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丁妮《认识四边形》说课稿

(2016-02-15 12:50:07)
标签:

365

分类: 教学天地

《认识四边形》说课稿

商州城关小学   丁妮

一、说教材

“认识四边形”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不同形状的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征,为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进一步探索其它平面图形的特征奠定基础。根据本节课在本单元及小学不同学段中的作用,我制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掌握四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并掌握其特征。

难点:会根据四边形的特征画不同的四边形。

(四)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主要想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找一找、说一说、剪一剪、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总结出四边形的特征,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加深理解,这样使我们的教学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

2.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五)教具、学具:

教具:本节课我选择的教具是多媒体课件,它能够突破学习信息表现单一化的局限,图文并茂、情景交融,提高了教材的表现力,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简便和有效。

学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需要,我让学生准备的学具有剪刀、卡纸、直尺,让学生在找一找、说一说、剪一剪、画一画、数一数的活动中理解知识,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

二、说教法

《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引导法、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重在引导、妙在开启,教之以法,施之以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沉浸在探索、思维和发现的境界,发掘学生内在潜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思考,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获取知识,逐渐领悟到学习数学的要领和技巧,步入“我要学”的佳境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效果。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双手实践的东西。因此,本节课我选择的教法是“找—说—剪—画—数”,让学生不仅用眼看,还要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多种感官并用,思维随着动手操作而展开,在活动中发现真理,得出结论,而不是草率地把知识传递给他们。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兴趣决定态度,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那么他就会积极地去探究,其学习效果也会大幅度提高。因此,本节课的导课,我根据学生爱上美术课、爱剪纸、爱画画的特点,设计了欣赏美术作品的环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激发出来,都投入到新课的探究中来。

探究新知。

我让学生先说说想想中的四边形是什么样的,再观察例1中的各图形,把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各图形,分析其特点,并把找到的四边形放在一起观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再让学生判断各图形是否是四边形,使学生明白四边形的边必须是直的、角不一定是直角、是封闭图形,从而自己总结出四边形的特征。

巩固练习。

说说生活中的四边形并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剪四边形。

画四边形。

通过剪和画四边形,加深对四变形特征的理解。

判断。

游戏—小猫吃鱼。在游戏中再次辨认四边形。

(四)总结,谈收获。

(五)思维拓展——数图中有几个四边形。

(六)布置作业。

五、说板书

板书突出重点——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封闭图形,这样设计精练醒目、清楚,突出重点,再让学生贴自己剪的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帮助学生认识四边形,同时增加板书美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六、说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我尝试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力图营造一种积极愉快而又富有智慧的教学环境,更好地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感受与理解、动手与动脑、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智能整体和谐地发展。但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

1.在学生剪四边形、画四边形后,评价学生的作品方面还做的不够。

2.“一体机”操作还不熟练,不能交替使用课件及实物展台,充分发挥一体机的优势。

3.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还不到位,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