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锦绣呈祥-清代织绣“活计”专题之(二)实物篇(下)

(2016-11-13 19:28:51)

有一种精致小物,是传统刺绣工艺的瑰宝。它穿越千年的文化积淀却遗存至今,余绪未泯地展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有一种随身配饰,是古代由少数民族骑士传入中原。它的造型迥异图案丰富,是芳龄女子用精湛的技术,丰富的遐思编织的七彩年华。

有一种定情信物,是多情男女传达情思的载体。它的小小形体,包裹了绵绵无尽的深挚情意;一针一线,无不寄托了人们内心美好的精神诉求。

它有一个含蓄而俏皮,古拙而鲜活的名字——荷包。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1JsiU9X19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6Au1uqqb6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1JsByjH85

清中期  拉锁绣平针绣蝴蝶、凤凰、牡丹等万寿书

此为姓名片夹。内里在不同色缎平针绣凤凰、牡丹、山石,还有五彩祥云、蝙蝠,配色典雅。其轮廓用圈金工艺,突显富丽。中间开窗,右开怀表格。凤凰上下翻飞,与牡丹前后顾盼,寓意“凤戏牡丹”。

推断持有者是非富既贵之妇人。

“凤戏牡丹”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常出现的图形,是幸福和吉祥的象征。宫廷艺术中,龙、凤并用是主体,而民间禁用龙纹,则民间常以飞翔的凤与牡丹纹样组成。凤凰谓之百鸟之王,牡丹象征荣华富贵,民间则有表现男女情爱之说。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1JsI1YZc9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1JsT1CS16

清早中期  黄缎打籽绣 琴、棋、书、画 、花瓶、万字符荷包

寓意平安、如意、吉祥及多才等美好祝福。

花瓶、书画等用渐变色打籽,轮廓用锁边针法。荷包边缘用金线编织而成,虽历经几百年,还隐隐闪光。

“卍”字符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也是印度佛教和印度教的标志,代表佛教和印度教的教义之用。象征吉祥福瑞。

这里的琴、棋、书、画也叫四艺雅聚。象征国泰民安、文运昌盛。

此荷包为实用性荷包。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1L2h09q40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mvvDmtZf3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mvvTYyp1d

  这一组为清代出土荷包。

上为一对满打籽绣牡丹荷包,即使褪色也可看出当时非常富丽。

中为一拉锁绣多喜字及回纹荷包,推断结婚时所佩戴。

回纹是指以横竖折绕组成如同“回”字形的一种汉族传统几何装饰纹。回纹在汉族民间有“富贵不断头”的说法。根据其纹样的特性,人们赋予了回纹连绵不断、吉利永长的吉祥寓意。

下为龙抱柱绣(也称钉线绣)狮子、宝相花荷包。

狮子为瑞兽。宝相花又称宝仙花、宝莲花,汉族传统吉祥纹样之一。吉祥三宝之一。

宝相花花纹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是从自然形象中概括了花朵、花苞、叶片的完美变形,经过艺术加工组合而成的图案纹样。

隋唐以后宝相花广泛流行于织锦、铜镜以及瓷器的装饰上,含有吉祥、美满的寓意。

这三个出土荷包的外形接近圆形,不同于清中晚期腰圆形、鸡心形,年代要早一些。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1M8yMTSf8

清代 缂丝 荷包

此荷包采用缂丝工艺,把深浅色布缂出不规则断痕,呈现出山连水、水连天的独特意境。

"缂丝"也称"刻丝",它是中国独有的一种传统丝织工艺。"缂丝"工艺产生的年代应不晚于唐代(公元618~907年),宋代时(公元960~1279年)达到鼎盛阶段。

"缂丝"工艺织造时,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使织品上的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呈现出一些断痕和类似刀刻的效果。其成品的花纹正反两面如一,工艺极高,历来被誉为"雕刻过的丝绸"。

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1Lsm7mZ1d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Qjz4qdP71

