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天的浮云,像即将远行的游子,少年心存憧憬,怀揣家的温暖,携上至亲牵念,迎向自己昧昧芒芒的一片未来。
启程之日,外衫一披,行李往肩上一扛,跨出家门去,头也不回,走进他筑梦的春天。
只是,自此今后,衣裳要自个儿看天气,慢慢添减了,沿途的橙黄橘绿,须悄然收进独一人的心眸。此去,前路的诡云凄风,也得一肩扛起,冷雨敲窗的夜,枕着故乡那几个熟悉的名字入睡,全仗他们为自己暖身驱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离乡之人,原以为,故土影像只是生命长河中的一段,实则,一帧帧乡音村貌,在他心内一住,就是一生。每每回首钩沉,有风轻云淡,还有乍暖还寒;有轻盈的乐章,还有沉重的叹息,比落雪还寂,比飞花还悄,比骤雨更疾,比飘风更劲。
离家的人,乡情是一桩缘,是岁月赠贻的厚礼,那份情愫,与身俱往。一路上沧桑冷暖与不愿吐露的苦涩,只向笔端无遮拦地倾诉,被钢筋水泥围剿的思路渐渐回暖,文字是浩然乡思下平静的铺陈,故园,便在他字里行间生根、发叶、抽枝。
客岁年暮,我居家月余,静读[龙亭湖]君的文字数篇,尤他的原乡文字,清清淡淡的,总能几语点破、人心内藏踪多年的枯藤老树昏鸦,不由念起刘长卿“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句。
龙亭将故土定格在那些深挚的语句里,平实中寓深永,直抵人心。想到我在外求学谋职的那些年,现实的夜色无边,人似孤舟,团一篓亲情压舱,载瞻星辰,思念将人一寸寸湮没,又一寸寸将人铸造。
与家乡各自分途后的年月,一路上,说服自己、又被自己说服。
那时候,现实的冷峻与人事的冷漠俱至,多少艰辛不能叫襟抱动摇,多少悲欣不曾叫思绪动容,来自故土亲人的字句,却令人喜极而泣。
亲情如春风,时时唤醒荒芜的心魄,驱赶不尽的黯日,生活的琐碎喧嚣被冷却,眼底心上再栖一把希望,继续走下去,继续在营碌之后、扶笔点兵点将,有荣赏荣、遇枯叹枯。
龙亭在《怀旧是为了打捞岁月的沉香》《思乡的目的并非要打回老家去》中有句:“游子思乡自古至今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之所以到现在还常说常新,不绝如缕,盖因还有离别,还有羁旅。而只要还有漂泊,就还会有乡愁,还会有思念。”
“人与故土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具有天然亲情。即使相距再远,离别再久,血脉始终是相连的,心意也是一直相通的。年少时的离开,是为了今后更好的成长和更高远的飞翔。”
“如果你不曾离开过家乡,很难理解一个漂泊者内心的悲凉和挣扎。走在异乡陌生的街巷,初始是懵懂的,孤独的,无助的,有时甚至是绝望的……因此也就无法知晓一个乡愁‘携带者’隐秘而丰盈的心事。”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文字,故乡的通关密码》他这样写:“一个作家的作品里,往往潜伏着作家本人的故乡。一个普通人写的东西也是这样——这像一个人说话,只要你一开口,你的家乡味说不定就会在哪个点上秃噜出来,别也别(bie四声)不过来。这是深入血脉的东西,它将如影随形,你一辈子都别指望摆脱——这种叫做乡土气息的东西,很能唤醒一个人精神层面回乡的通关密码。”
龙亭的书写,多在千字内,写自己的江河岁月,写岁月的绿肥红瘦。其实,文章意到神至,文心清、脉向晰,篇幅无需繁枝茂叶,于他的千言之外,读者衍生万语之思。
他洗练构画,疏朗的几笔痕迹,有意无意地,勾起阅者久藏不启的一坛乡愁,读来,却又不觉孤然,因为知道,思乡路上,有人同行。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故土的田野上,仿佛有予之不竭的文籽,家乡的一草一木,想来的尽管来,他荷笔为锄,携着骨子里的清气,采撷的一砖一瓦一情一景,于笺纸上发芽载菁。
那些字,似从一阙宋词出发,自带了画面感,隐见悲天悯人的襟怀,抵达眼前时,那乡里屋前月下的故人,眉目依旧。又似几点轻鸥掠水,点破一泓乡思的波纹回动,于是,在他的文字里,倾听一段自己的思乡曲。
回到清风为伴的日子,当年青涩懵懂的少年,田间村野是他的天下,在熟稔的稻香里,他与天地、与鱼雀,不分主客。
农忙后静谧的夜,淡月悬天,庄稼人已经倒头酣睡,鼾声隔着土墙,都挡不住,转个身,又一个红日腾空的明天。晨光熹微初退,田间就蠢蠢欲动,一天的农事开始了。
农闲时,莽原的野花也闲,虫鸟比邻争唱,田垄尽头的土路旁,一片果园,碧桃满树。四外满目清新,风是自由的,从屋前屋后送来。
那些日子,哪一帧不被铭记?
