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梦碎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中国中产家庭的钢琴梦碎了》一文,很有感触。文中说九十年代钢琴是中国中产品味的象征,在家里摆一架钢琴,让孩子上钢琴课,显得很有档次、有面子。中国人向来争面子,凡是涉及面子的事,都争先恐后、趋之若鹜。
记得女儿家也是这样,因为她表姐出国,便将家里的钢琴转卖给她。开始时还挺热衷,到外边钢琴培训班上了几次课,后来温度慢慢地下降,有了孩子之后,就很少摸钢琴了。大多数年轻人家庭都这样,只是心血来潮的赶时髦,三天热乎劲一过,便拽在了脑后。现在那架钢琴依然摆在那里,锃亮的钢琴上很易见尘土,除了每天擦拭之外,很少听到它的声音了。
钢琴梦碎除了当初人们的虚荣心、攀比潮和赶时髦之外,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钢琴不适应城市民居的小环境,乐音或噪音的污染扰民,限制了钢琴消费。记得有一次女儿闲来无事,翻开钢琴盖子,弹了几支练习曲,没过一会儿,楼下邻居就找上门来,说钢琴的声音太响,让人坐卧不宁、心烦意乱,她只好作罢。我住在一楼,一天突然上边传来钢琴声,似是二楼邻居家传出的,一开始还忍受着,后来实在忍不住了,我便上楼叫停。可到了二楼门前一听,钢琴声好像是从三楼邻居家传出来的,便又上了三楼;可到了三楼一听,好像是四楼传出来的,便又上了四楼;再听才知道是五楼邻居家在弹钢琴。没想到隔着三个楼层,竟然搅得你心绪烦躁、难以忍受,更别说午睡了。可我却不好意思去找了,人家四楼、三楼、二楼都没反应,你一楼却找上门来,有点说不过去,只好作罢。也可见,这弹钢琴的动静实在太大,而民居建筑的隔音效果也实在太差。夜深人静之时,都会听到楼上人睡觉打呼噜的声音,别说弹钢琴了。
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反映,因为弹钢琴扰民引发的邻里纠纷多发,也是当初的钢琴热变冷的原因之一吧。于是钢琴便成了一阵风,从人人羡慕、争先恐后,到今天的“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鸡肋。中国人有赶时髦、争面子,有条件要买,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买的坏毛病,这使中国一夜之间似乎变成了钢琴大国,到处都是琴行,到处都有钢琴培训班,人们烦人脱壳、想方设法给孩子弄一架钢琴,好像没有钢琴就没有品味似的。现在看来,真是幼稚可笑。
不过“钢琴热”确实带动了钢琴产业的发展,如今随着钢琴梦碎钢琴产业也陷入了前所未有之窘境,据统计,2022年初中国音乐培训机构有65万家、琴行2.5万家,到年底就倒闭了约三成。一夜之间,高速增长了十多年的钢琴行业突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寒意。企业利润也随之悬崖式暴跌,市场上的钢琴价格也跌了五成以上。有网民称,以前用五六万元买的钢琴,如今五千元出手都没人要。看来钢琴在中国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下一个钢琴梦的启动不知又在何年。
有人说这是国人的小资情节和“附庸风雅”惹得祸,弹钢琴要有先天条件,不是什么人都能弹的。这有点苛刻了。虽然人家买钢琴、学钢琴,可未必非要孩子当钢琴家,绝大多数家庭只是想通过弹钢琴培养孩子的情操。这个现象虽有赶时髦、争面子的成分,其初衷却是想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培植孩子的艺术细胞,只是有点唐突和冒进。至于说附庸风雅却应该表扬,因为附庸风雅本身就说明人心向上向好,是“附庸麻将”无法相比的。也有人认为钢琴销量下滑主要受到中产阶层收入下降的影响,其实这并不是主要的,中产阶层收入下降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会只影响到钢琴。
我看着女儿家那架钢琴,心里说不出来是什么滋味。钢琴梦碎了吗?碎了,而且碎了一地,不可收拾。可类似于钢琴梦碎的事情还在不断上演,这实在让人遗憾啊!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