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硬与软

(2018-08-03 01:34:37)
标签:

八一

军人

回家

战场

力量

分类: 看电影谈人生

从与子同袍到代父从征,从破釜沉舟到十面埋伏,从马革裹尸到燕然勒石,从“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到“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古往今来,一提起战场和战士,必响起血与火之歌,激荡起前赴后继寸土必争的斗心和志气。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战争,我会选择“硬”。对敌人硬,对自己也硬,“枕戈待旦”的“戈”很硬,“视死如归”的“死”同样很硬。比如《红海行动》,就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军人的硬,忠诚,不屈,壮烈,让人不忍心看第二遍。

有“硬”必有“软”,“软”的代表之一是“家”。正因为有了家国天下、保家卫国的责任坚守和情怀抱负,才有爱军如家、国而忘家的牺牲奉献和无悔付出。

“头枕着边关的明月,身披着风霜,一样的风采在共和国的旗帜上飞扬……”阎维文的《咱当兵的人》,娓娓唱出了军人的一样和不一样。

同样的常埋心底的绕指柔,不一样的日夜戍守的百炼钢。

对于普通人而言,家是温暖的港湾,躲进小楼成一统,任尔东南西北风。

对军人而言,“回家”更饱含着特殊的意义。

在《拯救大兵瑞恩》中,米勒上尉带领的8人特别小组,深入战场,只为把瑞恩带离战场,带回家。米勒上尉说,你兄长阵亡了。瑞恩问,哪个?米勒上尉说,全部。话语简短但字字千钧,所代表的是瑞恩的三个兄长在一周内都阵亡了。所以,“瑞恩回家”成了他母亲的心心念念,成了美国政府的终极人道关怀,成了8人小组的特别任务。最后,任务完成了,小组8人却全体牺牲了。

同样是“回家”,在《忠烈杨家将》中,杨家七子为了救身陷重围的父亲杨令公回家,带着“当知天命难违,七子去六子回”的谶语,毅然决然出征。场场血战死战下来,只剩六子杨延昭带着父亲的尸体回来。

一寸山河一寸血。所有的过去凝聚成现在,所有的期盼铸造着未来,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消暑
后一篇:透明的世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