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甫马诗里的人物(32)韦讽

(2017-05-02 22:25:15)
标签:

杜甫的马诗

 

http://s10/small/006cQ8aQzy7aLu5t3pn99&690

 

杜甫与韦讽岂止观画之交

 

       宝应元年(762)秋,杜甫与严武别后,转走了东川的许多地方,如梓州,阆中,云安等地,其中与成都人韦讽的交情甚好.韦讽任阆中录事参军。杜甫有诗《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相赠。诗云: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衰息。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

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

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操持纪纲地,喜见朱丝直。

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

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

 

       此诗钱注本编于《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九马图引》一诗之后,从内容看,还比较接近杜甫创作《九马图引》这一时期的思想。此诗可贵之处在于,比较明确全面地表达了杜甫对于当前社会形势的分析和治理的意见。比如他认为,当前吏治相当混乱。“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是说强取豪夺,基本上就是官员唯一目的了,哪里还顾得上百姓的死活呢?正因为如此,蜀地的民乱也相当严重。杜甫只看到民乱对于社会安定的严重不稳定因素,没有看到官逼民反才是这一现象的本质,提出了“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的政治主张。我们对于杜甫的爱民思想是毫不怀疑的。但杜甫要拿出一个官民和谐相处的主张来,好像没有比较现实的良方。所以他在此诗中对于韦讽“操持纪纲地,喜见朱丝直。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的大义之言,基本上等于空谈。一个小小的阆州录事,怎能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呢?如果有此可能,一定是一场深刻的改革,这是连唐王朝也暂时无法做到的。不过,杜甫的慷慨陈情是值得称道的,毕竟他“救疮痍”的主观愿望,还是为了还百姓一个太平乾坤。

         然而杜甫的这首诗,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与韦讽交情上的淳朴与率真的一面,所以他在韦讽录事宅观画,就可以看做是一次思想上的知己之会。

         杜甫与韦讽之交还见于《东津送韦讽摄阆州录事》这首诗。杜甫对于韦讽的政治期望又一次见于诗端:

 

闻说江山好,怜君吏隐兼。宠行舟远泛,怯别酒频添。

推荐非承乏,操持必去嫌。他时如按县,不得慢陶潜。

      

       这一次,杜甫对于韦讽的劝诫比较实际,希望他以职权限内,任人唯贤,用人勿疑。还不无幽默地说:“他时如按县,不得慢陶潜”。如此看来,杜甫不是好高谈阔论者。可能《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那首诗更多是他自己的思想感慨。杜甫与韦讽在政治上是比较亲近的,所以他们一起观马画的时候,也能从国士所画的国马上面,更加渴望中兴的到来。

本文选自作者赵小立《杜甫马诗里的诗话与史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