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2018-09-16 22:34:36)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
一 、课题涉及的主要概念界定
1、我们所认为的传统的课外阅读是定位于课堂、学校以外的阅读,因此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延伸和与补充。学生的阅读全靠自己的坚持,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学生的阅读时间和效果难以保证,再加上学生以及家长的对于课外阅读的不重视,处于应试目的阅读会让学生索然无味,甚至反感。
2、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往往是在没有老师、家长的情况下进行的,全靠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使然,所以再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爱上阅读。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就尤为重要。
二、课题研究价值分析
1、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们认为,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学生的阅读仅局限于课内教学时间,而学生课外阅读几乎一片空白。其原因在我们学校处于山岭地区,经济较为落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度不够,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课内的知识就行,学生自然是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过于封闭、狭窄、单一;当然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错误都归结给家长,我认为最重要的还在于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阅读习惯是在学校养成的,而学校的读书,属语文科最为需要,因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一生发展奠定宽厚的文化根基,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所以培养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迫在眉睫。
2、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中第一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明确提出“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进一步将阅读能力确定为学生必备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对落实新课标第四阶段“阅读”要求的具体实践,是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的方法探索。课外阅读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读书方法,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乃至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掌握了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就能提高阅读能力,对阅读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
三、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1、研究内容
阅读的本质,就是读者通过材料,提取信息,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
、课内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
初中语文课本中将现代文分为三类课 文(精读课文、自读课文、诵读欣赏)。精读文本侧重引领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读透文本的深层含义。精读文本,品味语言,赏析写作手法,理解句段作用,把握形象情感,领会写作意图。要学会方法,形成能力。自读课文侧重充分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领悟文章内涵,体验感悟文本,进行主观拓展和对比迁移。诵读篇目侧重在指导朗读,读懂文意,积累、沉淀、获得体验,学会欣赏,培养课内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遴选课外优秀的书籍和篇目进行阅读训练,以优秀篇目为主,篇目由学生和老师推荐,推荐内容力求接近学生实际,具有时代气息,内容积极向上。课外阅读中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课堂上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将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及时的反馈给老师,有老师进一步讲解此方法的应有方法,力求熟练掌握,从而由课内辐射到课外,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2、创新之处:课题的创新之处,是从学生阅读的思路出发,结合各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的方法,指导学生浏览性的泛读方法,侧重学生语文阅读感受的指导。
速读方法,指导学生编提纲、作批注、写好读书随感,做好简要评点,侧重学生阅读体悟的指导。教师有目的地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养成学生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探究、体悟和发现。
品味性精读的方法,侧重于指导学生阅读欣赏,指导学生写体会、再创作。教师有选择地为学生提供阅读欣赏、评价机会,提升学生的读书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质疑、赏析、创新层面上做文章,指导学生写写美文赏析做名著荐评等。
四、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以课堂阅读教学为基础,结合课文内容,课文文体,单元目标等,进行有侧重的阅读方法指导和兴趣培养。
2、结合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和培养的兴趣,推荐课外优秀篇目,进行阅读能力的迁移训练。
五、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2、文献研究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反观学生的阅读过程,明确新课程阅读部分的目标,进而从目标出发,研究本阅读方法是否能够实现此目标。
3、行动研究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学生共同行动,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检验此方法的可行性。
4、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综合性报告,自主研究阅读能力培养,研究语文,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培养的成果等等。
六、技术路线
全面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严重缺失的现状,分析总结问题形成的原因。探索如何培养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最佳的有效教学方法,促使能够对课外阅读发生浓厚的兴趣。
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年9月——2018年10月)
学习相关理论,设计问卷调查表格,开展调查工作,汇总调查情况,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于在11月10日前将前期报告上传到个人的博客上。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8年11月——2019年3月)
积极开展研究,立足课堂,深挖课本,拓展延伸,讲练结合,实践检验,认真研究此方法。认真初级过程性材料,形成丰富的资料包,在2019年3月30日之前上传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9年4月——2019年5月)
汇总归纳本次课题研究中的所有资料,书写论文,写好反思,整理课例,分析研究所得,形成研究成果。于的5月30日前上传结题报告。
八、课题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
本着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原则,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
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探讨出一套适合我校教学现状的阅读方法。 此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具备读书所必须具有的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1、提供学生课外阅读兴趣问卷调查及分析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报告,教师对此的感想。
2、教师提供自己设计的教学案例、导学案、、PPT以及课后反思等。
3、教师自己的阅读篇目和读书笔记,学生的优秀读书笔记。
4、教师提供课堂实录、教学论文等资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