清代 缠纱绣  牡丹花朵荷包两个

历来上行下效,相对于宫廷、官作的考究与规范、呆板及不计工本,民间的织绣“活计”,则随心所欲、百花齐放。其特点朴拙、诙谐,寓意广泛,种类多,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其中不乏有精品之作。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mFme6ODab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mFmivuQ24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1Lsr2bF23

  刺针绣蝴蝶荷包

“刺针”也叫“切针”。针与针相连而刺,第二针须接第一针的原眼起针针迹要细如魚籽,所谓“一芝麻三针”。是我国古老的针法,早在1500年前就开始使用。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1LsJk1b51  

十字挑花绣 鹿、蝴蝶葫芦袋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1LthjJuf8

纳纱绣 葫芦袋

葫芦袋,也有称“随腰转”。

“纳纱”针法起源于宋代。“纳纱”也叫“一丝串”,在纱地上一针扣绕一个格眼,绣成有规律的纹样。通常只绣图案,而留素地。布地有纱地、棉地、罗或麻布地。不留纱地者,为“纳绣”。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1Lto9Hf0d

清中期 打籽绣“杂宝”槟榔袋(也称葫芦袋、随腰转) 

“杂宝”,一种典型的吉祥纹样,始见于元代,流行于明清。所取宝物形象较多,元代有双角、银锭、犀角、火珠、火焰、珊瑚、双钱等,明代又新增祥云、灵芝、万字、寿桃、方胜、枫叶、艾叶、蕉叶、卷轴书画、笔、磬、鼎、葫芦等。因其常无定式,任意择用,故而称“杂宝”。也有任取其中八品组成纹饰者,称“八宝”,但不同于八吉祥纹。

打籽绣及锁绣绣品由于耐磨及美观,所以打籽绣及锁绣是经常使用的刺绣工艺,同时也是很费时的工艺,其绣品价格往往高于其它绣种。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1Ofp6vRf7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1Oftzeg08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1OfB0yK32

  苏绣 褡裢

绸缎是时光里的旧美人,一腔一调皆有味,一眉一眼皆有韵。她是水,碧波微澜;她是珠,润泽内敛;她是阳,透过格子窗,华丽而又灰扑,暖暖的懒懒的,碎金的脚步沾了粉,长裙广袖皆掩映在一幅古意的画轴里...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8nqBYfs46 

 盘综绣葡萄褡裢

综线是指较绣线粗或指紧捻的绣线。将综线按一定图形有规律地盘曲并固定而成图形即为“盘综绣”。“盘综绣”是北方特有的工艺,形成年代较晚。

葡萄代表多籽(子)。农耕社会,多子代表兴旺。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1SshcULa7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1SsqIg606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9eVvQ5X59

 清代 “暗八仙”褡裢

 
此件褡裢“暗八仙”造型比较准确,每个法器绣有文字并施五色、系飘带针脚细密,需用放大镜看清楚。可以看出刺绣者的用心程度。

“暗八仙”是八仙所持的法器。不出现仙人只有法器称“暗八仙”。“暗八仙”包括汉钟离的扇,吕洞宾的剑,张果老的鱼鼓,曹国舅的玉版,铁拐李的葫芦,韩湘子的箫,蓝采和的花篮,何仙姑的荷花八件法器。

八件法器代表神通广大、万能的法术,寓意吉祥如意、平安福祉。

采用起源于唐代的“滚针”绣成。“滚针”也叫“曲针”,针针逼紧而绣。第二针插入第一针中偏前些,紧逼其线,把针脚藏在线下,第三针接第一针针尾偏前些,下面以此类推。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1SK6Ggbc3

  “因荷得藕”褡裢

荷花、藕意为因荷得藕”,寓意佳偶如意。  

放大镜下的细节图: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d4myNp4e6

 此褡裢采用钉线针法,勾勒果实、花叶轮廓,姿态婀娜。而荷花、荷叶、树叶均用“别绒”针法,针法细微、纹路清晰。荷花茎、葫芦花用打籽针点缀其间,丰富了整个构图。此为褡裢中的精品之作。

