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跨越断层,走出误区》心得体会

(2019-01-30 17:16:50)
读《跨越断层,走出误区》心得体会
  陕西省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实验小学  张建玲
      根据课题组读书活动要求,最近我拜读了曹培英老师编著的《跨越断层,走出误区》一书。这本书共分十二个章节分别对“数学课程标准”核心关键词进行一一解读。尤其在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方面,曹老师给予了数学理论的清晰描述、数学问题的透彻剖析、数学课标核心词精确解读。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
       一、处理好数学应用意识与数学基础、数学能力的关系是首当其冲的。
首先,应用意识的培养应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数学应用意识是现代社会公民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不可或缺的内涵,所以也是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
其次,应用意识的培养不能孤立存在,更不易专项落实,它应该以数学知识的教学与数学能力的培养为载体,并融入其中。因此,处理好数学应用意识与数学基础、数学能力的关系,实现三者的融合,才能使学生认识数学“有用”,“想用”“敢用”“善用”数学解决问题。
        二、注重数学知识与社会现实的密切联系
由于所处阶段不同,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大多与学生的生活情景息息相关,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建立的经验和常识,又是他们理解数学、认识数学的根本。所以,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的生活来源及其出处,是促进学生构建所学数学知识的概念、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手段。例如,在五年级学生揭示方程意义内容的学习当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并非直接赋予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而是通过“天平”的展示,天平平衡原理的情景渗透,使学生“自我醒悟”,天平左盘放置5千克的物体,右盘放置多少千克的砝码天平就能平衡?答案不一:1、5千克;2、5个1千克;3、3个1千克,1个2千克…教师提问:我们能否换取一种方式,将以上所述答案进行概括性的总结?基于“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学生马上就能构建m=5、a=5、b=5…等等方程模型。
       三、分层拓宽数学的应用范围
       拓宽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应当使其应用范围得以拓展。一是注重依据学生生活及学习经验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得他们的数学世界更加斑斓多彩;二要关注新时代的教育,科学引进时代新素材,以增加数学的时代气息,体现其魅力价值,确实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较有意义的数学效应。例如在五年级上册实践活动“节约用水”的安排中,通过学生实验、调查,上网查阅…一系列的活动,最后以手抄报的形式给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不仅使得学生对全球水资源,尤其是淡水资源有了深入的了解,还同时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自觉节约用水的意识,尤为可贵的是孩子能把这一“应用意识”深入到身边的每一户,其意义并非是一份手抄报可比。
        四、提升数学应用意识的价值
        一线教师一直奋斗在缩小课堂数学与数学实际应用的差距方面。我们都知道,数学建模、解决生活现实问题及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与载体。众人所知,数学学起来不易,劳神伤肺。而在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好似用处不大。这都要“归功于”课堂数学与生活问题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在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内容的学习当中,安排了这样的问题情景:妈妈到超市购买了3.85元/千克的水果4千克,16.3元/袋的杂粮两袋,妈妈带50元够吗?大部分学生都会呈现以下解决问题的方法:3.85×4+16.3×2通过“精算”,确实能正确解决以上问题。殊不知,这种做法,违背了数学教学的实质,使得课堂数学与现实情景“格格不入”。只有挖掘此问题的应用本质,不难发现,我们把题目中的“3.85”看作“4”,“16.3”看作“17”,既将数学教学融入现实生活,又能切实体现数学应用意识。可见,这一做法,有效减低了课堂数学教学和现实生活情景之间的差距,因而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能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数学答案在现实生活情景中的真实意义,突破数学标准答案的禁锢和影响。
       总之,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多想办法,尽可能的将数学知与生活实际联系一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处理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用数学眼光和智慧解决问题,让学生享受“数学乐趣”过程中快乐的学习数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