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时年华佳

(2017-11-28 20:01:45)
标签:

嘉年华

文琪

性侵幼女

熔炉

在我看来,把《嘉年华》说成是“中国版《熔炉》”是不太恰当的。

这部片子因为最近的相关社会事件和金马奖,受到了比预想中更多的关注。又因为题材都是“性侵幼女”,所以很多人会把它和著名的韩国电影《熔炉》拿到一块讲。

但除了题材以外,这两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实在截然不同。

《熔炉》里有鲜明突出的正面人物和负面人物,有对罪恶的大片展现,有大善大恶的强烈对比,有连贯的冲突和情结,有煽情有口号,还有电影最终在现实里达成的——“不被世界改变的愿望”。

http://image.uc.cn/o/wemedia/s/2017/d7eed8447e651c3f78f4f7174890ede9x700x465x16.webp;,3,jpegx;3,700x.jpg

 

这些,在《嘉年华》都没有。

在《嘉年华》里,连眼泪都很无声。

http://image.uc.cn/o/wemedia/s/2017/8719c6b0cd791fb26be284d5e0859717x720x1083x41.webp;,3,jpegx;3,700x.jpg

 

比起片如其名、情感和刻画都很浓烈的《熔炉》,《嘉年华》更像冷冰冰的包裹着你的空气,不会立刻致死,甚至你察觉不到它有什么不对,因为它如此真实存在又无法抽离。也正因为这种长时间的漠视和不以为意,它终有一天会吞食掉很多在其中艰难行走的人。

整部电影在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缓慢而安静地流动着,流经了很多艰难生存的人,大量无力改变的事。

整个观影体验有点让人焦躁,并不是电影太差,而是它的平缓和真实让这份无力感也覆盖到了你的身上,就像被死死地按在座椅上,观看一场你无力插手的悲剧。

悲剧的主体是女性。

被性侵的两个小姑娘第二天早上返回学校迟到了,站在老师跟前受训。

http://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7/7469fbbb9991e78ee92645ef820c264cx1080x583x52.jpeg;,3,jpegx;3,700x.jpg

​老师向她眼里素质恶劣的孟小文发出了一声嗤笑:你妈昨天晚上又没回来?

老师跟她眼里更乖巧的女孩子张新新说:成天跟她(孟小文)混在一起,你还上不上重点高中了?

两个小姑娘的身体检查结果出来,性侵事实确立。

在这种情况下,孟小文母亲的愤怒不是向外的,而是朝向很明显地受害者,自己的女儿。

她散发着强烈的恶意:你看你那样子,还真是越来越来越像你爸了。

她撕扯女儿的漂亮衣服,剪掉女儿的长发。

她很明显地,持有受害者有罪论,甚至在受害者是自己女儿的情况下。

http://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7/3712502bc1b270bd95e1012f975b4d3ax999x563x123.png;,3,jpegx;3,700x.jpg

案子调查到一半,有钱有势的犯罪者如预期一般地想采取私了的手段:你不追究了,我就负担今后你女儿所有的学费。

张新新的父母被说动了,苦口婆心地去劝孟小文的父亲:承认了这种事,以后孩子要被说三道指指点点一辈子,怎么过?

还要为恶人辩护:他这个人我了解,他那天晚上真的是喝多了才做出这种事。

这些论调耳不耳熟?

来自于教书育人的老师的暗讽和人群划分:

你妈那样所以你肯定也不是个好人,好孩子不能和坏孩子玩,会被带坏。

来自于同为女性的母亲的荡妇羞辱:

你被性侵都是因为你不检点,穿得漂亮就是不三不四。

来自于受害人父母的受害者有罪论:

性侵的人只是喝醉了酒一时糊涂,被性侵的人反而要一辈子抬不起头。

这些中国社会处处可见而绝大多数人浑然不觉的浓烈恶意,就是上面所说的“冰冷空气”。

这些冰冷的空气既是造成事件发生的原因,又是对被害人的二次伤害。

至亲的亲人,和同为一个阵营的女性尚且是这种态度,更不用提漠然的大众。

这些恶意就这样赤裸而明目张胆地冲着女性,还被绝大多数人视为理所当然。

而片子里为数不多的反抗却微乎其微。

最正面的人物可能是史可扮演的律师,做了十几年的“性侵幼女案”,因为“这种案子需要人做”。

http://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7/84e8a439d8f96e637fb3db5589942cb2x800x475x38.jpeg;,3,jpegx;3,700x.jpg

她很坚持,很正义,是专业人士,但是在整个案子里看起来依然很弱势。因为她面对的阻力实在太大了。

要被不愿配合调查的受害者母亲质疑反问:你的意思是这件事情怪我?

