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学设计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2课
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的理论知识比较多,尤其是涉及到中西方的语言手段,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
二、学情分析:因为任何艺术都存在艺术家的主观表达,而且有的意象艺术也可以是具象的,这就容易使学生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强调意象艺术在艺术形象上的怪异性,以及艺术家对主观意念——感觉和意图的表达。
三、课业类型:欣赏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
(二)方法与过程:本课重在让学生运用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来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来感受作品的美,再此过程中让他们获得美的感受 。
五、探索重点
认识美术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及相关知识。
六、探索难点
通过认识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并且运用其知识来鉴赏美术作品。
七、教学方法:讲述与启发,讨论与评价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说明 |
|||||||||
一、导入 |
1、请同学们欣赏音乐作品《月光》 2、提问:听完音乐,同学们的感受是什么样的?(由音乐家运用音符向我们传达某种感受引出美术家运用其专有语言向我们传达某种感受) 3、大屏幕展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
欣赏音乐 轻松,愉快,觉得放松了很多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思考,并浏览课本 |
由音乐中的艺术语言来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艺术语言,不但起到一个创设情境的作用,而且还起到了引入课题的作用 |
|||||||||
二、新知探究 环节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1 环节2 理解语言元素 环节3 环节四:拓展实践(分组讨论:用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分析作品) |
1.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提示学生可结合课本中的理论介绍来理解) 2.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结合刚才的乐曲) 音乐——耳朵——听觉 美术——眼睛——视觉 3.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特征:具体性,形象性 包括:语言元素,语言手段 提出问题:1 点线面色(由于大多数同学对作品中的“点”不好理解,所以展示由点构成的一张矩形图片,并且屏幕展示一副三角形构图的水粉作品。
提出问题:1 什么是语言手段? 西方:明暗 空间 透视 肌理 构图 解剖 中国:笔墨 章法 皴法 请同学们解释这些语言手段 (大多数同学对西方绘画了解的多点,但对中国绘画的语言手段却不了解) 教师此时需要强调的是西方绘画语言手段的肌理和中国绘画中的笔墨章法皴法,结合ppt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理解 肌理: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
笔墨,章法, 皴法 五墨六彩:焦浓重淡清,黑白,干湿,浓淡 章法:题款位置,诗书画印各自的位置,留白等 皴法: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
1 展示油画作品《荷拉斯兄弟宣誓》和中国画《韩熙载夜宴图》 2 具体鉴赏要点: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来分析, 结合作者,历史,时代背景分析 (10分钟讨论时间) 3 每组两个同学发表观点,其他同学可补充 |
学生结合课本思考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学生分析、比较 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起理解 学生结合课本思考老师的问题 点线面色 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尝试用作品来分析 同学们欣赏作品,并理解点线面色在作品中的应用 同学们思考老师的问题并且讨论回答 把语言元素组合在一起所应用的手段 同学们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语言手段 结合老师展示的图片理解,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 理解中国绘画的语言手段,并对比西方绘画的语言手段:章法——构图 分组欣赏作品,应用今天了解到的艺术语言来鉴赏作品 10分钟后,同学们上台发表看法 |
由音乐和美术在特点上的对比,让学生理解美术的可视性和具体性 许多同学对语言元素中的“点”难以理解,认为在很多作品中找不到真真实实的点 语言手段同学们大多比较熟悉西方的,可能是西方的作品更符合人们的视觉效果,而对于中国的,需要着重讲解 对前面几个环节知识点的回顾,并从学生鉴赏作品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 |
作业布置:选择一幅本课课本中的一幅作品,用今天所学的只是来鉴赏
板书设计:
第4课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语言元素
语言手段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