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题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题方法指导教案

(2015-10-26 20:06:31)
标签:

教学设计

分类: 教学设计

专题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题方法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论述类文本的命题思路(能力要求、考点、题型设计)与解题要领

2、介绍论述类文本的文本特征,探究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3、引导学生形成阅读论述类文本的良好习惯、思路以及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

学习论述类文本的做题方法;学生阅读习惯、思路以及方法、技巧的培养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促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研讨交流,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六课时

【学情分析】

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阅读的习惯、思路、方法、技巧等等都不应该是陌生的字眼。但是,学生们对语文的忽视甚至漠视以及本身基础薄弱、语感缺失,就使得他们对本应早已了解、掌握的知识至今十分生疏这是进行阅读复习的首要难点。其次,论述类文本是新高考的新提法,学生们以前没有接触过,对它就更不知从何下手这是复习的第二难点。学生的学习难点就是老师的授课重点因此,讲清论述类文本的来龙去脉,揭去论述类文本的神秘面纱,从基础入手,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思路、方法及技巧的培养是本课的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所选的文章大多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人文性,它涵盖了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已经接触过,但很多同学还是对这类文章望而生畏,觉得它太过于博大精深,难以驾驭。其实问题还是在于同学们没有掌握这类文章的解读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论述文的阅读方法—整体把握论述文的思想内容。

二、考纲精析:

论述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科学的文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 
   
论述类文章的阅读就是通过阅读这一渠道,正确理解、捕捉、筛选、判断与转述这些信息因此,在阅读中,正确把握文章中蕴含的信息,是论述类文章阅读的关键所在。

《考试大纲》要求: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考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真题在线【2013陕西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1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2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疑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出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古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3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4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皇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之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时期 

5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明《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上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span>老子>的年代》) 

1.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 

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他人说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 

D.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土,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使得《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与原文这使我们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说法不一致,将结果夸大了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的推定没什么用处 

B.《皇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皇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皇帝书》 

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

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A项,断章取义,原文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下文还根据”“的内容对应关系说明对《老子》成书的影响题干中说这对于《老子》著作的推定没什么用处就不符合原文意思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个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 

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 

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地老子一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C项,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可是原文并未提及《黄帝书》后来的崇高地位与这三人有关系

四、典题特点

(1) 理解词语的含义 

要求我们通过上下文的联系,通过句与句的关系,理解文中某些我们平时不常用到的或在此处有着与平时不同意思的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社科类文章语言除准确之外,还常常用比喻、类比的方法来论证观点,这些句子的意思,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都是比较难理解的我们必须学会从上下文的联系中去体会其含义 

(3)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 

这是对前几项能力的概括无论是抓准观点,理清作者的思路,还是理解句意和词语的含义,从根本上说都是辨别和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4)分析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结构,掌握作者的思路 

具体地说,就是要理解文章在什么地方提出论点,作者是如何自然地引出这一论点的;弄清楚文章用了哪些材料、从哪些方面或角度、使用了哪些方法来论述这一论点;看出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总之,要坚持引论、本论、结论的思路,弄清楚文章的来龙去脉 

(5)准确地把握这类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作者对谈论的问题所持的态度 

(6)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就是在读懂文章、把握观点的基础上,沿着文章已有的论述往前推断,并根据作者在行文中所实际流露出的态度进行推断

四、备考对策【设置选项的迷惑性】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高考对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都要落在语言上,因此高考题设置选项,往往具有迷惑性,善于识破选项陷阱,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以下八大对应关系上:   

1、部分与整体: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程度深浅、范围大小上有意混淆

[对位信息 溴甲烷,又称溴代甲烷或甲基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它具有强烈的熏蒸作用,能杀灭许多有害生物,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虫剂

【试题】(四川卷第5)根据文意,下列对溴甲烷最受农民欢迎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溴甲烷是一种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的高效、广谱的杀虫剂

 剖析:根据原文,溴甲烷能杀灭许多有害生物,而A项却将其表述成了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这就犯了将部分表述为整体的错误

【有效阅读信息】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试题】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08山东卷8题)

 C. 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明确:原文是普遍,选项是全部

设题常涉及的重要词语:

与程度范围相关:一些、某些、凡是、几乎、全部、大多、所有、一切、到……为止、除……之外等

 2、已然与未然

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

  [对位信息 医学研究委员会遗传学分部的布朗博士说:表面看人类和老鼠显然没什么可比性,但其实它们像我们一样常常生病,而且显示出同样的症状在一个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类似的计划之下,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基因都已经排出序列

【试题】  (福建卷第3)下列对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老鼠遗传研究将排出构成老鼠基因组两万种基因的序列