几乎没有人一开始就和她和被害人站在一边,最后小米交出证据,甚至不算是她努力的结果,而是小米自己触碰到了冰冷的现实。

甚至于铁证如山了,这个案子好像要打成功了,权势还可以扭转这一切,硬生生地把这一切掰成“被害人并没有受到侵害”。

那句掷地有声的“这类案子需要人做”后面,接的是以权谋私的警队队长颇为意味深长的一句:

不容易啊,佩服。

然后转眼间,他就以权谋私颠倒黑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有多不容易。

另一个形象是耿乐饰演的孟小文父亲。

http://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7/7daab0816c25792d800cb311d2920b68x1000x541x35.jpeg;,3,jpegx;3,700x.jpg

 

他是“正”的。

在权势的爪牙劝他要识时务的时候,他会坚持认为自己没错;在张新新的父母劝他私了的时候,他的反应是一句震惊的“那公道呢?”在黑白被颠倒的时候,他会大喊大叫大声反对。

但他同时也是“无能”的。

他在自己妻子的口中是“没用的”,他对权力无可奈何,他只能大喊大叫地“反对”,甚至称不上“反抗”。

甚至于小米最后那个颇具反抗意义的出逃,也都算不上振奋人心的桥段。

http://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7/f519a9038c90160cc651c993adac66b1x1280x692x73.jpeg;,3,jpegx;3,700x.jpg

小米这个角色,是冷漠的旁观者和沉默的帮凶,但也是冰冷空气的受害者。

她是整个案件的第一目击证人,在发现异常的时候本能地用手机录下了可能会被销毁的监控录像,又在东窗事发的时候本能地选择了沉默。

这两个“本能”其实很合逻辑,前一个本能来自于内心驱使,后一个来自于社会教育。

她的内心趋势是善,是同为弱势方的感同身受,而十五岁就在转移过十几个城市的小姑娘,社会给了她很多棒子、跟她定了很多条约,目前这条是——想要保住手上这个岌岌可危的饭碗,就要懂得闭嘴,少管闲事。

而后,交换和条约滚滚而来,她需要身份证保住工作,身份证要一万块钱,她手握的监控可以抵一万块钱。

但是在条约本身就是不平等条约的情况下,她还被毁约了,还多挨了一棍子。

 

http://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7/c17e4885da397aacf46d59de9b9111abx1002x549x125.png;,3,jpegx;3,700x.jpg

 她最后跑了,拒绝用身体换取生存,她穿着白色的连衣裙和高跟鞋,映照着片子的英文名“Angles wear white”,她骑着电动车轰然行驶在公路上,那具被拆下的,以奇怪姿势被放置在大卡车上的梦露雕像从它旁边经过。

这是一个黑暗中见光的结局,但是我们无法预知,在整部片子所描述的这种女性惨淡的生活环境之下,她能够坚持多久,等着她的,又有多少不平等条约和不可预知的闷棍。

http://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7/3ff3dbdde9c0e65a2f332b3875ca8b8ex800x432x23.jpeg;,3,jpegx;3,700x.jpg

​其实这个片子里的女性形象,都是像小米这样具有矛盾性的。

比如旅店前台丽丽,她很明显的,既是物化女性的拥护者,又是这种观念的受害者。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美丽的景观,以生育功能和男性的喜欢来确认自己的价值。她笃信那些错误的观念,且因为笃信这些错误的观念活成了这样。

http://image.uc.cn/o/wemedia/s/2017/6acc21598308aadad79b1b22349970e3x720x389x22.webp;,3,jpegx;3,700x.jpg

 

甚至于非常负面的孟小文的母亲这个形象,她用奇怪恶劣的观念伤害自己的女儿,但她自己本身也总是处于一种非常不稳定的、焦虑的状态。她在电影里是光鲜的、会打扮的离异中年妇女,会跳舞跳到半夜回家,从孟小文老师那句意味深长的“你妈妈昨天晚上又没回家啊?”就能大概猜到,她也是所谓“指指点点说三道四”的中心。

就像小文母亲的过去可能就是小文的现在,小文母亲的现在可能就是小文的将来。小米第一次摆脱了成为丽丽的可能性,更远的将来呢?在处处都是冰冷空气的世界里,她能坚持多久?

没有任何一个年龄段、任何一个身份的女性是可以幸免的。

所有事情就这样搅成一块,它们既是这这一切发生的原因,又是悲剧的进行时,还是不知何时才能结束的未来。

http://image.uc.cn/o/wemedia/s/2017/581a97b7364e2515903c2baea14bcac7x640x359x7.webp;,3,jpegx;3,700x.jpg

《熔炉》的电影结局是,性侵的人被轻判,基本上没有接受到什么制裁。

但在现实世界里,这部片子受到了举国上下的轰动关注,催生了《熔炉法》的诞生。

《嘉年华》的电影结局是案件最终被重新清查,小文离开了母亲,跟在父亲身边,小米出逃,似乎朝着更光明的路在前进。

那《嘉年华》的现实结局呢?

这个国度的世界,似乎要更难以改变得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