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总得烧点什么

(2024-04-10 17:08:06)
总得烧点什么

 

又到清明了,人们上坟烧纸,冥币市场异常繁荣,据说还有了美元冥币。哈哈!你说当初蔡伦没发明纸的时候,国人烧什么呢?

烧什么呢?不会是烧秸秆和竹竿或者是丝麻和绢帛吧。根据何在?秸秆和竹竿是平常燃烧之物,又随手可得,烧点秸秆或竹竿给先人,让他们在地下生火做饭;丝麻和绢帛是织布缝衣的材料,烧点给地下的先人,让他们在地下取暖御寒啊。那时棉花还没有从西域传入,绢帛虽然较贵,但有钱人家烧点绢帛给先人,不更说明对祖先的孝敬吗?对了,穷人烧麻布,富人烧绢帛,贫富有别,顺理成章。等有了棉花之后,再烧棉花,送寒衣。反正得烧点什么。这叫烧燎文化。

在中国文化中,对逝去的先人“视死如生”,有活人吃的,就不能让死人饿着;有活人穿的,就不能让死人冻着;有活人花的,就不能让死人穷着。你看秦皇陵的气派,仅出土的铜车马和兵马俑,就让人瞠目结舌。明十三陵、清东陵等皇家陵寝里,吃的用的使唤的,自是一应俱全,什么也不缺。

我觉得,最早古人祭奠先人时,好像没有烧过什么,只是杀牛宰羊,献上牺牲。古人做事通情达理,对献上的牺牲,也根据经济条件和祭奠对象,分成大三牲和小三生,就像九十年代人们结婚时要“三转一响”,从开始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到现在的“一动不动”,指小轿车和商品房一样。在这方面中国人与时俱进、步步紧跟,谁也赶不上。

对先人的祭奠也是如此,《周礼》中规定的丧仪到孔子时代就有了很大改变,所以孔子说“礼崩乐坏”。学者认为儒家最早就是从事殡葬行业协会,不知道那时有没有烧纸的风俗。肯定没有,因为那时还没有纸,烧纸或烧纸钱一定是东汉蔡伦造纸以后才有的。战国时各诸侯国连货币都不统一,只有“硬通货”金银,总不能烧金银吧。汉代有了五铢钱,汉文帝任邓通为皇家造币公司总经理,但祭奠先人时,也不能烧五铢钱。烧麻布和绢帛更不可能,那时生产力低下,要烧也只能皇家烧得起。那老百姓烧什么呢?所以,我说烧也只能烧秸秆和竹竿,北方烧秸秆,南方烧竹竿。

据考,魏晋时开始有人用烧纸来祭奠先人,有古籍记载:当时“南齐废帝好鬼神,常剪纸为钱,以代束帛,而有纸钱。”至唐代开元时,每行祠祷,或焚纸钱,祷祈福祐。”而且那时的纸很粗糙,颜色也是黄的,没有现在那样洁白。电视剧《三国演义》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发丧的队伍到处撒纸钱,是不明就里的胡编。国人很有意思,发明了造纸,变成了祭奠的烧纸;发明了指南针,变成了看风水的罗盘;发明了火药,变成了烟花爆竹;发明了印刷术,印了不少冥币。一切都围着死人转,真让人哭笑不得!

但这本身也说明,在烧什么的问题上,从来是与时俱进,不可能一成不变。有人说,这是传统文化的元素。这当然是传统文化的元素,今天看来这些元素已经是不折不扣的糟粕。这些在农耕时代形成的丧葬和祭奠习俗,在工业时代显然已经过时,不仅影响市容、污染环境,还容易引发火灾,与“生态文明”的理念格格不入。这些负面因素显而易见,没有什么好解释的。所以,国家提倡文明祭扫、绿色祭扫、网上祭扫。这是环境的要求,时代的要求,文明的要求。

有的城市在清明前宣告禁止售卖冥纸冥币,以为属于“封建迷信”,马上有人说跳出来说:这“直接打了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祭祖仪式的脸”。我倒觉得,说售卖冥纸冥币属于封建迷信一点没错,只是还不到位,这不封建迷信,而是愚昧迷信。更可笑的是,有人说,那些对故去亲人怀有强烈思念之情的人对烧纸很坚持。这难道也是个理由?谁都知道人死如灯灭,祭奠只是个仪式而已,至于表达思念之情,至于用“大三牲”,还是“小三牲”,烧纸还是烧香,那就应该与时俱进了。既然烧纸有诸多负作用,国家不提倡,大多数老百姓也讨厌,为什么还要烧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纸币时代已经被电子货币替代了,天上地下都随着人间开始了电子货币时代,如果你真是思念亲人的孝子贤孙,何不烧两个手机或银行卡,给地下的亲人使用呢?

现在有人动不动就拿文化说事,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生活方式,农耕文化不可能完全适应工业时代,农村生活也不可能完全适应城市生活,改变是必然的。但文化有其滞后性,改变一种文化、移风易俗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当然要循序渐进,但绝不能以此为姑息迁就、拒绝进步的借口。对文化糟粕应该采取断然措施,雷厉风行。俗话说“不破不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只有除去这些文化糟粕,新文化才能建立起来。如果任其“自然演化”,将来可能就不是烧纸币了,还要烧家具、烧房子、烧地球。

据说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有的外国人也开始纸币了,那些美元冥钞就是给外国人预备的,后果不堪设想。看来“自然演化”的结果,未必“破茧成蝶”,很可能生出一个怪胎。我以为这些怪胎的出现,与什么文化习俗无关,而是一些人用来谋利。

老朋友有点急了,怒道:“你说不烧纸,烧什么?总得烧点什么吧?”实在拦不住,我想了想说:“那就烧香吧”。眼见着香烟缭绕,慢慢升起,先人的魂灵寻着清香的味道而来,在空气中享受着你的祭祀,岂不美哉!烧香总比烧纸强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