给猪栏的,即使没有也有临时拦一个出来。
亭子桥一带,是以种桑养蚕为主,家里养毛猪比较普遍。所以小猪还是比较好卖的。如果碰到当天捉小猪的人少,卖小猪的人多,那个何祥生会向捉猪的推存我家的小猪。所以我们去那卖,总会比别人家小猪要卖得快一些。因为那个何祥生是本地人,与当地人都认识,他们也认可他的推荐。记得我买手表的那窝小猪只有九只,就是去亭子桥卖的。
去崇德,路最好摇。由嘉兴出南门转入杭州塘,虽然河面比较开阔,但在此河里行驶大都是驶风船,拖轮比较少,即使有,航速也不快,浪头不大,不像黄浦江里轮船,吨位大,动力大,浪头大。
早晨从家里出发,过三塔就可以生火做中饭。船里有一只小航灶,水直接从杭州塘里舀,烧火用柴禾是硬柴,烧起来既旺又有火力,这样的灶烧出来的饭更香。父子俩总是一人摇船一人休息。过半个小时左右调换一下。父亲休息时吸根一角三分一包的大红鹰香烟,我嘛看看闲书。
崇德的小猪行就在运河西岸,门面朝东。记忆中门面有几个,里面拦小猪的猪圈也有10多个。所以早晨一开猪行门,来捉猪的人挺热闹。销量比亭子桥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