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公开课——《搭配》教案及教学反思

标签:
校本 |
分类: 教研课 |
课题 |
搭配 |
课时 |
第一课时 |
教材与学情分析 |
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在学生今后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搭配》是人教版课程标准数学第三册的数学广角的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喜欢思考,具有简单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是学生合作意识不强,胆子也较小,不能非常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思考问题不够全面,有序性不强。 |
||
目标与重难点 |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在自主尝试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渗透“排列”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衣服模型、学生准备练习本,笔和尺子 |
||
过程设计 |
教学过程设计 |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大家看,今天小红要去秋游了,一早她把自己喜欢的衣服拿了出来,她想挑一套漂亮的衣服,可以搭配呢?你能帮她当当参谋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活动1:搭配衣服 活动要求: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摆,一人记 (按照一件上装搭配一件下装的原则) 思考:怎样才能保证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齐读活动内容,理解里面的意思。
学生活动,师巡视。 【预设】:学生上台演示(用教师的教具摆一摆) 生1上台摆 师:你们看清楚了吗?他是怎么搭配的? 从上装出发 这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搭配?这件呢? 师:除了从上装出发进行搭配,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上台摆 师:他又是怎么搭配的? 从下装出发 第一件下装有几种不同的搭配?第二件呢?第三件呢? 师:他们是怎么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呢?
(板:有序) 活动2:记录 活动要求:用至少一种方法,清晰地记录6种搭配方法。 思考:怎样能又快又好地记录下来? 反馈各种记录方法: 【预设】(1)连线 师:你们看懂了吗?谁来介绍一下? 他是从什么开始连的,还可以怎么连? 小结:可见连线是帮助我们思考的一种方法,而且比较简洁清楚。 师:如果连图都没有,你能想办法在纸上把我们刚才讨论的结果简单而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吗? 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方法都很不错,老师这里也总结了几种记录方法。(PPT演示) 课件总结记录方法:用①、②表示两件上衣,③、④、⑤表示三件下装…… (2)字母和数字表示(或图形) (3)文字记录法 (4)算式记录法 师:那这种类型的题能不能用算式表示呢?(PPT切换) 生:每件上衣和三件下装搭配,就有3种不同穿法,那么两件上衣就有2个3,就是6种不同穿法。我们可以用算式表示:3×2=6(种)或3+3=6(种) 生:每件下装和两件上衣搭配,就有2种不同穿法,那么三件下装就有3个2,就有6种不同穿法。我们也可以用算式表示:2×3=6(种)或2+2+2=6(种) 师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但是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要按一定的顺序思考,这样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三、拓展延伸 (一)师:如果小红想要有更多的搭配方法,你有什么办法吗? 1.如果增加一件衣服,猜猜现在一共有几种搭配?怎么想的? 2.如果再增加一件衣服呢? 3.衣服数量不变,增加一件下装,一共有几种搭配?怎么想的?两件呢? 小结:可以通过增加上装和下装来增加搭配方法。 (二)小红穿上了美美的一套衣服,她到了目的地——动物园 出示地图 师:他们首先到了游览地图前,动物园里有……(指点)儿童乐园、百鸟园、猴山。小红说:“我们从儿童乐园经过百鸟园到猴山,一共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呢?” 活动3:找路线 活动要求:同桌合作,一起找出儿童乐园经百鸟园到猴山的不同路线,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学生活动,集体校对。 四、总结感受、提题 时间过得真快,小红和同学们在游玩了儿童乐园、百鸟园、猴山后高高兴兴地结束了此次秋游。 那么,你在今天的课堂里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
|||
作业设计 |
1.把自己名字重新组合成新的名字,记录下来。 2.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把两人的名字重新搭配。 |
||
板书设计 |
下装一
再上装
|
||
教学反思 |
这次课中,我在设计上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学生”,使学生建立“做数学”的理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实效性。
2.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
3.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搭配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教学中力求做到问题的提出具体、明确、到位。有效的引导学生思维有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水到渠成的让学生掌握了搭配的规律并提升归纳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 总之,这节《搭配》的课堂教学,虽然关注了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使数学教学更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有助于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但是,课堂教学总是有许多的遗憾、许多的瑕疵,在许多的细节中一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进一步反思和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