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北漂们细思极恐,一部因买房引发的血案!

标签:
陈奕迅 |
分类: 电影 |
北上广的房子,是年轻人永远的痛。
作为漂泊在大城市的年轻人,对于房子的刚性需求,近些年来,面对房价日益飞涨,简直无法承受!
又有多少人逃离北上广,又有多少人在此苦苦坚守!
如果有人愿意写一部《北上广血泪史》,那或许能拍成上百集的电视剧,其中必然有你和我的故事。
其实,对于漂泊在北上广的我们,也许实在漂不下去,还可以有选择,可以回到小城市,回到老家。不过如果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面对香港的高昂房价,又会做出怎样抉择?
《维多利亚一号》就是一部讲述香港血腥房价的电影,从中我们能看到在高房价的压力下,一个普通的香港女子,做出了比房价更疯狂的举动。影片豆瓣评分7.2,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部充满着血腥和暴力的影片,在香港上映时被列为三级片!
导演:
编剧:
主演:
类型:
制片国家/地区:
语言:
上映日期:
片长:
影片故事并不复杂,一个普普通通努力工作的香港女子邓丽嫦,不愿其烦的给客户打电话推销,辛苦工作的同时又兼职做了几样工作,就是为了完成儿时住在海边的梦想。
经过自己的努力好不容易付了房子的订金,而当房子到手当天,业主突然改变主意,这个陷入崩溃的女子,拿起工具展开了一场残忍的杀戮!
回到影片主角上来,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为何在希望破灭后,会变成杀人如麻的血腥狂魔?
这部电影作品出自鬼才导演彭浩翔,他的有着极富风格化的视听语言。
影片一开头几组规则工整充满形式感的大楼,极富仪式感的楼层不断凭借,布满屏幕的线条造成强烈的压迫感,阴冷的色调配合着粗粒棱角感字幕的缩放给人一种压抑感,极富夸张的镜头语言寓意着房子是暴力事件的最终根源。
影片开头就讲述了,香港楼市的背景。
据2007年调查,香港市民的收入,每个月为$10100
而低于平均水平的市民,约占中人口的24%。
香港回归十年,市民的平均收入增加1%
单是2007全年,整个楼市约上升15%
地少人多的香港
一个600英尺的单位售卖要七百多万港元
香港楼市的确已经到了疯狂的阶段,地少人多,香港市民几乎没有哪个工作不用加班,朝八晚十已是常事,就连假日人们最多的休闲运动也还是逛街购物,拼命赚钱,然后拼命花钱,这就是港人的生活。
回到影片主人公邓小姐,她从小到大的经历也许再平凡普通不过,是一代代奋斗的香港人的真实写照。片中无处不在体现,港人面临住房的压力。
邓小姐为了买房竟然把垂死的亲生父亲推上了死路,更可悲的是亲生父亲盖了一辈子房子,却买不起房子,甚至还得了因此职业病——尘肺病。
而自己小时候也受到外公的影响,外公是个船员,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海,如今住在简陋的房子了,每次都要下楼才能看到海,很想住在一个海景的房子,直接在窗外就能看到海,邓小姐买海景房的初衷就是源于此。
小时候的生活,也一直充斥着地产商的粗暴拆迁,自己的发小一家就是因为拆迁而搬家。而长大后,两人成为情人关系,长大后的发小由陈奕迅饰演。
陈奕迅彻底自毁形象演一个猥琐小气找小三的男人,两人开房房费、甚至叫外卖都要让邓小姐付,邓小姐爱他是因为他是小时候的发小。两人小时候能够通过水杯传声一起玩。
杯子作为两人情感的重要媒介,而在尾放在男友车顶的杯子便是“over”向“混蛋”的转换,也正式宣告了其扭曲的成年与纯真的童年正式告别!
片头说这是一座疯狂的城市,想要生存,就得比它更疯狂。看看女主角所杀的住在海景房的人,也不是全部无辜,男人北上拈花惹草,女人也放任他放荡不羁,隔壁玩4 P的男男女女更是奢靡之极,毒品性爱无所不作,还放那么大声的音乐吵到邻居。
能住在海景房的就代表香港上层人物,但是看看这些人物,也被房价搞得迷失疯狂,你本以为这些人拥有了巨大的房产,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恰恰相反,这些人有房无家,被巨大的财富冲模头脑甚至迷失。一座疯狂的城市,变成了一群人的疯狂。
回到女主角,她是下层人物的疯狂,她用极其残暴的手段,杀了房主海景房的邻居11人,就是为了让命案影响和压低房主的房价,以便最终能低价买到房子。
影片最终,她终于如愿买到了住房,但是房间太小,连个床都放不下,可见邓小姐的海景房是如此的小,接着广播金融海啸就要到来,房价要下跌。
整个香港疯狂的楼价并不是杀几个人就能全部降下来的,被杀死的那些人是无辜的,但城市并没有因为它们的死而停止疯狂。就像这间房一样,虽然最终到手,可是小得连一张床和衣柜都不能同时放进去。
这部电影,彭浩翔运用了及其暴力和血腥的拍摄方式,讲述了在天价房价把一个友善普通女孩逼迫,残酷杀人的故事。虽然表现手法过于夸张,杀人不过是种形式,所谓的三级也是,不过是用了B级片的手法讲述香港楼市赤果果的现实。
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其实我想肯定有香港人看了觉得很过瘾,这天杀的楼价,就是恨不得拿把刀砍下去。如今北上广的房价也是如此,漂泊在北上广的年轻人,如剧中女主角一样现在为了房子而疯狂的人也不在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