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挂甲禅寺

挂甲禅寺离我家约一里多地远,占地仅一万平米左右,长方形,坐南朝北,寺内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地藏殿、圆通殿、五百罗汉堂、诵经处、流通处、禅房和钟楼等,虽地方不大,却一应俱全。
挂甲禅寺原名庆国寺,据《天津县志》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建挂甲寺碑记》载:“大直沽迤南三里许,有古刹曰庆国寺,后名挂甲寺。其由来远矣,图经无考,得与父老传闻云:当年大唐征辽奏捷,驻军此寺,因更名焉。世远倾颓,遗址尚在”。当年挂甲寺“栋宇嵯峨,象设赫濯,遐迩士女,瞻谒云集”,香火旺盛。历史上挂甲禅寺曾有三次修建,第一次在明朝万历年间,第二次在清朝末年,第三次在一九四四年重修山门。现在的挂甲禅寺是一九九七年修竣的,赵朴初等名人为挂甲寺题写了匾额和碑记等,并举行了盛大的佛像开光仪式。
我家虽离挂甲禅寺较近,但二十多年来过一两次。退休后有时出门遛弯,时常从寺院周围走过,有时到寺院大门前,看到寺门紧闭,或有开门的时候,但花钱买票才能进入。记得十几年前,每逢农历新年初一凌晨,寺院外便排起长队,一问,才知那是等着大年初一上第一炷香的人。听人说,上第一炷香是很贵的,所以大多是虔诚的信徒或有钱人,一般老百姓上不起第一柱香,也不来凑热闹。这几年上第一炷香的人少了,有人说原来争先恐后上第一炷香的人多是贪官,求佛祖保佑,现在很多已经被抓,故上第一炷香的人少了。
那天我从寺庙门前走过,见寺门大敞四开,没有了买票进入的告示,才知已经免费开放,可以到此一游了。
我走进寺庙,见寺庙虽面积不大,却布局规范、严谨有序、整洁如新,有花有草、有树有竹,不时从诵经房传出诵经声。我围着大雄宝殿和天王殿转了一圈,见到几个香客,有的在殿前跪拜磕头,有的在香炉前烧香。只是香客太少,然惟其人少,显得格外清净,不像那些名刹,整日游人如织、熙熙攘攘。这个幽静所在,正是我喜欢的。
不仅挂甲禅寺,好像周围的寺庙香火都不旺盛,离这不远的荐福安禅寺也这样。前些日子去宝坻区的大觉菩提禅寺,有数十个挂甲禅寺大小,可谓庭院深深、殿宇恢弘,建成四五年了,也未对外开放。相邻的玉佛宫虽屋宇宏大、气派非常,也已经门前罗雀,显得有些破败了。这可能是当初“一窝蜂”地打造旅游景点,有的建庙,有的植林,有的治水,有的修山。好似一家主人请客,置办了一桌丰盛的酒席,却没来几个客人,这让主人显得尴尬。如果感觉到尴尬,自会吸取教训,就怕心里没有尴尬,那才是真的尴尬呢。
那日又走进挂甲禅寺一游,看到院内停着几辆小汽车,再往里走,听到大雄宝殿内传出诵经声。我走上台阶,寻声向殿内望去,见大殿上跪满了人,前排有几个增人坐在那里,其中一人一手拿着麦克风,一手捧着经书,嘴里吟诵着经文。我是第一次听僧人诵经,感觉像是唱歌一样,只是旋律舒缓、声音平和,有时众信徒跟着一起念,有时只有两三个僧人唱。由于使用的是梵文梵语,我不明所以,只是觉得人们都双掌合十,很是虔诚,心里也不由得生出一些敬重之心。
令我感兴趣的还是大雄宝殿门柱上的那副对联,上联“无我无人无众生寿者皆无为法”,下联“如露如电如梦乡泡影应如是观”。唉!无我无人无众寿者、如露如电如梦乡泡影,人世上的一切皆因缘而起,本是来去如空,万象皆幻。人说“涅槃”的意思是“涅槃重生”之意,又叫“凤凰涅槃”,大错特错矣。“涅槃”即是进入大空境界,完全死灭,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一切都不存在。这才是真正的“涅槃”。
我虽不懂佛、不知佛,却也想“涅槃”,进入大空境。可当走出寺门的一刹那,眼见着过往的路人和车辆,耳边传来一片喧嚣之声,便又身不由己地步入红尘之中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