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言碎语 |
世上自有真情在
人间处处是春天
熊 言 贵
(2023年2月14日)
图片
(刚刚从手术室出来的老芳!)
图片
(这就是这次取出来的胆囊结石!)
前段时间,我陪着我们家老芳又在长兴县中医院“外二科”的病房里住了八天。
十几年前的例行体检,就发现老芳的胆囊里有颗结石。最近几次的“B超”“CT”检查,报告单上都明显提到“胆囊结石”。虽然她从来都没有说疼过,但经过长兴县中医院“肝胆胰”专家陈国栋主任医师的指点,我和当医生的女儿决定还是“防患于未然”,趁她现在年龄不算太大,主动做手术把结石取出来。
一月初老芳患“社区获得性肺炎”,住的是“外二科”46号病床,这次住的是33号病床,虽然床位序号变了,但主管医师、主管护师没有变,仍然是“陈国栋、陆声美”。
陈主任和他团队的精湛医术,陆老师和她姐妹们的精心服务,我在上次的文章中提到过——长兴县中医院的医疗和服务质量,早已是声名远扬,此处我就不再一一赘述了。今天我要写的,是这次在病房里遇到几位病友以及他们的陪护留给我的美好印象。
“世上自有真情在,人间处处是春天”,是这次老芳所在病房里的真实写照,也是我这次陪老芳住院得到的最深刻的体会!
老芳的33床靠近窗户。中间的34床躺着的,是一位名字叫杨秀琴的83岁老太太,陪护老人家的是她的女儿。靠近病房门口的35床躺着的,是63岁的黄文娥女士,陪护者是她的儿子。我们都是来自长兴的东南西北,素未谋面的我们,因为治病或者是陪护病人,住进了同一个病房。可能是“同病相怜”的原因吧,我们很快就成了朋友。大家在一起互帮互助,互通有无,硬是把让许多人望而生畏的病房生活,过成了“温暖如春,宾至如归”的温馨感觉!
老芳是元月31号上午入院的,黄女士是2月1号夜里入院的,杨老太太是2月2号下午入院的。相比较而言,我是中医院的常客,对医院各个科室的方位,就医规则,以及医院的作息时间等等,我都是了如指掌。加上我本来就是个喜欢“献小殷勤”的人,很快我就成了“34床”和“35床”比较欢迎的人了。
34床的老太太患的是直肠“憩室炎”,不仅便血,而且疼得厉害。入院后经过医师的对症用药,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但病人必须严禁进食,以便作进一步检查治疗。可是80多岁的老人,怎么可能理解医生的良苦用心呢?“肚子不疼了,病不是就好了吗?怎么还不让我吃饭呢?”看着老人被吵得手足无措的54岁女儿满脸的无可奈何,我忍不住走上前去……说也奇怪,老太太好像和我特别地有缘分,我没有用上三言两语,老人家就不吵不闹“乖乖”地睡觉了。
好几回医生让老人家喝的一种中药冲剂味苦,很难喝。老太太比较抵触……但只要我一说话,问题就解决了。
杨老太太的女儿也姓“熊”,见我帮她解决了好几个难题,高兴得冲我竖起了大拇指说: “‘熊大’就是比‘熊二’有办法。谢谢!”看着她朴实的笑脸,听着她恳切的笑话,我忘记了我是在医院的病房里,心里漾满了甜甜的蜜意……
35床的黄女士患的是“胆管炎”。因为肚子疼得厉害,晚饭后紧急住院的。入院抽血化验时发现“炎症”指标很高,仪器检查结果是“胆管”“胰”等好几处脏器可能都有问题——“胆管炎”本来就疼得厉害,精神上一紧张,病人就更加地痛苦不堪了。
黄女士的儿子工作任务繁忙,不能整天陪在妈妈的身边。看着黄女士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我便主动上前询问她的病情——黄女士也没有把我当作坏人,如实地告诉我她的一些生活情况和临床症状……
我教过几十年初中“生物”。《生理卫生》中一些内容我还没有忘记——“人体的结构”“器官的功能”我多少还是有点了解的。于是,我这个外行就充当起了内行,东扯西拉地做起了黄女士的“思想工作”。
可能是看我态度比较诚恳的原因吧?黄女士居然耐心地听我说了许多话,心情似乎平静了不少……
一个人躺在病床上打吊针,身边人没有陪护,饮食起居总是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于是,34床杨老太太的女儿“熊二”又成了35床的“陪护”。多少回,我想帮黄女士做点什么,结果都让年轻一点的“熊二”手脚麻利地捷足先登了!
真是奇了怪了!身处医院病房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么这么容易融洽相处呢?我们这几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居然把医院病房当成了自己的家,其乐融融地享受起了家庭生活中互敬互让的快乐……
由于用药及时精准,黄女士的病情很快地就稳定下来。她也开始投桃报李了!
黄女士的儿子很孝顺。每次到病房来,除吃的、喝的,还会带来一些特色小吃和水果。于是,几张病床旁边的床头柜上都被各色吃食堆满了。
受黄女士的影响,杨老太太的女儿“熊二”也是不甘落后……连一向不喜欢“拉拉扯扯”的老芳,也把儿子女儿送来的牛奶、水果回赠给杨老太太和黄女士他们。
在医院病房里相遇的人们,最多也就是风雨中擦肩而过的路人关系。然而,我们却成了难舍难分!
陈主任这次给老芳做的是“微创”手术。住院第五天上午查房的时候,医师就通知我们准备出院。
听说我们要出院,34床的老太太也吵着说“他们出院,我也要出院”。35床黄女士和“熊二”的脸上也表现出一种恋恋不舍的复杂神情……
后来因为我的要求,陈主任同意让老芳在医院多住几天,免得回去后又跑来拆线麻烦。听说我们不出院了,杨老太太硬撑着从床上爬起来,双手作揖,脸上挂满了喜悦的笑容……黄女士和“熊二”也高兴得直拍双手——我们在一起又快快乐乐地生活了三天。
术后第七天的上午,老芳真的要出院了。
上午九点多钟,“34床”“35床”仍然躺在床上吊水,老芳的出院手续就已经办好——和病友分别的时刻到了。“熊二”一把抢过我手里提着的几个提包,执意要送我们到医院的大门口。当我扶着老芳离开病房的那一刻,杨老太太、黄文娥女士都从病床上坐起来,手在摇着,脸在笑着,嘴里不停地说着……那情那景,仿佛是在送别至亲好友去北京参加劳模会似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真的是太经典了!
“世上自有真情在,人间处处是春天”——生病住院本来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医院病房本来是一处谁都不愿光顾的地方。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医院病房同样会成为美好的人间!
——谨以此文献给天下所有爱心满满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