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丽人旧影-清晚期及民初满族、汉族女性老照片服饰赏析

(2016-10-26 18:42:57)
http://s8/middle/006cMMz9zy754sRxg0Ib4

前段时间刷爆朋友圈的现代人再现传统服饰的系列照片,让传统服饰爱好者欣喜不已,赞叹拍照者匠心独运,用活了古物,鲜活了画面。同时也催生了大家对传统服饰的兴趣,这不得不说古物的魅力及生命力所在。下面来看看这组照片。

http://s8/middle/006cMMz9zy75VBqfkwQ8c

美人执扇,笑语妍妍。华裳珠翠掩映间,仿若谪仙。

http://s8/middle/006cMMz9zy75VBpXZah49

偏爱指尖上的风情。倚着夜上海,夹一段清末老翡翠的烟嘴,氤氲中,每一件老物件,是山河历史的变迁的鉴证者,话久情长。

http://s8/middle/006cMMz9zy75VDtfHpP25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这组照片是收藏家王金华老师为他即将出版的新书所拍的照片。片中所有服饰及其它物件均为清代老物件。

看完了这组照片,会引发大家的好奇,当时的女人到底是如何穿着?真实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样?下面这些老照片会满足大家的好奇心。照相术发明至今178年,照片所反映是清晚期及民国初年的风貌。尽管是黑白照片,服饰的华美不能完全体现,但它的原汁原味已实属难得~

先从满族女性看起~

http://s8/middle/006cMMz9zy751MikpFAb6

1924年 溥杰、夫人唐石霞与唐石霞的母亲合影

http://s8/middle/006cMMz9zy753gK7hrxd7

1926年1月,肃王府十五爷夫妇

这两张照片是满族贵族夫妇,均穿官服。女穿冬八团吉服褂、头戴“挑杆”(钿子)、佩戴朝珠,男穿冬补服、头戴冬吉服冠、佩戴朝珠。尽显贵族气派。

头上戴的钿子是康熙朝中后期才出现,清中期才流行。旗人命妇在正式场合及婚礼穿吉服时所佩戴,形似簸箕,骨架由用铁丝或者藤编成,上加装饰。有几种不同型制,“挑杆”这种型制光绪末期才出现。

http://s8/middle/006cMMz9zy76SwRUnoG66

清光绪 铜镀金累丝点翠嵌珠石凤钿

http://s8/middle/006cMMz9zy76IUTKr8662

1904年 容龄与时任日本驻北京公使的内田康哉之妻内田政子的合影。 左为内田政子,右为容龄。 裕容龄出生贵族,系满族正白旗汉军旗人。其父裕庚为清朝一品官,1895年裕庚出任驻日本公使。

衬衣、紧身、大拉翅,黑白照也掩饰不了的华美,典型的满族贵族妇女的妆扮。

衬衣、紧身衣身上的各色花卉以及多道镶滚花边绝大部分为人工绣制,繁工褥节。对比上述彩色图片上模特穿的老衣服,可以想象到它们的色彩会怎样的斑斓与绚丽~

http://s8/middle/006cMMz9zy76IV6whS29a

1889年 老醇亲王奕譞的三位侧福晋。左一颜扎氏 (1864-1881),余下两位刘佳氏,李佳氏。

三位侧福晋,均身穿便服衬衣、头戴大拉翅、围领巾、手拿扇子,危襟正坐,一副居家妆扮~

满人皇室亲王、郡王之妻称“福晋”。妻妾称谓有嫡福晋、侧福晋及庶福晋之分,正室称嫡福晋;侧室则称"侧福晋";婢妾俗称"庶福晋"。贝勒、贝子、镇国公及以下世爵之妻,只能称“夫人”。

http://s8/middle/006cMMz9zy76MS7yvNU32

也是很典型的满族女性便装照。衬衣、马褂、大拉翅、旗鞋。照片中两人均手拿水烟壶。

马褂是非常普及的便服,长袖短上衣,男女老少均穿用。有对襟、偏襟、琵琶襟几式。民国的礼服马褂也缘于此,现在我们见到的唐装也是以马褂为基础改进的~

http://s8/middle/006cMMz9zy76PnzvVLD85

紫色绸绣百蝶纹镶领袖边女大襟棉马褂

旗人女人的头饰,清早、中期都简单,由最初的盘发到逐渐添加各种饰物。至道光、咸丰时期外形出现了“两把头”,而后又逐渐加高、修饰的花朵增大,就变成了清末、民初“大拉翅”的样子。大家所熟知的一些电视清宫剧,往往是剧情是清早中期的,头上却戴着清末才出现的“大拉翅”,不仅是头饰,服饰也如此。