剖析:根据原文,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基因都已经排出序列,而c项却将其表述成了将排出构成老鼠基因组两万种基因的序列,这就犯了将已然误作为未然的错误

或然与必然

    事物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或然,即有可能而不一定发生;另一种是必然,即事理上必定发生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常将或然的趋势表述成必然的趋势

   【有效阅读信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能源消费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较大,所以国际油价上涨、中东政局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我国石油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危险

【试题】下列关于我国煤变石油工程实施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四川卷5题)

A.我国石油消费依赖进口,需求量不断增大,导致石油能源供给出现危机

明确:原文是潜在危险,选项是出现危机

[对位信息  如果每一个人都按个人的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它的结果很可能是集体的或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的非理性或无理性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就说明了这一点当时许多产品卖不出去,以致发生将生产出来的牛奶倒进大海这类事件事实上,这并不是因为整个社会的经济繁荣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而是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无序导致了市场萧条的恶果

【试题】  (广东卷第7)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每个人都按个人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所以社会经济的无序竞争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

剖析:根据原文,按个人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它的结果很可能是集体的或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的非理性或无理性,从而可能因社会经济无序而导致商品的绝对过剩这里说的是可能,但A项的推论却把这种可能说成是必然,因而导致了推断的错误

设题常涉及的重要词语:

表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的词语:已经、正在、目前、将来、预计、如果、可能、或许、一定、必然等

3、原因与结果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会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设计干扰,或将因果关系颠倒,或强加因果关系如:

[对位信息  如果人能活到1200岁,那么要到400岁、500岁才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此外,有些基因改变后将导致代谢活动缓慢,活力降低试想,一个人如果反应迟钝、生机索然地活上几百岁,那还有什么意思?

【试题】  (湖南卷第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B.人或其他生物体的活动缓慢、活力降低必然导致其基因的改变

 剖析:根据原文,是因为有些基因改变,导致了活动缓慢,活力降低的结果;而B项却表述成了因为活动缓慢、活力降低,导致了基因的改变的结果,这就犯了因果关系颠倒的错误

【有效阅读信息】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外

【试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全国卷Ⅱ6题)

 A.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

明确:原文是因为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且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才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外;而选项是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因果关系混乱

4、主要与次要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如:

 [对位信息  干栏居是一种将房屋用桩柱架离地面的宫室形式《新唐书&8226;南平獠传》称:山有毒草、沙风、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日干栏’”……与其认为干栏居是巢居的演化,倒不如说干栏居就是巢居的一种较高级形式,并且与楼阁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试题】  (山东卷第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干栏居采用将房屋用桩柱架离地面的建筑形式,与原始巢居一样,都具有躲避野兽、蛇虫侵扰的作用

 D.从古代干栏居及其长屋广泛分布的区域及建筑形制来看,防潮和防寒是其主要功能

剖析:对干栏居的作用(功能)的推断,A项提及的是躲避野兽、蛇虫侵扰,而D项提及的是防潮和防寒,那么到底哪一个是它的主要功能呢?查看原文引述的史料:山有毒草、沙风、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日干栏’”不难看出,躲避野兽、蛇虫侵扰方为其主要功能,而防潮和防寒只是其次要功能所以,D项的推断就犯了将主要次要倒置的错误

【有效阅读信息】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

【试题】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08湖南卷6题)

    A .人类大脑的特征          B .对称性

    C .分辨左右的意义          D .不对称性   D

明确:设题点新,整体把握语段说明的核心问题,不难发现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不是对称性,而是不对称性

5、张冠李戴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计干扰,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或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如:

【有效阅读信息】在日本四年,他(杨守敬)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

【试题】下列关于杨守敬日本之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08江苏卷16题)

D.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

明确:原文为杨守敬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选项为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张冠李戴

[对位信息  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本身就是交织在一起的,文化危机是文化转型的过程,文化转型是文化危机的结果即是说,一种深刻的文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本身就表现为一个过程,无论是现实社会运动或人的生活层面上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还是社会精英层面对于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都是文化转型过程的重要内涵

【试题】(重庆卷第5)下列对于文化转型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D.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会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

   剖析:根据原文,文化转型是文化危机的结果,文化危机是文化转型的过程;而D项所说的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会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却是文化转型过程的重要内涵所以D项表述的对象是文化危机,而不是文化转型,这就犯了将”(文化危机)表述成”(文化转型)的错误

6、肯定与否定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计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如:

[对位信息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避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汪洋恣肆了……(第二段)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价值不亚于大都市的时事画刊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第五段)