“别绒”又称“铺绒”或“挑绣”。先将直线绣完,再以针挑径直线,或上、或下,绣出经纬线,就是“别绒”针法。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4YVR5GLd7

 取自唐代诗人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这两句是说,随着宫阙里晓钟鸣响,大明宫众多宫门大开,玉石台阶两侧排着皇家仪仗队,文武百官肃立朝见。表现了朝见场面的宏伟庄严和帝王的尊贵。

绣书法的褡裢在褡裢中常见,多有表达向往飞黄腾达、高官厚禄的生活。从中可以看出权贵思想,根深蒂固地扎根于百姓头脑之中。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QroadQsb8

笔者收藏不少绣书法“活计”,大多采用“滚针”针法。相对于其它针法,滚针针法更加紧实、耐用。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eCvrBufbf

 平升三级”褡裢

清代常见图案,一般是以一花瓶内插三支短戟,以谐音“平升三级”。古代官吏的品级,自魏晋以来,官共分九品。平升三级,是说一个人官运亨通,连升三级。下部绣有琴、棋盘、书、毛笔、鼎。所有这些均反映了向往士大夫阶层,梦想成为社会精英中的一员。

作为一个文人学者,应该有一种超脱现实的文化理想;作为一个官僚或社会管理者,又必须要面对现实,要有务实追求。可见,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也是一种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的精神。

此褡裢采用“十字挑花”针法。源于东汉,在十字纹布地上,在十字结上绣呈X形针法,就是“十字挑花”针法。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1SKnFG77f

多子”褡裢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o7qoRg0b4

 葡萄多籽,老鼠在十二生肖中对应地支“子”位,民间有“鼠为子神”之说。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1SKrPaVf9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M5UfbHW38

 古时,男人做绣工的很少。男人力大,男绣的作品比女绣更加缜密,绣线拉的紧,排的密,立体感强。女绣往往绣的相对松散、稀疏。这些精美的荷包,除少数为“闺秀女子”所绣外,其余均出自城乡妇女之手。很多绣庄售卖的荷包也都是由城乡妇女接受绣庄订货绣成。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1UnEqJudc

金戈铁马凝注刹那芳华,风华雪夜,暗香萦袖,琵琶轻弹...彩蝶恋花,翩芬芳,香薰醉人情。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eHq7PLxd7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kULDrDha7

流行于北京、广东缉珠绣扇套

“缉珠绣”又称穿珠绣,即用状如米粒的珍珠或珊瑚珠穿钉成纹样,清代服饰中也用此装饰。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21Z14xR6b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oe8tJaM28

  清代  打籽、拉锁绣扇套

 从细节图中可以看出,由于年代久远,拉锁绣S形大多已磨损,只剩少许没脱落。依稀可看出,先画出纹形,再依形刺绣。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aY0IcE383

   盘综绣扇套

 用“盘综绣”天鹅,姿态各异、活灵活现,刺绣手法高超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mFmmq9nbd  清代

  北京 仿琴形扇套

伯牙觅知音之意,是人们美好的期盼。

折扇,北宋时由高丽传入我国,至明代盛行于宫中。到了清代,折扇与满族传统的游牧生活相左,后受汉文化的影响,至清中后期以后,宫廷成套“活计”中才出现了扇套。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22gtkVOa8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22gxtaU50  

 苏绣   槟榔袋、眼镜袋

苏绣为四大名绣之一。苏绣历史上一直有文人、画家参与创作,所以绣品时见吴门画派的章法。

吴门画派,中国明代中期的绘画派别,亦称“吴派”。因苏州为古吴都城,故有吴门之谓。

苏绣针法细密,色彩柔和雅致。常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为题材,艺术呈现的无不是江南水乡那细腻绵长的人文情怀...