http://s8/middle/006cMMz9zy79EGA3mSwf4

1871年 真发“两把头”正、后面照

http://s8/middle/006cMMz9zy79EFMLbul6d

20世纪初 用假发的“两把头”

http://s8/middle/006cMMz9zy79EFMHYPu70

1913年 王敏彤(完颜立童记)和孟小冬头戴青缎面的大拉翅

清代女旗鞋,根据身份和场合的不同,使用情况也不同。一般人家日常只用平底鞋,遇到正式场合需要盛装时,则改用厚底鞋,以示庄重。而官宦人家,日常便主要用厚底鞋,遇到正式场合盛装时,则改用高底鞋。看样高底鞋只有官宦人家才能穿用,电视剧中宫女穿用是不符合规制的。

http://s8/middle/006cMMz9zy76MS7v6ZZd3

两人戴的叫坤秋,是女性在秋冬所戴的暖帽。多搭配便服穿用,清末也用于吉服。帽体多饰如意云头,后垂两条飘带,亦可在飘带顶端垂穗,晚清习惯上喜欢在佩戴时左右装饰鲜花或假花。

http://s8/middle/006cMMz9zy76IV67HOHfb

http://s8/middle/006cMMz9zy76MaFNRjU6e

这组照片大家可以看到坤秋的后边长长的飘带~

http://s8/middle/006cMMz9zy76IV5Zfhdaf

这张照片也很有代表性,人物比较鲜活。

衬衣、一字襟紧身、大拉翅、旗鞋、指甲套~

注意看其口红着色方式,下唇只中部着色。清代宫廷满族女性,不同时期,其唇着色方式不同。

http://s8/middle/006cMMz9zy76J3T7E5k02

清光绪 绿色缂丝子孙万代蝶纹棉衬衣 小图为一字襟紧身

衬衣,满族妇女的日常便服,可以外穿也可以外罩紧身。紧身,游牧民族的传统服装,汉族人称坎肩,有多种款式,满族男女老少皆穿用。

http://s8/middle/006cMMz9zy76IVEg88S26

1919年 满族夫妇像(北京青年会外国干事满族佣人查理和他的新娘)

两人看样不开心啊~

夫妇两人均穿便服。女穿衬衣、头戴大拉翅、脚穿旗鞋。男穿长袍、民国时期的马褂,是晚清、民国男人日常常见比较正式的装束。需要说明的是清代的男人日常穿着不分满、汉之分。

接下来看看汉族女性~

http://s8/middle/006cMMz9zy75WRmNvpwe2

1867年 广州 清代官员夫妇像

http://s8/middle/006cMMz9zy75VtzePve3c

1867年 着凤冠霞披的诰命夫人

http://s8/middle/006cMMz9zy79UL6pbWC96

新婚着凤冠霞披的诰命妇人

凤冠霞披是誥命夫人在重大场合穿用。头戴凤冠,内穿汉式女蟒袍外穿霞披,佩戴朝珠,下穿马面裙~

是汉女最重要的礼服

《清稗类钞》“服饰类”记载了清代汉族女子的婚礼装束——凤冠霞帔:“凤冠为古时妇人至尊贵之首饰……至国朝(清朝),汉族尚沿用之,无论品官士庶,其子弟结婚时,新妇必用凤冠、霞帔,以表示其为妻而非妾也……霞帔,妇人礼服也,明代九品以上之命妇皆用之。以庶人婚嫁,得假用九品服,于是争相沿用,流俗不察,谓为嫡妻之例服。沿至本朝,汉族妇女亦仍以此为重,固非朝廷所特许也,然亦仅于新婚及殓时用之,其平时礼服,则于披风上加补服,从其夫或子之品级,有朝珠者并挂朝珠焉。结婚日,新郎或已有为品官者,固服本朝之礼服矣。而新妇于合卺时,必用凤冠霞帔,至次日,始改朝珠补服。其说有二。一以凤冠霞帔表示其为嫡妻也。一以本朝定鼎相传有男降女不降之说也。”

清代除汉族誥命夫人在重大场合可穿着凤冠霞帔外,汉族庶民女子结婚时也可穿戴一次,当时汉妇婚服必须使用凤冠霞帔,不用凤冠霞帔已成为一种忌讳,一是担心不吉利,二是有“不是嫡妻”之嫌疑 。

