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邦的两次中箭说起


汉高祖刘邦一生两次被箭弩射中,一次是楚汉之争中,被项羽军的弩箭射中;一次在平定英布之叛中,被英布军的弓箭射中。刘邦之死与这两次受伤有直接关系,尤其是第二次。
《史记 高祖本纪》载,汉王四年(前203年),由于汉军与楚军长期相持不下、胜负难分,年轻力壮的人苦于当兵打仗,年老体弱的人疲于转运粮食。于是刘邦与项羽一同站在广武涧两边,进行了一次对话。项羽还是一贯鲁莽的匹夫性格,要跟刘邦单挑,这是典型的项羽作派;刘邦不理这一套,而是历数项羽的十大罪状,项羽气急大怒,向刘邦发射暗藏的弩箭,射中刘邦的胸部。刘邦却弯腰去摸自己的脚,说:“这个贼人射中了我的脚趾!”回营后,刘邦卧床不起,张良请刘邦勉强起来巡行慰劳士卒,以安定军心。刘邦巡视后伤势加重,便到成皋休养。待箭伤痊愈后,西入函谷关,来到栋阳,慰问父老,设酒招待。后来又出函谷关与项羽大战。这是刘邦第一次被射伤。
八年之后,高祖十二年(前195年),这时刘邦已即皇帝位,九江王英布在封地反叛,攻略楚地,所向披靡,刘邦只好亲率大军平叛,在蕲县以西的会甀与英布的军队相遇。英布的军队非常精锐,刘邦在庸城壁垒中坚守不出,远远地望去,见英布军的列阵一如项籍的军队,刘邦心生厌恶,与英布展开了骂战。刘邦对英布说:“(如今天下一定)你何苦要造反呢?”英布回答说:“我想当皇帝阿!”刘邦大怒,遂挥军与英布大战。英布军大败而逃,在混战中刘邦被乱箭射伤。这次受伤可能表面上不太严重,刘邦当时也没当回事。于是在回京途中,路过沛县时便停留下来,将沛县的父老乡亲请来一起畅饮数日。酒喝得痛快时,还自己弹着筑琴,唱起了《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情绪激动、歌且舞之、慨当以慷,洒下行行热泪。这是刘邦第二次被箭射伤。
这次刘邦中箭的部位不详,看来不是多严重。但在回京的路上,刘邦就病倒了,且病得很厉害。吕后请了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给刘邦治疗,刘邦问:“这病能治吗?”医生说:“病可以治好。”没想到刘邦又犯了驴脾气,无厘头地大骂道:“我以一个布衣平民,提三尺剑取天下,这不是天命吗?我的命运在天,虽有扁鹊,又有什么用处!”虽然不让医生治病,却赏赐了五十斤黄金。不久,刘邦在长乐宫溘然长逝。
刘邦这两次被箭弩所伤,都是在与对手骂战气急的情况下发生的,可见刘邦是个性情中人,尤其面对英布,一个自己收留和封王的败将,刘邦有些大意了。两次受伤之后,刘邦能顾全大局,第一次受伤后,勉励出巡,安定军心;第二次受伤后,也没误事,不仅慰劳了家乡父老,在病重之时还向吕后交代了后事。刘邦作为历史上对一个布衣出身的皇帝,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不管到那个地方,都不忘看望当地的父老乡亲,这在今天叫联系和关心群众。这与他的出身有关,他离不开老百姓,只有见到家乡父老才真情暴露。但他有一个不好的毛病,就是爱喝酒,而且贯彻始终,这在当时可能是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最好方式。在沛县连续多日饮酒,对刘邦受到箭伤的身体很不利,这可能是刘邦在回京的路上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
人们每谈及刘邦,都认为刘邦不尊重读书人,有点流氓作派,向儒冠里撒尿,当着客人的面让女人洗脚,平时说话爱骂街,等等。其实刘邦是个有思想、有头脑、有胆量,胸怀大志、从谏如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当时起义军中公认的善于团结人的“宽大长者”。这与项羽的年轻毛躁、残酷好杀、心胸狭窄、刚愎自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论军事才能,刘邦确实不如项羽和韩信,可刘邦不仅善于统筹全局、调度众将,也能亲临一线、指挥作战,特别在诛灭项羽之后的历次平叛中,刘邦每每率军亲征,叛军一触即溃、望风而降。刘邦这种大丈夫气概在当上皇帝后愈加明显,回沛县看望家乡父老时吟唱的《大风歌》,便是最好的表现,其后对医生的谩骂和赏金,亦不失其豪放大方的本色。
在历代帝王中,有几个亲临战阵而受伤的?刘邦受了两次箭伤,这在开国皇帝中很少见。两次虽都不是致命伤,可那时刘邦年纪大了,被项羽军射伤时,刘邦五十三岁,在那时已经属于老年人了。被英布军所伤时,刘邦已经六十二岁,完全进入老年。可刘邦每次都能坦然面对,以大局为重,不吝生死。老年的刘邦尚且如此,年轻时的刘邦更是一个有胆有识的人,不然就没有揭竿而起、攻城略地、入关灭秦和在楚汉之争中胜出、及多次平叛了。刘邦病重之势,拒绝了医生的治疗,并不是他看不起或不相信医生,而是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确实撑不住了,且天下大势已定,悲悲切切不是刘邦的性格,敞开胸襟、视死如归,方不失大英雄本色。
这时看司马迁《高祖本纪》中的描述:“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仿佛刘邦就在眼前。刘邦一生之所作所为,实乃一个标准的 美男子、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