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砸酒瓶子还不够

(2024-12-27 11:27:33)
只砸酒瓶子还不够


最近有个好消息,国家市监总局对打击“特供酒”专项行动中的罚没物资进行公开销毁,销毁13万多瓶“特供酒”。之所以说是好消息,并不是因为销毁了假冒伪劣产品,而是觉得“特供”这个名称实在让人心中愤懑。

特供是特别或特殊供给之意。什么人才能享受特殊供给呢?有权利、有地位的少数人,过去的王侯将相等特权阶层。特供产品就是供特权阶层享受的产品,比如杨贵妃吃的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那个荔枝绝对属于特供,那时一般北方人是吃不起、吃不到鲜荔枝的。

我开始觉得特供只在中国有,后来才知道,无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有特供之说。最早八九百年前,英国人就将皇室专用物品视为特供,作为一种颁给商人和某些专门服务业者的荣誉,成立了“皇家商人认证委员会”,只有审查通过之后的商家,才具备向皇室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资格。因此特供不仅指一种产品,也是一种荣誉,说明你的产品档次高、质量好。

那时的特供,只对特权阶层,不对资本开放,就是再有钱,没有特殊身份,也难以喝上特供酒,就跟皇家的“御酒”一样,只能靠皇上的赏赐,市场上是买不到的。如果一般臣僚和百姓,没得到皇上赏赐,偷拿盗用了只有皇上才能使用的物件和饭食,那叫“僭越”,是杀头的大罪。也因此特供产品或者叫皇家用品,自古以来就是让人艳羡的东西,具有极大的市场吸引力。后来皇家倒台了,可特权阶层还存在,特供产品依然对人们具有吸引力,人们念兹在兹,心里想着特供,盼着享受一下与众不同的快乐。

现在中国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特供产品,当然不是真特供,而是不良商家利用人们对特供的觊觎而采取的推销手段。为什么非要使用特供这个名称呢?因为特供的内涵深刻。一是特供只有特权阶层才能使用,一般老百姓用不得,能喝上特供酒的不是一般人,起码是与特权阶层有关系或者路子广的人。二是在人们的意识里,特供产品绝对档次高、质量好,尤其是食品类特供,比如蔬菜是使用有机肥的绿色产品,散养鸡是在林草地里吃虫长大的,自然与使用化肥和养鸡场饲养鸡的质量不一样。三是按市场规律来说,物以稀为贵,特供明摆着是少数人食用的,特供暗含着稀缺的意思,能够满足很多人的虚荣心。

要说没有皇家了,特权阶层不存在了,应该没有什么特供了,可特供依然横行于市,这与中国人的等级文化观念有关。人们心心念念的还是那个“官本位”,争先恐后向上爬,想进入特权阶层,心里总有一个“特供情结”。这也与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有关,当初计划经济时期实行供给制,大多数产品需要票证才能购买,票证按照身份和社会地位发放,定量供应,一些稀有产品只能供给少数人,这也强化了人们对特供的记忆。

现在告别了市场短缺,迎来了产品过剩,但仍然有些人怀有特供情结,于是一些不法之徒或不良商家,便根据消费者的心理,打起特供的招牌,推销假冒伪劣产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特供也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不仅有特供,又有了专供、内供、政供、军供、特需、国宴等等。有些人一沾特供,便青睐有加,专爱这一口。这时的特供一词可能就是中国市场的专利了。

我觉得,打击特供酒,只砸了酒瓶子还不够,必须清除人们头脑中的特权思想残余。不要以为,新世界社会等级制度瓦解了,改开以后经济发展、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文化上等级观念削弱,特供时代也会随之而去了。须知思想观念的转变并不因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有其一定的滞后性。现在特权观念在社会上还是一种普遍存在,并不是只有特权阶层才有特权观念,在一般老百姓中特权观念或许更强烈。

从市场角度看,打击特供,净化市场环境,酒瓶子当然要砸,而且要继续砸、持久砸,见到就砸。但更要从思想上清除掉特权思想,将特供之类批倒斗臭,纳入社会鄙视练,与假冒伪劣同一语,人们一见到特供就想吐。哈哈!那时自然就没有特供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