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1——温度

标签:
听课记录 |
分类: 曾俊杰 |
听课记录
教师 |
龙国勇 |
班级 |
初二(5)班 |
学科 |
物理 |
时间 |
10.21 |
课题 |
温度 |
课型 |
新课 |
||||
教学过程 |
反思、建议 |
||||||
【课题引入】 一系列的图片展示(冰天雪地、冶炼工厂、阳光普照等。) 师:用来形容和描述冷热的物理量——温度。 【实验】 学生体验热水、温水、冷水的感觉。 师:请A、B两位同学上来帮忙测一下三杯水的温度。 A、B两位同学的手指分别伸进热水和冷水中,分别让他们说出两杯水是热还是冷。 A生:热。 B生:冷。 接下来马上让他们放到同一杯温水中,再说说感受。 A:冷。 B:热。 师:怎么会这样?同一杯水温度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的感受不一样呢?A认为冷,B认为热呢?所以我们用感觉来判断温度准确吗? 生:不准确。 师:那么用什么来准确地测量温度呢? 生(异口同声):用温度计。 【介绍温度计】 温度计的结构:温度计由玻璃泡、细管、液体、玻璃外壳、刻度、数值和温度标记℃ 构成。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
【情景模拟】病人到医院看病。 温度的表达方式:摄氏度、华氏度。 读数:37.5℃ 读作 “三十七点五摄氏度”
【读数练习】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测量热水的温度。 师:小结: 1、使用前要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所测液体温度不能超出量程。
师:如果在医院我们测量温度后,玻璃泡不能离开我们的人体,让护士靠近来看体温,不就造成尴尬的场面。所以就有体温计的诞生了。 体温计:读数时体温计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仍指示原来的温度。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 【习题】巩固
|
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冷和热。顺理成章地引出温度的概念。 学生代表亲自实验,明确凭感觉来判断温度不准确,引入学生思考,该用什么来测量温度呢?引出温度计。 教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情景模拟,调动了课堂的气氛。列举反例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与练结合。 |
板书记录:
一、温度: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二、测量工具:温度计:液体温度计,原理:热胀冷缩
三、温度的表达方法:摄氏温度
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