【试题】  (江苏卷第7)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祈福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因此木版年画的传统不会改变

 剖析:根据原文,尽管祈福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但是木版年画的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还是有所改变的,如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就一反传统(理想主义),十分写实所以A项说木版年画的传统不会改变就犯了将原文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的错误

7、无中生有

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出这种说法如:

[对位信息   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的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

 【试题】 (安徽卷第6)下列对文中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D.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剖析:这段文字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恩格斯的论述的引述及其评价;二是从恩格斯的论述的高度来考察天人合一思想从第一层意思来看,恩格斯的论述并没有针对天人合一思想;从第二层意思来看,恩格斯的论述只是作者考察天人合一思想的一个视角综合这两层意思,恩格斯并没有去论述天人合一思想,自然也就谈不上丰富,更谈不上指出了它的局限性了所以D项的理解就犯了凭空臆造的错误

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出这种说法

【有效阅读信息】咖啡是一种结果早、可持续收获几十年、经济价值高的特种经济植物……茶叶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特殊的医疗保健作用经常饮茶除了可以兴奋中枢神经、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外,对龋齿、癌症、慢性支气管炎…… 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试题】下列对咖啡有黑色金子之美称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这两句话的理解,准确而全面的一项是()(04年广东卷)

D.这两句话用黑色金子比喻咖啡,而用绿色保健饮料指代茶,这意味着咖啡比茶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

明确:选项这意味着咖啡比茶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原文并无此意,属凭空臆造,无中生有

8、曲解原文(夸大或缩小)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或缩小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能和效用等

【有效阅读信息】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试题】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辽宁卷5题)

C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明确:原文是书院选择的教材与官学一致,但选项则为相似

【有效阅读信息】图腾制度在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试题】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山东卷8题)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明确:随着变成随即,一字之差,表达的意思不一样属偷换概念

五、阅读要领

(一)树立一种观念

这种观念就是:社科文阅读考察的是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全面、系统、透彻弄懂相关的科技知识因此,命题也是着眼于考察语文能力的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社科文阅读的试题时,不要受与选文相关的科技知识的影响,要依据选文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二)具备两种心理状态

一是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聚精会神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做出判断

二是仔细科技文阅读的所设的题目虽然其涉及的所有信息均来自选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设置选项,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万不可的

()具体步骤

1、快速阅读,勾画要点,理清思路,读懂原文

先快速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什么观点等在阅读的过程中,勾画出文章中那些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只有抓住了这些,才能准确的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思路

2、审析题干,题文对应,确定区间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有一个基本原则:答案就在原材料中为此,根据题意,从原材料中找出与各个选项相对应的句段,并从这些句段中提炼有效信息,找准已知条件,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是答题的关键,切不可忽视

3、对照原文,分析选项,得出答案

    把选项和在原文中找到的相关语句进行比较,对照时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不变如果选项在原文基础上出现了修饰、限制、补充成分的变化,那么就要特别小心是否出现了范围的扩大或缩小,程度的加深或减轻,数量的减少,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或然性变成了必然性,预见性变成现实性,将来时变成了完成时等等

4、排除干扰项,验证答案

确定、选择一个选项的过程,就是排除其他三个选项的过程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但是因为有时原文的表述不尽科学或不尽准确,很多同学在排除的时候,往往不依据原文而凭借其他方面的知识或是自己想当然,结果导致失分这里强调一点,排除的依据只能忠实于原文

六、巩固提升

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

长达一千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与绵延的万里长城,作为举世闻名的古代中国人创造的伟大工程,都是华夏民族的历史丰碑和永远的骄傲长城早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大运河的文物保护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大运河在广开海运之前是我国古代的一条重要交通命脉,开凿运河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进行沟通交流大运河在开凿过程中利用了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开通的邗沟,在隋炀帝时最终完成,唐宋繁盛一时,元代截住夺取直,明清屡加疏通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大运河一直是一条南粮北运、商旅交运、水利灌溉的生命线

大运河涉及黄河与长江这两个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连接着燕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其沿岸是古代中国人口集中、文化遗址密集的地区各个时代,大运河贯穿之地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其文物价值与意义非同寻常不仅如此,大运河在开凿的长度、年代上还创下了傲视环宇的纪录,特别是沿岸几十座城市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保存了极其特色的内河文化

但是,作为华夏先民智慧与创造力结晶的大运河,今未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无偏见肯定和保障它的历史地位

大运河的保护现状的确令人忧虑除千百年来河堤决口、泥沙淤塞、水量匮乏等自然因素外,更有乱开支渠、截住流用水、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由于不少河段利用了天然湖泊和自然河流,很多人认识不到大运河也是文化遗产或文物古迹而出于局部利益考虑随意改拆遗存的现象时有发生,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也使大运河的保护无法形成综合性的全盘规划

