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优雅

那天老朋友突然问我:“你最讨厌什么?”我不加思索地回答:“优雅”。老朋友有些惊讶,优雅是多美好的词汇啊,你怎么讨厌优雅呢?
其实我并不是真得讨厌优雅。从字面上看,优雅就是优美而文雅的意思。我查了一下百度,人们几乎世界上所有美好的词汇都给了优雅,说“优雅是一种和谐,类似于美丽,只不过美丽是上天的恩赐,而优雅是艺术的产物。优雅从文化的陶冶中产生,也在文化的陶冶中发展。”如此,谁反对优雅就是以美为敌,与粗俗和野蛮为伍了。故我嘴上说讨厌优雅,心里却对优雅垂涎三尺。
但说心里话,我对优雅还是有点意见的。优雅只属于少数人,你想想,“优雅是艺术的产物”,是“从文化的陶冶中产生”的,这一定是极少数人的专利,与一般草民不搭界。可能我等草民一辈子也不会与优雅沾边,甚至一生也遇不到一个优雅的人。所以,没必要羡慕嫉妒恨,也用不着发牢骚,像陈胜那样大声疾呼“优雅宁有种乎?”只能自认与优雅无种无缘无分,而且会心服口服地说:“优雅与我等无关”。
虽然无关,可人们时常在电视里听到优雅,主持人恭维嘉宾说:“您很优雅”,尤其是对女嘉宾,心里又觉得与优雅有关了。我不知道优雅的标准是什么,但由此意识到,优雅的标准似乎不像我想象的那样高。仔细观察发现,被主持人优雅的女嘉宾,大多有名有份,相貌出众,举止文雅,柔声细语,还透着一种含蓄和矜持。在我的印象中,优雅本来是女性的专属,不知什么时候一些男性也被优雅了。当主持人用优雅来恭维男嘉宾时,那个男嘉宾自然是有身份和有学问的,而且性格温和,举止得当,说话谦和,还多少有些娘娘腔,这可能是被优雅的男性的最大特点了。我想,这也许就是优雅的标准吧。
但主持人对优雅标准的把控时松时紧,有时让你觉得被优雅的人并没有什么文化修养,而是矫揉造作的惺惺作态的女人或男人,很明显,这是主持人在拍嘉宾的马屁。这里暂不举例,举例会伤人。这让人有些难受,认为是厚此薄彼,有亲有疏,很不公平,用时髦的话说,就是“双标”。人嘛,都是有感情和气味的,判断上有一些差别在所难免,可能只有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来评判,才会获得公平的结果,但当下只能听主持人的。
如果对优雅进行阶级分析的话,优雅无疑属于小资产阶级和小知识分子。有人说不对,应该属于大资产阶级和大知识分子。我不这样认为。大资产阶级财力雄厚,掌握着规则和标准的制定权和话语权,他们张嘴就敢咬人,用不着含蓄和矜持,自然有无需什么优雅。大知识分子向来独往独来,我行我素,本色示人,不看别人脸色,更不装模作样,也犯不着优雅。只有小资产阶级或小知识分子,他们有资产却不多,有知识却不足,且大多是靠大资产阶级和大知识分子施舍的。生存环境决定性格,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虚伪,手里捧着人家的饭碗,还要装出一副不食“嗟来之食”的清高。现在很多优雅是做出来给人看,而不是自我享受的。如此,那优雅就成了虚伪和做作的代名词。
但优雅首先要吃喝不愁,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仪”。如果吃不起饭、穿不上衣,“优”便无从谈起,也就“雅”不起来了。于是我想,优雅这个桂冠从来不属于草民,而属于有钱有势有权有知识的人,你什么时候看到人们将优雅赏给劳作的工人、种地的农民、送快递的小哥、扫街的清洁工了?没有过。你也很少看到有人将优雅送给那些演艺人士和著名演员,虽然他(她)们最有可能是优雅的,可在人们眼里他(她)们的优雅是演出来的,并不真实。就连那些学术成就斐然的院士和大师们,也很难得到优雅的评价。