当遥远的思念,深醅为旧酿,醇香一缕缕挤出心扉,转成文字立于纸上,便任由笔端走的远些、再远些,远到正好落在日暮乡关处。
人也渐渐学会,以文字结草衔环,再以文字延展铺路,抵达故土,脚下的泥土,纹理中若隐若现的流年,纷纷跑来写者的字行里栖息,因此,他笔底的所有停留,蕴含最真切的倾诉。
这片土地上的春荣与冬枯、生老与往来,一辈辈人与土地抗争、让步、再抗争,生生不息。龙亭用有限的字数,将难以言说的深挚,通过家乡的人、事、物及简练对话,素描出一幅幅风貌人情的水墨画。
又不着痕迹地,他借所叙的群体意象,弥合了实境与意境,时叫你置身村野,听远远近近的蛙鼓虫鸣;时让你路过农家小院,对老翁的闲酒小曲一笑;又让你漫步林中,无意间,几句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的话入耳;再叫你朝河的对岸望去,正泊着一叶渔舟。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是时境、是文境、更是心境,所以,他是写者,亦是自己的读者,以旧时光作书签,以文字的寄存,抵挡岁月的种种遗失。
读君文《蜜制的春天,有苦》,他写自己母亲,至亲的细腻慈爱,字里的沉郁深切,读来眼润。是的,动了真情的笔端,流淌出的墨水一定不会太甜,这是经历了生而为人最深刻的部分,才有的湖心静波、江枫渔火,旁人是学不去的。
读他的文字,一直觉得那是位一路披雪之人,却始终有温情的心地与目光,浩浩荡荡的思步一齐奔来笔下,却有淡淡的叙述,静水深流。读久了即明白,是写者性子里的清白。
龙亭的文字不浓烈,思路越笃厚悠远,走笔就越舒简从容,那些久积的无以言说,他用语句将岁月缓释、将过往步步推近,容人慢慢怀念。应了他于《好文章就像一桩好姻缘》《文字的颜值》篇的诠释,文字的风貌与气质、性灵与神韵,才是写者与读者的共情所在。
人于尘事中漂泊久了,偶尔逢一个清净的夜,当故土在眼前人头攒动起来、当杯中跌落一弯家乡的月,思绪便开始大步流星地迁徙。偏有好事的月光爬进窗,照亮无眠人总也捂不住的心事。心事简单又厚重,若将其装帧,字面是乡思,字里还是。
岁月的流注,不断推波助澜着萧萧落木,然而,总有一些叶片从新绿坚持到枯黄,与枝桠不离不弃的,都是撵不走的孤守,这些,像极了人的乡思,怀抱长久的牵挂,顺着四时的枝干,走向余生,直至落叶归根。
已不记得,这些年,言不由衷的酒,喝过多少杯;红衰翠减的路,走过多少程。毫无章法的人事,递嬗了无数季,落英缤纷的过往,缄默了无数回。可是,心里知道,流年拿不走我的,惟乡音不改,惟乡情不渝,而乡愁带给生命的质感,让众生知寒知暖,犹有金针渡人的力道。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龙亭湖博客
笔端走的远些、再远些,
远到正好落在日暮乡关处。
离家的人,
乡情是一桩缘,
是岁月赠贻的厚礼,
那份情愫,与身俱往。
一路上沧桑冷暖与不愿吐露的苦涩,
只向笔端无遮拦地倾诉,
被钢筋水泥围剿的思路渐渐回暖,
文字是浩然乡思下平静的铺陈,
故园,便在他字里行间生根、发叶、抽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