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斗外斗论

(2024-08-13 22:50:13)
内斗外斗论

 有一种说法,中国人喜欢内斗,而且内斗内行,外斗外行。当然说的是旧世界。历数中国几千年历史,和平的时间短,斗争的时间长;外斗的时间短,内斗的时间长。除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之外的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内斗。由于内斗的时间长了,所以内斗内行也不奇怪。

内斗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是不得已而为之。中国的中原地区,好山好水好地方,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涉及利益的纠纷也多。一天到晚的斗,春秋战国五百多年也是斗,后来的灭秦战争和楚汉分争还是斗,接下来便是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过一段时间又来一次,循环往复,虽然不是七八年来一次,也是内斗频仍,让人感觉乱多治少。其实在任何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史上,这都是正常现象,可以说是常态。为什么要斗?很简单,为了利益。在农耕时代最大的利益是什么?是土地,现在依然如此。因为自古中原地区农耕发达,物产丰饶,人们都想争夺这里的土地,所以才有了“逐鹿中原”一说。

那时因意识形态问题而斗争的情况不多,历史上也没听说儒家和墨家干起仗来,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大多是互相尊重,有的只是语言冲突,绝没有肢体冲突,可不像西方的宗教战争,比如十字军东征。现在美国人因为“普世价值”而筑起“小院高墙”,那其实只是借口而已,他们才不会为主义而牺牲呢。战争都是利益之争,是国土之争和生存之争。

国人之所以逐鹿中原,是因为中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涉及到生存问题,而且是利益比较集中的地区,所以才经常发生内斗。内斗应该不应该?为除暴安良和国泰民安就应该,争名逐利和实现野心就不应该。但不管应该不应该,内斗都打着正义的旗号,南征北讨,除非面对巨大外患,才会“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再加上,内斗双方彼此之间都比较了解,不像外斗对彼方了解不多,就像鸦片战争初时,国人甚至以为英人的腿不会打弯一样。面对一个并不熟悉的敌人,一时乱了方寸,这才有了外斗外行的说法。

古代历史上的外斗,多是对北方游牧民族。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善于骑射。处于农耕社会的中原汉民以车战和步战为主,面机动性强、来去如风的骑兵,自然处于下风。战国时虽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但后来没有接续下来,这也是外战外行的原因之一吧。宋代北方游牧民族辽金夏蒙等相继侵夺中原地区,元代蒙古铁骑南下灭了南宋,成吉思汗的子孙们还西进中亚和欧洲,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后来满清凭借八旗铁骑入主中原,打遍天下无敌手。这也不能说是外斗外行吧。但二百多年后,西方工业革命,有了坚船利炮,面对燧发枪、击发枪和线膛枪等火器,游牧民族仰仗的骑兵落后了,虽然清朝的国土面积在历史最大,却屡战屡败,被列强不断蚕食瓜分。这是典型的外战外行。

当然,内斗上还是内行。比如当时的太平天国运动,洪扬等从广西打到南京,一路势如破竹,最终还是被清朝剿灭。内斗内行的原因不是别的,一是太平天国打着洋教的旗号东征西讨,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冲突,没有取得民心。二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骄奢淫逸,发生内讧,实力削弱。三是当时双方都使用冷兵器,大刀长矛,后来清军有了洋枪队,这在武器上略胜一筹。最后太平天国失败了,这也给人留下了内斗内行的印象。

可清军的洋枪队,如果面对西方列强的火器,那就成了一堆杂碎。朝廷费九牛二虎之力建立起来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照样灰飞烟灭。这又给外战外行者留下了把柄。但仔细想来,这内斗内行和外斗外行的原因,是因为内斗双方都是冷兵器,而外斗面对的是热兵器,长矛大刀对连发枪和马克沁,两者之间存在代差。不是国人不会打仗,而是落后就会挨打。

这有点离题了,可说到内斗,必然要说到外斗。但说实话,内斗是无论哪个民族和国家都有的,只是中国历史悠久,又有《二十五史》和《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对各种内斗有详尽的记载,让人感觉国人总是在内斗,而古人又著有《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等,总结了很多内斗的经验和招法,给人以国人喜欢内斗、善于内斗的印象。在外斗上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和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时,却输得一塌糊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