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烦”


一次与老朋友见面,他问:近来可好?我答:烦恼透顶!他说:烦什么?我答:不知道烦什么。他说:你这叫“无名烦”啊!
“无名烦”这个词用得很贴切,在心理学上“无名烦”其实就是一种心理焦虑症,因为见什么烦什么,无可名状,故曰“无名烦”。其实我对什么烦一清二楚,主要是自己的意愿没有达成,只是具体原因不堪一说,怕人家笑话而已。比如为天下大事而焦虑,如果说给人听,人家一定会说“太拿自己当回事了,你是什么东西,天下事是你想的吗?”又比如为缺钱而焦虑,如果说给人听,人家一定说“人对钱还有满足的?你见谁说自己钱赚够了,说金盆洗手不干了?其实不是他不想赚钱了,而是力不从心,自己过气了。”再比如有时还想入非非,有些生理上的要求,这更难于启齿了。所以,如问“为什么烦?”只能以“无名烦”应对之。
人生“无名烦”是天生的性格使然,古人言“人生识字忧患始”,自从人类进化到有了意识思维和逻辑,便成天想这想那,开始有了忧天怨人的毛病,于是有了一大批想入非非的“精神病”。今天忧虑,明天忧虑,人事家事国事天下事,只要不和自己的心意就烦、就焦虑。可天下事之多你烦的过来吗?当然自己知道烦不过来,也知道与自无关,也不能有所作为,可就是烦不胜烦,这实在是病得不轻啊!
据网上说,有一位老教授失眠很严重,人问:“您都退休了,孩子也工作了,没有什么压力了,为什么还失眠啊?”答曰:“看到社会上存在很多很严重的问题,却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因此忧虑不已,无法成眠。”也许吧。有些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受“修齐治平”的影响,心思很大,感慨颇多,上了年纪之后,情绪愈加消极,如《热风》里的九斤老太,将“一代不如一代”当做口头禅。其实这是老年人心力体力衰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对现在的年轻人和新事物不理解,一方面又多少有点“羡慕嫉妒恨”,而折射出的心理反映。这已成为当代老人社会的一种通病。
所以我觉得当今的年轻人不能“内卷”和“躺平”,而老家伙们“内卷”和“躺平”为好,如果该躺平不躺平,还上蹿下跳,有一天摔断腿会成为家庭负担;如果该内卷不内卷,还有事没事地瞎折腾,很可能惹出自己不能承受之精神压力,属于自讨苦吃,会给社会添麻烦。可现在一些过来人,凭着自己经验,成天“贩卖焦虑”,感慨人生,消极情绪爆棚,而且互相感染,一个个都成了“焦炭”。这不是什么好风气。
如人所言,自古就有“人心不古”的慨叹,可历史从来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一代不如一代”的焦虑从没有阻挡过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应该确信“一代更比一代强”。
老朋友见此文后大怒道:“你该忧患时不忧患,现在装什么大半蒜!”哈哈!这个老家伙说话总是这样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