大运河虽然历尽沧桑,却衰而未亡,江南河段仍然泽被今人;已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涉及到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因此,亟需通过文物调查与文化保护研究提交完整的大运河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大运河及其沿岸相关古迹不仅应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也应作为一个整体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原因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河堤决口,泥沙淤塞,河段缺水,大运河已经是衰败不堪

B.乱开支渠,截流用水,管理不善,大运河的保护现状令人忧虑

C.出于局部利益的考虑,大运河沿岸的文物古迹常被随意改拆

D.分省分段的管理,使大运河的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无法提交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运河实际上下连结中国古代几个重要文化区域的桥梁和纽带

B.从开凿时间和规模上看,大运河是世界同类工程所无法企及的

C.部分河段借用湖泊和河流,影响到大运河的文化遗产地

D.大运河的文物价值不能超过今没有得到专门的法律法无偏见的肯定和保护

【教师点拨】

解题方法:围绕问题找答案

第一步:划读原文——找问题,找思路

1.    仔细阅读原文,依次可划出如下关键词和关键句:

 ⑴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位置在文章的题目中,大运河表明文章即将陈述的主体,保护迫在眉睫意则表明题目可能就是文章所要围绕的主问题

    ⑵大运河的文物保护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关键句,位置在文章第1段结尾点明保护的重要性

    ⑶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大运河一直是一条南粮北运、商旅交运、水利灌溉的生命线——点明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

    ⑷各个时代,大运河贯穿之地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其文物价值与意义非同寻常——点明大运河的文物价值

    ⑸不仅如此……特别是,——进一步点明其文化内涵

    ⑹但是,作为华夏先民智慧与创造力结晶的大运河,至今未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肯定和保障它的历史地位

    ——承上启下的段落,表示转折,要陈述新的问题

    ⑺大运河的保护现状确实令人忧虑

   ——段落的开头,总括段意

    ⑻除千百年来……更有……——列举具体表现

    ⑼由于不少河段……——点明原因

    ⑽虽然历尽沧桑…………——段落开头,意思发生转折

    ⑾因此亟需……——结论性语句

    文章结尾——发出号召,保护大运河

2.找思路:通过以上阅读,可以基本上判定本文的主要思路是:主要问题是谈大运河保护,中间分说部分主要是一说过去,二说现在,最后提出号召属典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结问题的结构形式

第二步:对读题目——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找答案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原因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河堤决口,泥沙淤塞,河段缺水,大运河已经是衰败不堪

   B.乱开支渠,截流用水,管理不善,大运河的保护现状令人忧虑

   C.出于局部利益的考虑,大运河沿岸的文物古迹常被随意改拆

   D.分省分段的管理,致使大运河的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无法提交

【答案】DABC符合文意AB原文中除千百年来河堤决口、泥沙淤塞、水量匮乏等自然原因外,更有乱开支渠、截流用水、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C原文中很多人认识不到大运河也是文化遗产或文物而出于局部利益考虑随意改拆遗存的现象时有发生D项,原文中无此意思,强加因果)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运河实际上下连结中国古代几个重要文化区域的桥梁和纽带

B.从开凿时间和规模上看,大运河是世界同类工程所无法企及的

C.部分河段借用湖泊和河流,影响到大运河的文化遗产地

D.大运河的文物价值没有得到重视,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的肯定和保护

【答案】C(原文的信息为由于不少河段利用了天然湖泊和自然河流,很多人认识不到大运河也是文化遗产或文物古迹而出于局部利益考虑随意改拆遗存的现象时有发生,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也使大运河的保护无法形成综合性的全盘规划

六、课堂总结

论述类文本是作者就某个领域的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会用相关的资料去撑自己的观点,所以,议论性强,观点鲜明是它的主要特征再者,论述类文本的材料涉及面广,它可以是哲学论文,可以是经济学论文,也可以是政治学论文等等

七、布置作业:课下练习的四篇文章

 

【教学反思】

虽然论述类文本材料涉及面广,思想容量大,有的文章专业性很强,,但高考考查的毕竟是考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要全面、透彻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基于这一认识,我们不须要也不应该从专业的角度去切入,而应该从语文的角度去解读文章

 所谓从语文的角度去切入,就是从字、词、句、语法、修辞、文体、思路结构等角度去解读文章根据论述类文本的特征,文章一般都有一个鲜明的观点,作者就是从观点出发去论述所以由对字、词、句和结构等的把握要明确的是文章的中心,作者的观点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