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日不知肉味

(2023-12-06 18:58:03)
三日不知肉味


中国人历来讲究耕种,秦代力行耕战,汉代倡导贵粟。老百姓吃五谷杂粮长大,虽然肉好吃,但只有权势人家才能吃上肉,故古时称当官者为“肉食者”。一次孔子听《韶乐》,感慨说:“三月不知肉味”啊。意思是《韶乐》的味道比吃肉还香,听了一次韶乐,竟然三个月不想肉吃,可见韶乐之美,亦可见肉味之美也。后来孟子将七十岁的老人能否吃上肉,作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

进入温饱之后的小康社会,人们对吃肉就讲究起来了。遗憾的是,我马上就到吃肉的年纪了,可对肉的感觉却大不如前,可能是消化系统退化,对多脂肪食物的消解能力下降,口味也随之改变了。看来我真是老了。

国人从前吃不起肉,记得小时候很少吃炖肉,平常只是拿着肉票买二两肉炒菜吃,而且都想要肥肉,只因肚子里油水少的缘故。好像那时猪肉比牛羊肉贵,也比牛羊肉香。人的口味真是千差万别,即使现在也有人认为大肉好吃,可明明牛羊肉比猪肉贵很多,按常理推断,价钱贵的总比价钱便宜的好。

有人认为,现在的肉不如过去的香了,理由一大堆。比如生活水平提高了,猪肉的价格比菜价还便宜,物以稀为贵,口味被价钱所左右,越贵吃着越香。有人说过去一年吃不上几次炖肉,吃起来当然香,现在想吃就吃,自然就不香了,这是规律。有人说现在肉类的品质下降了,都是吃饲料长大的,那些饲料并非绿色,加工过程中又掺入了各种添加剂,肉的味道自然不如从前了。也有人认为,这些家畜的基因并没有什么变化,不像大豆和玉米那样“转基因”,只是人的口味变了,要求高了。过去讲吃饱,现在讲吃好,人们在吃食上越来越挑剔,如果饿上三天,别说吃肉,就是吃高粱饽饽也香。

我觉得这些都有道理,但主要还是人们肚子里不缺油水了,加之饮食方面的知识水平提升,对吃肉给身体带来得负面影响有了认识,对肉的欲望自然就降低了。

游牧民族是吃肉长大的,天生一副吃肉的肠胃,吃五谷杂粮长大的农耕民族,虽然嘴上馋肉,可身体却对肉产生了排斥。因为长期少肉的缘故,一旦放开吃肉,体重超标者陡增,高血压、血脂高、糖尿病、脑梗心梗大幅增加。但大多数人还是离不开肉。当初老百姓将生活过得是否幸福,定义为能否每天吃肉喝酒,或叫吃香喝辣,那可是人人追求的目标啊。没想到,现在却讲究起吃素来了,还要粗粮细作。古人有知一定觉得不可思议,真是有福不会享、得了神经病。

更没想到,中国人刚吃了几天肉,美国人就说三道四了。说如果中国人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包括吃肉,会给世界带来不可承受之重。别的不说,单说饲养那么多猪牛羊,成天打嗝放屁,就会加重空气污染,增加碳排放。前些日子,美国一养牛场因牛屁浓度过高,遇明火引来大爆炸。他们认为,如果中国像美国那样吃肉,会兴办更多的饲养场,肯定牛屁大增,说不定会有更大的爆炸,这话本身就牛屁味十足。对此不仿问一句:“中国人是不是人?”如果承认的话,是人就有吃肉的权利,这是天赋人权,虽然国人不信上帝。

吃不吃肉、吃多吃少,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中国人可以少吃肉或不吃肉,但美国人不必瞎操心,就像中国人从来不对美国人吃肉发表意见,哪怕牛屁引来大爆炸,也是一笑了之。可有信息说,最近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一篇调查报告中,对美国人吃肉颇有微词,建议美国人减少肉类消费,理由当然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快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那美国人每年吃多少肉呢?据报告称,美国人2023年人均肉类消费量为127公斤,人均每天4.5两肉,而且以牛羊肉为主,绝对是碳排放一大来源。而中国人均肉消费量为69公斤,人均每天不到2.5两肉,且以碳排放量较低的猪肉和鸡肉为主。美国一些政客和媒体经常鸡一嘴鸭一嘴地对中国人吃肉不满,有的说:“中国人对肉的胃口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气候变化和污染”。有的说:“中国人对肉食的热爱正在威胁他们的环保运动”。甚至有人认为,中国人吃肉造成了巴西亚马逊雨林的大火。哈哈!没想到中国人吃肉竟有这么大威力。从这件事上看,美国人的“双标”已经玩到了极致。本来不爱吃肉的我,一想到此,也恨不得多吃点肉了。可又一想,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吃与不吃、多吃少吃,还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不必因一两句呱噪而改变。

多吃肉对老年人的身体好不好呢?其说不一,有的说“人过六十无肉不饱”,也有的说“人过七十无肉不饱”。过去吃肉是生活条件决定的,地主可能是“六十无肉不饱”,富农“七十无肉不饱”,中农和下中农“八十无肉不饱”,贫雇农到死可能都吃不上肉。这种以成分决定吃肉的年纪,表面上看似玩笑,其实理在其中矣,因为吃肉与生活条件有直接关系。还有人建议多选择鸡肉、鸭肉、鱼肉等白肉,少吃猪牛羊等红肉,不吃加工肉。说法多多,莫衷一是,老百姓还是跟着感觉走,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胖子要少吃,瘦子应多吃。在膳食上少荤多素、粗细搭配、营养均衡,养成科学饮食的好习惯。哈哈!这可太难了。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鸿门宴”上樊哙吃肉的故事。说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席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守在外边的樊哙一着急闯进了大帐。项羽得知来人是刘邦的保镖后,便让人给樊哙一大碗酒和一个生猪腿,这是成心难为樊哙。没想到,樊哙将酒一饮而尽,将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剑切而之,竟将一个生猪腿给吃了。项羽可能不知道,樊哙是狗屠出身,一天到晚跟肉打交道,对猪肉并不陌生,平时吃不起猪肉,再加上关键时刻,决不能掉链子,于是一条猪腿就这样便宜了樊哙。接着樊哙又喝了一大碗酒,还借着酒劲数落起项羽的不是,让项羽很是尴尬。唉!太痛快了!如果当年有人给我来个酱猪肘,我一定一口气吃下,不次于樊哙。有时感慨起来,如果小时候能多吃几口肉,一定会多长高几公分,不像现在这样憋屈。可惜了。

如果按孟子的说法:“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如今男女老少都吃得起肉了,虽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美国的五分之一,可食肉量已达到美国人的一半以上,也远远超过了孟子所说的治国标准和理想境界。值得高兴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