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一个普通人不好吗?

(2024-06-21 22:44:11)

 做一个普通人不好吗?


当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不好吗?生一个普通的孩子不好吗?当然好。但你看看这个社会,如果没经过一番挣扎、一番竞争,就自愿去当一个普通人,一定会被认为不求进取、自甘平庸、没有出息,被人们所鄙夷,说你是糊不上墙的烂泥。

作为群居的社会动物,人类在数十万年的生存实践中形成了传统文化,成为人们的基本思维意识。在这个传统意识中,人是不甘愿做一个普通人的。

一是基因之所致。人这种动物天性就是争强好胜,这是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中生成的。物种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竞争关系,不是你吃了我,就是我吃了你,自然空间就这么大,自然资源就这么多,有你没我,有我没你。而物种之内也会因为食物缺少发生争夺,谁不想占有更大更多的资源呢?人类的发展就是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进化而成的,没有竞争就没有进化,没有进化就没有人类。是自然决定了竞争,社会强化了竞争,你就是竞争的产物。谁也不会自甘落后,因为落后就意味着灭亡。

二是发展之必然。人类进入社会阶段之后,必然需要领导者,而这个领导者的产生来自于竞争,强者为王,弱者为臣;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后来又出现了占有更多物质资源的富人,这便是人们说的有产阶级。再后来又出现了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技术成为一种社会财富。这三者都成了受人尊敬的对象。谁不愿意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呢?这个社会就是嫌贫爱富、攀高踩低的环境,普通人会被人瞧不起,受到伤害、没有尊严的往往是普通人。那谁还愿意去做一个普通人呢?

三是存在决定意识。在几千年的文化熏陶中,人们接受的都是“向上爬”的教育,即使是新世界之后,鼓吹人人平等,但对孩子的教育依然是胸怀大志,长大了当大领导、当院士、当各种各样的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每个孩子的头脑中植入了一个梦,哪怕不能实现。如果你没有一个梦想,只想当个普通人,就会被家长、老师和同学们嫌弃和嘲笑。不做一个普通人,已经成为人们的潜意识,也形成了社会共识。如果你主观上就想做一个普通人,还到处声称自己和孩子都想做一个普通人,或许人们表面上会赞许你,内心却鄙夷你,或者觉得你是在放烟雾弹,再给自己找台阶。如果觉得你是真的,他可能会暗自庆幸自己少了一个竞争者。

社会关系的本质在现阶段就是竞争。虽然没有了等级制度,但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差距和社会差距还很明显。社会资源和物质资源并不富裕,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必然发生竞争关系,优者先得,差者少得。在这种现实下,谁还甘心做一个普通者呢?这就是整个社会都在争先恐后的原因。人们都想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寻求个人改变和发展本身,也带动了社会进步。

马克思说: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但那是共产主义阶段的事。现在仍然处在人类发展第一个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连第二个阶段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都没有达到。如果现在人人都想做一个普通人,而且深入人心,形成共识,那这个社会还能发展和进步吗?

我不认同人们说的做个普通者的说法,虽然我厌倦了竞争,厌倦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摆在前面只有这条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想当一个普通者,可能是你没有做一个优秀者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而不是你不想当一个优秀者。作为一个具有年龄优势的一个年轻人,何不在具有时间资本的情况下,奋力拼搏一番,如果实践证明自己并不是优秀者,再退而求其次,做一个普通人,也不负了自己的内心。

说到生一个普通的孩子,更是有点颠覆了常识。孩子生下来都是普通的,优良基因只有在成长中,得到适宜的环境,才会被激活。如果你想做一个普通人而不能,就更别说孩子了,这也是很多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原因。大多数普通人可能都有作为普通人的遗憾,希望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难道不是吗?

人老了之后,没有了竞争的本钱,无可奈何花落去,便唱起了做一个普通人的高调。想当初,争强好胜之心无比强烈,甚至在向上爬的过程中还很无耻。现在却唱起了希望做一个普通人的高调,表面上是经验之谈,但这难道不虚伪吗?

说到这里,我想真诚地告诉人们:做一个普通人不能,生一个普通的孩子也不能;不是我不想,而是社会不允许。虽然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摆脱做一个普通人的宿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