再看看下面的图片,加深印象。

http://s8/middle/006cMMz9zy79EE9aXYX6f

1862年 着凤冠霞披的广东巡抚黄恩彤夫人

http://s8/middle/006cMMz9zy766lyWPB9fb

左为汉族誥命夫人 右为新婚汉女

http://s8/middle/006cMMz9zy76SuQFR4e92

清中期汉式女蟒袍

http://s8/middle/006cMMz9zy76SuQxegA34

清晚 银镏金点翠凤冠

http://s8/middle/006cMMz9zy78HAezQvo72

霞披~

http://s8/middle/006cMMz9zy766lyTv0dd1

霞披

清代霞披是汉人命妇穿用,满族人不穿。作用相当于男人的官服、满族命妇的朝褂。

清代满族、汉族男服没有较大的区别,而满族、汉族女服有很大不同,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这跟清政府为了加强统治所采取的“男从女不从”的服饰制度有关。意思是汉族男性着装均服从满族服饰并留辫,汉族女性可以保留汉族传统。这验证了-服制者,立国之经---《清太宗实录》。

命妇:泛称受有封号的妇女。命妇享有各种仪节上的待遇,一般多指官员的母、妻而言俗称为“诰命夫人”。

http://s8/middle/006cMMz9zy79EEvZ4E74f

李鸿章夫人赵小莲。出生于安徽太湖书香之家,四代进士,父亲曾是咸丰陪读。

http://s8/middle/006cMMz9zy79EEvQ5Lk5a

上穿补服、下穿马面裙,前胸佩戴朝珠。汉族命妇比较正式的穿着~

汉族女性是祆、裙(裤)上下妆扮,满族女性穿袍不穿裙。

补服也叫官服,是清代各个品级的官员及其命妇在正式场合穿用的外褂,其正中的补子是识别官员品级的重要标志。

http://s8/middle/006cMMz9zy79EHJ1jV204

民国初年 袁世凯五夫人杨氏穿鹤穗八团礼服

http://s8/middle/006cMMz9zy76MNEHzNz95

清末民初汉族夫妇新婚像

清末民初汉族夫妇新婚妆扮。新郎披红戴花,新娘穿八团立水纹礼服,黑褂红裙,是清末女性礼服。这种八团礼褂源自于清代官家女子的八团吉服。

http://s8/middle/006cMMz9zy753it8xhX6d

1872年 着汉式女袄、马面裙、手执折扇、拿汗巾的汉族女性

http://s8/middle/006cMMz9zy76MShOULa0c

1880年 上海汉族女性

http://s8/middle/006cMMz9zy751SzfhXP79

1875年 着汉式女袷袄、马面裙、执团扇、手拿汗巾、缠足的汉族女性

http://s8/middle/006cMMz9zy751SzcgJx17

着汉式女皮袄、马面裙、头戴眉勒的汉族富贵女性

眉勒,也称抹额,明代盛行的汉族女性包于头额,束在额前用于保暖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

从这些照片看出,手拿扇子、汗巾是清末讲究人家妇女不分满族、汉族妇女,在穿便服时是比较流行的行为~

从照片中还可看出满族、汉族妇女的明显差别还体现在脚上。汉族女性多缠足,缠足是身份的象征。而满族女性是天足。

清晚期汉族女性穿着繁复的滚镶、精美的绣花,以及标志性的八字袖的汉式女袄,下穿马面裙,以及必不可少的一对“金莲”,是清晚期汉族富贵女性的标配~

http://s8/middle/006cMMz9zy766Jo6RXZ8b

马面裙收拢状态

http://s8/middle/006cMMz9zy766Jo2zn573

马面裙展开状态

马面裙就是正面看过去有一个光面(不打褶),而两侧打褶的裙子。

“马面”并不是大家认为的牛头马面的意思,而是一种建筑上的词汇,是城墙体系中一种用于防御的结构,也叫“台城”。

马面裙在明代、清代、民国都十分流行,所以传世至今的数量也不少。

http://s8/middle/006cMMz9zy76STrgdlk2e

1860年 三位身穿冬装、头戴眉勒、缠足的汉族女性

http://s8/middle/006cMMz9zy74XW5RUjrbd

1870年 三位身穿夏装、手拿团扇、汗巾,缠足的汉族女性

http://s8/middle/006cMMz9zy753i2Wr8Cd2

1920年代 身穿便服、头戴大拉翅婉容、文绣、溥仪弟妹们

满族家庭照

http://s8/middle/006cMMz9zy753gJT09xa7

晚清重臣李鸿章家族合影

汉族家庭照

http://s8/middle/006cMMz9zy77a4j5JPWd0

服饰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载体,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时代在发生剧变。照片中有穿清代官服、满族旗服、汉族早期旗袍、民国文明新装,还有西方的皮草,预示着世界多元的融合,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欣赏这些珍贵照片是一次时光的穿越,是一次时光重现的历史触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