古绣荷包不仅展现艺术的博大精深,

更承载着时间、历史、文明的变迁。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22gJMfM6a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22v9aK236

 漳绒绣眼镜盒

“漳绒绣”也称“墨绣”

漳绒是产于福建漳州的丝织工艺,有花、素两类,素者表面全为绒圈,花者则是将部分绒圈割断成绒毛,形成花纹,具有富明暗、立体感强等特点。

真正意义上的眼镜出现在明代。至清嘉庆年间,眼镜的使用相当普及,而且制作的材料多是很考究的。为了便于保护及随身携带,就有了眼镜盒或者眼镜袋。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kXZDOrJb7

    笔墨袋

新生五色之花  常扫千军之阵

先人用毛笔书写为常态,所以笔墨袋不可或缺。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QwciClI0a

此书法用双股紧捻线,采用“直绣”针法绣成,可以看出较“滚针”针法稀疏。

“直绣”是指用绣线从图形中的一边缘到另一边缘直接绣成,也称“平针绣”。是最早的针法,很多其它针法在此基础上演变而成。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mFlJFFlef

清代 山西晋南  单面拉锁绣荷包

从构图、刺绣工艺不难看出呆板、缺乏艺术性,有明显的民俗风格,该是小作坊或家庭个人制作的绣品。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9edYllU12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9edCBuB1d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9m3gLi34b 

清代  山西 和合二仙荷包

“和合二仙”是汉族民间传说之神,主婚姻和合,故亦作“和合二圣”。

旧时常绘蓬头笑面之二人像,一持荷花,一捧圆盒,取和(荷)合(盒)好之意,于婚礼时陈列悬挂。或常年悬挂于中堂,取谐好吉利之意。这里仅出现“荷花”、“盒”也表此意。

该荷包“盒”为齐平针针法,“荷花”、“荷叶”用套针针法,以表现层次感。劈丝刺绣,图案精细。荷包围边,是运用“锁边”“别绒”针法,将绣件边缘,如编织一样,织出多种规则几何纹理,是看似简单,其实是非常繁琐的针法。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4YW8v3e24清代

 山西 满打籽绣牡丹荷包

山西人称这种荷包叫做布袋。只有一面有绣工,背面用棉布缝制,没有绣工。多数有明显使用的痕迹。各种情况表明,这种荷包是系在腰带上使用的。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4Zi9SG13d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4ZicYiy8e

清代  浙江丽水荷包

上绣螃蟹、芦苇、金魚、竹节、祥云。

一只螃蟹,而其一螯钳住一芦苇,谐音二甲传胪(芦),含有金榜题名的美好祝愿。明代称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至清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二甲传胪是汉族民间吉祥纹样。金魚,寓意为金玉满堂。

此类荷包是以浙江丽水地区的逐昌为中心,流行至周边很多区域。只有一面有很精细的绣工,大多是拉锁或打籽工艺,並能穿在腰带上。这种荷包全部是民间的,内容具有很强烈的民俗气息。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4Zijvifcf

 清代  粤绣荷包

此荷包采用拉锁工艺,绣锦鸡、孔雀、仙鹤、牡丹、海棠、山石。其中锦鸡尾毛、翼羽以及孔雀羽毛绣制逼真,整体呈现一派祥和气氛。

粤绣是四大名绣之一。  四大名绣指的是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中的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粤绣构图饱满,繁而不乱,装饰性强,色彩浓郁鲜艳,绣制平整光滑......。粤绣的题材广泛,多为百鸟朝阳、龙凤等图案。

粤绣荷包比较少见。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VkIHWCf53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Sswecsg98

 清代 山西

 高绣、套针绣“状元及第”杂宝、瓜瓞绵绵“拔插”荷包

此荷包配色清雅,工艺复杂。荷包两面所有图案均采用“高绣”针法,绝大部分采用“套针”针法,以显示人物及器物、植物的立体和明暗。围边用“结边绣”针法,如同编织一样,两面绣出四种几何纹围边,是非常费工的荷包。

