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赤子之心常在


大约四十年前,有一次同事们在一起闲聊,一个年轻的女同事说:看到人家丈夫生病了,妻子在旁边伺候,那温馨的画面充满了幸福感,我跟丈夫说:“你也生几天病吧,我在家好好伺候你!”众人听后发笑,觉得这位同事幼稚的像个孩子。可我觉得,她这童心童语是发自内心的话。
人性本善,初时都有一颗如婴儿一样的纯洁无瑕的赤子之心,爱之所爱,恶之所恶,都是真情流露,没有半点虚假。自外孙出生后,老伴一直照料,做饭洗衣,形影不离,那时在外孙眼里姥姥是最亲的人。那年他还没上小学,老伴突然患腰间盘突出症,卧床不起。我对外孙说:我送你回你们家住几天吧,等你姥姥病好了,再去接你。外孙趴在姥姥的身上依依不舍,还流下了眼泪。老伴抚摸着外孙的头说:先跟姥爷回家去,过几天我好了,就去给你做饭。看到这一场面,我也心生感慨,说:看来姥姥没白疼你啊!
哈哈!这句话突然暴露了功利思想,难道姥姥心疼外孙是有所图报吗?当然不是,而外孙对姥姥的依依不舍也是自然流露,都是没有任何功利思想和企图的“赤子之心”。那时两个具有“赤子之心”的人在一起,是何等幸福啊!“给你做饭”,这话实实在在,有吃有喝、健康成长,这是老人对子女和孙辈的最大心愿和期盼。
但随着年龄增长,在岁月打磨、社会熏染和利益纠缠下,赤心也会渐渐褪色,变成了粉心,有的甚至变成灰心或黑心。尤其在商业社会、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谁面对利益得失心里没有盘算呢?如我对外孙说:你姥姥没白疼你啊!这是自然流落,没有任何思考,但却包含着功利的想法,这是无法回避的既定思维。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看来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
谁也不会怀疑两个热恋情人的赤子之心。但随着热恋结束,婚姻开始,炽热的情感冷却下来,各种社会关系和利害不断介入,两个人的赤子之心会发生渐变。就像那个想在丈夫生病时好好伺候的女同事,想象着影视剧中夫妻恩爱的场景,但如果有一天丈夫真的病了,而且病的时间较重较长,那时还有兴致秀恩爱吗?大概率是不可能的,或可能随着时间的延长,生出一些遗憾和怨气,变得不那么心甘情愿了。
老疼小是天性使然,而小敬老是人性使然。老如果不疼小,人类就无法延续,而小敬老的孝道则是人性的要求,也是人性区别于动物性的标准之一。但这种人性必须有社会道德约束,不然就无法实现。在没有社会监督和道德约束的情况下,孝道难以实行的。
有学者说,一个新生的婴儿之所以就会啼哭和微笑,是生存本能需要,因为哭能引起人的注意,笑会讨好别人。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笑的孩子讨人喜”,看来此言不虚啊。但这样看来,这赤子之心的背后也有一定的功利性,只不过是出于本能,而非有意为之。
不能否认,截止目前,人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只要这生存不损害其他人的利益,就是无可厚非的。但还是应该鼓励人们拥有一颗赤子之心,那是人生最宝贵的存在,千万不要丢失它。但愿赤子之心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