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职业打假人”

(2023-08-03 01:18:15)
说说“职业打假人”

 

近日,读一网文有多少人靠着职业打假大发横财?”,很受启发。何谓“职业打假人”?顾名思义,就是以打假为职业,或者说以打假为生的人。好家伙,以打假为生?可见市场上假货之多,不然打假人何以为生呢?

记得,当年山东王海,凭一己之力在市场打假上出尽风头,博得了“中国打假第一人”的称号。凭着“假一罚十”虽不能大发横财,却也能养活自己,而且名噪一时,成了各大新闻媒体的采访对象。现在市场上假货明显减少,当然也有职业打假人的一份功劳。前边有大哥引路,后边跟来一帮小弟,于是才有了职业打假人群体。

但社会上,对职业打假人的认识却褒贬不一,很多人对职业打假人有负面看法,以为职业打假人是钻了法律的空子,借机敲诈,只为赚钱而来,并非为了打假。哈哈!这是不仅问效果,还要看动机。正因为社会上有争议,当初王海打假在北方某沿海城市栽了跟头,被法院判决“知假买假”,受到了惩罚。据说当地人还以第一个“敢吃螃蟹”的城市自居,在职业打架风头正盛的时候,给了当头一棒,很像个“反潮流”的英雄。其实,国人都知道,那里以循规蹈矩闻名,向来刻板保守。

职业打假人的出现,首先是因为市场上假货太多,这是根本问题。这为职业打假人提供了市场,也提供了职业保障。所谓职业,就是指着它吃饭,如果假货少得可怜,如大海里捞针一般,打假本身养活不了打假人,又何来职业打假人呢?只因为假货太多,才为职业打假人提供了市场空间,才有了职业打假人,这是职业打假人出现和生存的根本原因。

再有,职业打假人的出现,必然是官方打假不利的结果,起码是管理跟不上,打假不积极,这才使职业打假人有了施展的机会。其实官方打假才是职业打假或专业打假,如果官方打假或专业打假能将市场上的假货一扫而光,所谓的职业打假或业余打假也只能坐以待毙,这个职业也就不存在了。职业打假人的出现,与官方打假的不作为成反比的。官方打假的作用发挥的越好,职业打假人的空间越小。

其三,是职业打假人的打假并没有违法,说人家“知假买假”于法无据,于理不通,有点仗势欺人,蛮不讲理。法律明明规定“假一罚十”,只要有假,就应该按律执行。对举报人该奖则奖,不必问其动机。法律上并没有规定举报假货必须动机纯正,是为了净化市场环境,为消费者服务。如果“道德至上”,那还要奖励干什么?而没有奖励也就没有了职业打假人。

要说打假不能作为一个职业,因为这是行政部门的行为,官方的专利,民间可以参与和配合,却不能以此为职业。消费者买了假货可以举报,却不能以此敲诈商家;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可以通过举报,获得“假一罚十”的奖励,却不能私下敲诈勒索。而一旦涉及敲诈勒索,也就失去了职业打假人的资格。现在是市场经济,只要有市场和获利的机会,自然会有人出手,但不能违法乱纪。

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情况下,有司在打假上缺乏力度,总是左顾右盼,思前想后,顾虑多多,所以打假的态度上软化,行动上迟缓,误了很多打假的良机,让那些造假售假的不法商家有恃无恐、有机可乘,也给职业打假预留了空间。如果像全民防疫那样打假,恐怕市场上的假货早就云消雾散,又何必职业打假人呢?

这些年来,市场上的假货日渐其少,这只是我的看法。一方面是社会进步,法治不断健全,市场环境优化,道德意识提高。一方面是官方专业打假力度加强,再加上网络的作用,亦有职业打假人的存在。正是多方发力的结果,才有了今天的好局面。但这个所谓的好局面,还这个好局面离人们的要求还差得很远。

如果正面看职业打假人,它是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出现的,既有市场,还有利益,又不违法,为什么不行呢?这就好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虽然职业打假人是为利益而来,却起到了净化市场生态的作用,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成为官方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帮手。如果从负面来看,就是职业打假人的打假动机不纯,而动机只有在涉嫌违法的情况下才有用,没有违法你纠缠人家的动机作甚?既无道理,也于法无据。

职业打假人的出现,在打假之外,还起到了修补法律漏洞的作用。比如前些日子,不少商家因为“拍黄瓜”而受罚,就是因为职业打假人从中作梗,吃饭时故意让商家上个“拍黄瓜”。但严格说,这不是真正的职业打假人所为。哪知道这个“拍黄瓜”里面的讲究多多,不仅要有相关执照,还有各种卫生要求,商家一时疏漏,被来个“拍一罚十”。这是谁的事?我看关键不是商家,也不是职业打假人,而是那个扯淡的卖凉菜的规定。后来听说有司对“拍黄瓜”的规定做了修改,看谁还敢拿“拍黄瓜”打假!

有人问:为什么职业打假人不能发财?哈哈!我不反对职业打假人发财,而是觉得,如果职业打假人都发了财,那我们这个市场生态,这个监管机构,这个法治环境,简直就糟糕透顶了。想不让职业打假人发财,就必须净化市场环境,打击制假售假,完善各种法律制度,从根本上消除制假售假的土壤,而专业打假人更要负起责任。如此,职业打假人不仅发不了财,而且会越来越少。

人们对职业打假人的抵触,一是没有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将打假的职业打假人作为惩罚的对象。二是职业打假人的“巧取豪夺”,让人心生不满,这赚钱的路子确实有点歪。三是对职业打假人的概念认识不清,职业打假人获利只能来自合法举报,而不是私下的敲诈勒索。这可能就是当年号称“中国第一打假人”王海与现在号称“中国年龄最小的职业打假人”陈之强的主要区别。四是职业打假栽了官方专业打假的面子,倘若官方的专业打假如职业打假那样“认真”,恐怕假货早就绝迹了。

尽管如此,但我还是希望官方专业打假真正负起责任,将职业打假人逐出打假市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博文脱敏难
后一篇:窗外的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