为了使刺绣立体化,先用纸或棉线、布块、棉花、麻绳等材质垫在底层,用棉线固定之后,再刺绣,使其隆起的方法为“高绣”。

旧时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为元。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为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及第,科举考试列榜有甲乙次第,凡考中状元,都称状元及第。明清时期,“状元及第”象征功名和高官厚禄。

民间有多种“状元及第”的表现形式。“红袍骑马游街三日”,好不威风。故以“状元骑马”祈愿。

民间将瓜、蝴蝶在一起的图案称之为“瓜瓞绵绵”。“瓞”谐音蝶。

瓞:小瓜;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如同一根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引用子孙昌盛。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4ZiqAYTff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4ZisUDW2c

清代  山西 粤绣拔插荷包

此荷包采用“套针”、“滚针”绣制锦鸡、仙鹤、喜鹊、花草,间或用“圈金”绣树叶,“加针”绣青草,以体现层次。两面据不同色缎地巧妙运用不同色绣线,再疏密得当布局,灵巧针法绣制。

飞禽动作传神,在花草间悠然飞舞,意境悠远...围边绣制五个百字。可以看出此为粤绣精品之作。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4Ziw11hd3

  清代 山西 拔插荷包

山西北部忻州地区,几乎每个老年妇女都保存了很多荷包。她们把两面有绣工,类似上图长方形的荷包叫“拔插”(谐音)。一面有绣工半圆形的荷包叫“布袋”(谐音)。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51PSJzwee 

   靴掖

靴掖是掖在高筒靴子口里的,用织绣面料做成的扁平长方形口袋,一面装饰有图案,另一面素色缎,因其光滑便于插靴筒。

清李光庭《乡言解颐》中说:“世有轻如袖纳,重异腰缠,比带胯而不方,视荷囊而甚扁者,靴掖是也。零星字纸,以靴掖盛之,便于取携也。”

靴掖装饰面比较平整,因此绣制的图案清晰、完整。靴掖一般为男用,清代宫廷及民间女鞋中没有高腰靴,因此女用靴掖只是作为欣赏品而已。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50wQbvh5f  

 清末民俗画《广东荷包摊 

明清两代,北京城的隆福寺附近著名的商业街里有个“荷包巷”,经营荷包等绣品。宫廷中的许多宫女为了补贴生活,仿制一些宫廷的绣件,托太监们送到荷包巷出售。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4Zt2kCQd8  

清代 山西 打籽 烟荷包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4ZtAb8l41

烟荷包诞生于明代,盛于清代,至民国年间渐渐淡出,新中国成立后,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仍较流行。其主要作用是旧时吸烟人用来装烟丝用的。

 烟荷包极具观赏性、实用性,并常与烟杆一起被主人携带于身,与主人形影不离。故明、清时期,多为母为子做,妻为夫做,以在分离时表达相思之情。它也是少女赠予意中人的定情信物,那小小的烟荷包蕴含了少女对爱情的无限向往和憧憬。http://s8/middle/006cMMz9zy6Y4Ztepkx1d

刺针绣

 暗八仙 如意云头烟荷包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4Ztu0Ymde

清代 纳纱绣

 盘长、回字纹烟荷包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sXb8Lem46

清代 纳绣烟荷包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o8q76PH05

白菜的谐音,意为“百财”,有聚财、招财、发财、百财聚来的含意。http://s8/middle/006cMMz9zy6YmAqvMV036

  莲花宝座式烟荷包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mAqDIo0e8

 

蒙古 挖云绣 盘长、大钱烟荷包

寓意长久富贵。

将绣地剪出一个图形,图形四周用锁边、盘金等针法,把毛边收拾美化成框,框里再贴衬彩色布,以形成图案,为“挖云”工艺。

蒙古烟荷包缝有飘带,一般是二到六根不等,飘带根数不同,象征不同的含义。最常见的是两根飘带的烟荷包,送给老人有长命百岁的意思,送给朋友则是两人友谊的象征。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o6uFVae36 

