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2021-03-19 09:58:38)

蓝田县教育教学科研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时间:2021年3月15日

课题名称

 

以名著导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负 责 人

张  

成 员

靳祥姣、张朵朵

负责人单位

蓝田县厚镇初级中学

通过第一阶段的调研,我们发现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不高,阅读时间过少,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针对存在这些问题,我们做了很多尝试,现总结如下:

一、研究的内容

1.掌握常见的读书方法

精读法、跳读法、浏览法、摘抄法、批注法等。

2. 用名著导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读书方法后,进行名著阅读实践,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具体措施

读书方法初探

1. 建立班级图书角。

鼓励学生每人自带一本名著捐赠到班级图书角,供大家借阅,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制定规范的图书借阅制度和图书管理制度,确保图书借阅的正常开展,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严禁学生在图书上乱涂乱画,严禁上课时看书。对于积极借阅图书的同学给与鼓励,树立榜样。

2. 常见读书方法的宣讲。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对读书方法的了解知之甚少,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只会采用精读法进行阅读,阅读方式比较单一。我们课题组的老师经过研究讨论,决定将常见的读书方法向学生进行宣讲,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进行阅读实践。

精读法。精读法,是与泛读相对而言的概念,指的是深入细致地研读。对与重要的篇章和经典名著,要不厌其烦反复进行阅读,深入进行思考,这就是精读。朱熹在《读书之要》中指出“熟读精思”,他的意思是阅读要细读多思,要求对文章要读懂读透。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通过精读,我们才能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例如在阅读名著《骆驼祥子》时,我们就可以采用精读的方法,细读文本,字句斟酌,把握祥子的三起三落,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文字背后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造成主人公悲剧的原因。

跳读法,指的是通过省略次要信息快速阅读的过程,不计较词句,只抓故事情节和主要事件。在阅读时候,可以把书中可有可无的内容暂时不读,抓住书的关键内容阅读。这样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例如在阅读名著《西游记》时,对于原著中出现的一些晦涩难懂的古诗词,初中学生在理解上难免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这时就可以暂时跳过不读。

浏览法,对文字量较多的书籍,只进行走马观花式的快速浏览。对于部编版教材上“自主阅读推荐”的书籍,可以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去读,只要求了解书籍大概。例如在阅读《平凡的世界》时,由于这部作品是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如果采用精读的方法,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有时还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重点浏览田润叶和李向前、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这部分,对于书中出现的大量社会历史背景的文字就可以进行略读甚至不读。

摘录法:指的是在课内或者课余读到好词好句好段,就把它摘抄在笔记本上,还可以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同样的方法适用于名著中精彩的语段。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为写作做了铺垫。例如:《骆驼祥子》中祥子在炎热的太阳下和暴风雨中拉车的精彩章节,学生可以抄下来慢慢品味作者用语的精妙,甚至可以进行仿写训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批注法:做批注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时候,把自己的感悟、理解和评价或疑问,用规范的批注符号和简练的语言时时刻刻进行记录,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在课外读名著时,学生在书中精彩处就可以规范地做好批注,慢慢把书读“厚”了。例如在阅读《傅雷家书》时,学生对书中的一些教育方法和做人的道理肯定有自己的看法,这时就可以把自己的感悟批注到书的空白处。等到读完整本书的时候,就可以把所有的批注进行分类整理,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形成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

名著阅读激趣

1. 名著插图的绘制。在阅读名著《水浒传》时,学生对书中的人物印象不够深刻,经常把一些人物颠倒,于是就让他们通过绘制《水浒传》人物插图,了解人物的主要事件及其性格。例如在学生绘制《水浒传》李逵的人物插图时,没有表现出李逵性格暴烈,心粗胆大的性格,我就趁机告诉学生李逵如何与宋江相遇,李逵江州劫法场等故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对名著产生了兴趣,进一步对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

2.名著思维导图的设计。通过名著思维导图,学生可以用较短的时间对名著有整体的理解,有利于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在阅读名著《骆驼祥子》时,对书中的一些主要情节记忆还不够准确,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混乱,对于人物形象理解也不是特别准确。在学生绘制《骆驼祥子》思维导图时,我要求学生从四个方面去着手搜集整理资料,第一、作者老舍的简介和写作背景;第二、名著主要故事情节:祥子的三起三落;第三、主要人物分析:祥子和虎妞;第四、作品主旨:揭示了名族文化的劣根性批判了黑暗的旧社会及制度。通过思维导读的绘制,学生快速了解了名著的主要内容,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3.名著阅读卡片整理。八年级上册第二本名著导读为《昆虫记》,它是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目前学生手中所读的作品均为精选本,《昆虫记》中涉及100多种昆虫,它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性。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对这些昆虫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但是想要在短时间内了解《昆虫记》的主要内容,则需要借助昆虫卡片。通过对昆虫卡片的整理,学生不仅了解了昆虫的生活习性,而且激发了学生对科普类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有利于阅读教学的开展。

存在困难

1.  对名著的趣味性上挖掘不太深,仅仅停留在文字上。

2.  教师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没有建立完整的体系;

3.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自身的教育教学结合的不够紧密,不完全能够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4.  用名著导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之后,学生不能够对名著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吸收,往往只是看马观花,阅读习惯不好,没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5.  研究的过程中有时总结的不够及时,开展了相关的活动但却没有及时收集资料,为后来的研究带来了一些不便。

解决思路

针对以上存在的这些困难,特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  理论指导实践。在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重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过程,还要考虑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否经得起推敲和深思,既有广度也要有深度。课题的研究定位一定要准确,既要从名著阅读中让学生产生兴趣,又要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和做法,形成独特完整的体系。学生在进行阅读实践时,根据不同的书籍,每位同学没有必要采取同一种阅读方法,要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外每一部名著都有自身的特点,有的名著故事情节精彩,有的名著人物性格鲜明,有的名著令人深思,我们要针对具体书目对学生进行引导。

2.  为教学实践服务。课题研究是为教育教学实践而服务的,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后,一定要趁热打铁,让学生随时记下自己对名著的一些看法,鼓励学生写读书心得体会。另外,还可以在班级内开展“我来讲名著”活动,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资料,利用时间向大家分享,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3.重视阅读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用名著导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后,要鼓励学生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概括,摘抄好词好句,随时写下自己的读书感悟,最后整理成名著读书心得体会,在班级展览,供其他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把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4.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课题的研究离不开对资料的分析,材料的积累是课题研究最基础的一个环节,我们在开展活动时要及时收集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比如在做调查报告时,要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原因,寻求改进措施,积极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