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年儿童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研究专题(一)

(2016-02-09 21:14:18)
标签:

365

教育

分类: 课题研究

“少年儿童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申 请、评 审书(1)

 

汉中市实验小学课题组

 

课题类别:                  

子课题名称:小学生不使用非环保用品的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子课题负责人:        刘    洪    德          

位:      学               

址:  陕西 汉中汉台区(县)  益汉路8号    

码:  723000     传真:  (0916)2238205    

填表日期:  2008      12  

 

陕西省环保宣教中心“行为习惯”陕西中心课题组

 

填表说明:1. 本申请、评审书可自行复制;2. 用A4纸打印填写,排版要工整,复印要清晰;3. 封面上部的年度、省份、编号不填;4. 此表一式四份报省(市)课题组(审批后,退一份学校存档)。



一、基本情况

课题

子课题名称

小学生不使用非环保用品的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主题词

小学生   不使用   非环保  用品   习惯   培养

课题负责人

姓  

性别

学历

职务

职称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承担任务

刘洪德

本科

校 

高级

办公:
移动:13909160296

 

主 

安 

大专

副校长

办公:
移动:

 

方案设计 协调

 

何重清

大专

副校长

办公:
移动:

 

研 

 

马 

大专

办公:
移动:13093919119

hzmaqiang@126.com

研究及报告执笔人

 

王秋菊

大专

教 

办公:
移动:

 

研 

 

殷志东

大专

教  

办公:
移动:

 

研 

 

张 

大专

教 

办公:
移动:

 

研 

 

张 

大专

教 

办公:
移动:

 

研 

预计结题日期

 

成果
形式

(在预计成果形式上画√)

①研究报告√  ②调查报告□  ③教育论文√  ④教育案例□

⑤活动设计□  ⑥教育随笔□  ⑦校本教材□  ⑧经验总结□

⑨学生作品√  10音像资料□  11其它□



二、选题论证

1.选题背景:实践工作中的问题及研究意义;

2.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思路及重要观点(目标内容、途径方法、计划管理);

3.研究价值:应用价值,理论意义及本课题创新程度。

4.研究基础:研究条件,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等。(四部分内容限2500字内,可附页填写或打印)。

一、选题背景

在建设环保节约性社会的今天,我们已经逐步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加强全社会环境保护的意识是势在必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就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不仅忽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它既没有切实可行的教育内容,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从小事做起。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需要从少年儿童点滴的养成教育做起。

作为祖国的未来,如果从小就能懂得环保,其影响意义深远,我们选择从认识环保性学习用品着手,培养少年儿童的使用环保性用品的良好行为习惯,自觉抵制非环保用品,也有利于促进我们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环保工作。与其他行为习惯相比,使用环保性用品的行为习惯既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性,又有个人人格道德修养的一面,这也是为了促进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使个人与社会都受益匪浅。

本研究将达到以下四个主要目的:

    1、提高少年儿童的环保认识,知道那些是环保用品,哪些是非环保用品,能把保护环境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之中;

    2、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发展,初步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基本习惯;

    3、研究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使用环保性学习用品的习惯,研究适合我校校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少年儿童环保基本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

    4、通过研究,提出良好环保习惯的培养方案及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培养和不良习惯矫正相结合,为中小学教育实际工作、家庭教育以及创建和谐社会服务。

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对于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奠基工程,可谓百年大计。课题的最终目的是要落实以德治国的思想,我们将立足现实,探索、开创出一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适合我国国情和环境文化发展需要的少年儿童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内容

(1)低年级学生从开学入学开始,从包书皮这一事件开头,杜绝塑料包装,提倡废物利用,如废报纸、旧挂历等;逐渐发展到其它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生产用品等。

(2)中年级继续巩固低年级养成的非环保物品的识别及使用习惯,并学会处理学习用品中非环保物品;

(3)高年级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哪些是对环境和人类有害的,或者是将来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和人类有害的着手,学会不使用非环保物品及妥善处理的行为。

2、研究手段

(1)加强学科教育

《科学与生活》这门学科直接涉及到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加强这一学科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的环保意识。通过《思想品德》和《语文》等学科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

(2)开展专题班队会

发挥少先队的主渠道作用,开展以环保为专题的各种主题班队会;以年级为单位展开环保教育活动;加强环保教育宣传活动,组织以环保为主题的少儿绘画、书法和手抄报等活动。

(3)拓展延伸

利用环保纪念日和国旗下讲话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并把这些宣传走向家庭,走向社区。

3、后期教育阶段工作

坚持教育活动生活化,把学生不使用非环保用品的行为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

三、研究价值

本课题研究拟对行为习惯的一般理论和具体实施策略做进一步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研究,借助环保这个平台来探索少年儿童良好环保行为习惯养成的原理、方法和途径,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目标大、内容空、教育效果差的现状。对此,本课题组将立足现实,选择了以“德育生活化”为突破口,努力开创出了一条德育教育的新途径。这也是将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亮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