东北地区  “双鱼吉庆”烟荷包

双鱼图案广泛用于婚礼用品中。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o6w1Z9R8f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mBHhtR658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QxpVYIm56

  东北地区

 绣蝴蝶烟荷包

这两个荷包应该都是实用性烟荷包。上一个荷包造型别致,立体感强,魚身和下边荷包上的菠萝用“格锦”针法。下边荷包上的莲花用的是“贴花”工艺。

这两个荷包共同之处都绣有蝴蝶,有人提出蝴蝶意为”耋耄”。也有学者认为,在萨满宗教信仰中蝴蝶具有“送子”神力,应用蝴蝶图案,是祈望民族繁衍昌盛。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PcGzIcP93

东北地区  带有“烟疙瘩”烟荷包 

烟丝放置久了会结节,“烟疙瘩”放入烟袋里用手配合,辗开成结的烟丝,即可用。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50wZwoRdd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50x0a7V63

 锁针绣狮子 实用性大荷包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50NMB3W58 

   大地有泉皆化酒

长林无树不摇钱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mFm5aeU5c 

民国

 山东 “安居乐业”、“金玉满堂”钱夹  

鹌鹑、菊花和枫叶组成的图案即“安居乐业”。《后汉书·仲长统传》云:“安居乐业,长养子孙,天下晏然,皆归心于我矣。”

正所谓 

把酒言欢,花落云间

谈笑间 传奇尽显

蝠云当头

鹌鹑 菊花 安居图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okTORftf3

民国 山东  佳偶如意钥匙袋 满堂富贵剪刀袋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51PXxIVdd  

  纳纱绣发禄袋

仅流行于江南一带。造型有动物、植物、各种器物,作陪嫁之物,悬于厅堂、床帐。或有重大事情时陈设于厅堂。多用发禄袋以示喜庆。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hRL5xNY06

 在清代、民国时期使用相当普遍。

以下挂件的使用情况也类似。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5bJ9nFOe4

一步登天 挂件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51PYp1r2d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5bJ0fSz23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51Q31XKc4

 这些挂件,造型别致、色彩搭配艳丽、绣制精美、成双结对,应该是陪嫁之物。 

http://s8/middle/006cMMz9zy6YhXzvgTsc6

陪嫁 票夹

面对这些历经岁月淘洗的美丽绣品,心中感慨良多,方寸之间或寄于情或寄于意。这些绣品来历的背后,有着清欢浪漫,有着唏嘘坎坷。

同时感慨于我的祖先从针的发明,到布料、丝线的完备,至少花费了一万五千年的时间,才大功告成。由山顶洞人,到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经历漫长的岁月,刺绣的针、线、布料,慢慢的都齐备了,但刺绣出现及运用的时候却是在一、二千年之后,方才完成。而今逐渐淡出了视野,感慨于时代的更叠,社会的变迁。

怀旧,寻一份坦然。时光,慈悲为怀,博爱无边,念情悠悠,爱长长,静静流淌在岁月的小河里,与清水合欢,与睡莲长眠...

参考书目及期刊:

《雪宦绣谱》【清】沈寿/口述 【清】张謇/整理 重庆出版社

《中国刺绣技法研究》朱 凤 编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文物》2007年第9期《故宫藏清代宫廷织绣活计》殷安妮著

《丝线上的风雅》宁方勇 沈建东 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刺绣针法百种》粘碧华 著 台湾雄狮美术出版

《清代台湾民间刺绣》粘碧华 著 台湾汉艺色研出版

还有,部分史料内容及图片来自台湾网路及台湾叶先生查有关资料提供,在此非常感谢叶先生!同时也一并感谢其它业内老师的相助。

几点说明:

1.绣种名称大多来自以上资料,求其大同,如有异议,欢迎共同探讨。

2.由于本人各方面的局限性,内容不免存在错误,也非常欢迎指正。

3.文字内容、藏品及藏品照片均为本人所写、所藏、所拍,请勿盗用!欢迎转发,如转载可通过微博、微信联系本人,本人微信号May258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