给人的感觉,优雅的标准和优雅的把控都很神秘,谁也猜不透、摸不着。似乎只有这样,一些人才能独揽优雅的赏赐权,将优雅赏给予气味相投或者沆瀣一气者。所以,人们到现在也不知优雅到底是什么。
以前读过一本介绍民国世情人物的书,说一个曾经很有生活品味的主人公,在新世界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她默默地承受着周围的歧视,在很困难的条件下,自己动手制作小点心,买了一些咖啡,请友人们喝下午茶。当然她在文中被优雅了。这是优雅吗?我不欣赏,也不反对,人各有各的活法,只要自己愿意且不影响他人,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哪怕是小资情调。但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无可奈何和自得其乐,你可以说她热爱生活,却说不上优雅,如果这样的话,那身边很多人都会被优雅。然而,就连这点优雅也是需要本钱的。
“动物世界”里也有不少优雅的动物。比如天鹅,修长的脖颈和细长的腿,让人看着就羡慕,不管是在天上高飞,或在陆上踱步,还是在水面上静卧,都透着一种自信和闲适,尤其是那凄婉的鸣叫,让人辗转反侧,以优雅名之非常恰当。还有猎豹,也是被优雅的动物,别看猎豹是食肉的,它们修长的身材和脖颈,奔跑起来时转弯的姿态,如果放慢镜头的话,真让人看着迷。它不会因为没有抓到猎物而心灰意冷,也不会抓到猎物后就狼吞虎咽,而是慢慢地咀嚼和品尝,有时遇到龌龊的鬣狗来争食,也不与之计较,会不舍地离去。称之为优雅也当之无愧。这真令人羡慕不已而自愧弗如。
我没翻过古籍,不知优雅出自何处。但印象中好像并非古已有之,而是近代舶来之物。中国人对女性的评价着重内涵,不在外表形象,赞美一位女性可以用贤淑,却不会被优雅。对男性的评价也是一样,看重内在气质和节操,君子的品格应该以仁义为先,虽然孔子提倡“温良恭俭让”,却从来没有过什么优雅。如果古人用优雅来评价一个人,很可能是贬义的,有点如今“娘炮”的意味。这或与今人的审美大相径庭,与洋人的认识也不一样。但比较古今中外,我还是认同国人原本的审美。
后来,在大国外交上才领略到所谓优雅的真谛。世界各国中使用优雅一词最多的是那些美西方的评论人或舆论人,他们掌握着优雅的专利权,就像把控诺贝尔奖一样,说谁优雅就优雅,说谁粗俗就粗俗,说谁野蛮就野蛮。在他们面前嗲声嗲气地甩着娘娘腔,点头哈腰,和声细语,谦恭有加,就会赏给你优雅。只要你顺着他们,与之保持一致,哪怕是胡说八道,也会赏给你优雅。可你如果说话音量放大,说出不受听的话,甚至呵斥和指责他们,你不仅不会被优雅,还会被战狼。
看来,人类在对待同类的评价上,不如对待动物公平,因为对动物的评价不涉及立场和利益,而当对同类进行评价时,必然要涉及立场和利益问题。所以,当人们对动物评价时,能将优雅送给了天鹅或猎豹;对同类进行评价时,却很有可能将优雅丢给“鬣狗”。谁都知道,中国外交官以温良谦和著称,只因敢于直面挑战,就被名之为战狼,而那些狂吠的“鬣狗”却优雅起来了。
这些年,不管是境内还是境外,掌握了话语权的人大多优雅,没有话语权的人大多不优雅;逆来顺受的人大多优雅,敢于直面的人大多不优雅。只有做了哈巴狗,你才有可能被优雅,如果做了战狼,你永远不会被优雅。
也罢,那就收起你的狗屁优雅吧,我们宁肯做寸步不让的战狼,也不做优雅的鬣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