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绿化树》有感

(2022-03-18 22:54:51)

读《绿化树》有感

熊言贵

读《绿化树》有感

(叹张贤亮——生不逢时多坎坷,命运多舛无奈何。半生炼狱茫茫路,苦尽甘来笑呵呵。)

读《绿化树》有感

(按《绿化树》小说中的解释,“马缨花”就是“合欢花”,又称“绿化树”!)

读《绿化树》有感

(这是小说中关于“马缨花”的解释!)

大约用了半个月时间,我把著名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作家张贤亮的中篇小说《绿化树》又读了一遍。

我已经记不清我这是第几次读《绿化树》了。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我第一次在大型刊物《十月》里“遇”到了《绿化树》,不仅我自己认真地读了一遍,而且还推荐给我的同事饶平恒老师看了……王集初中的“老人”们可能还记得,我曾经和饶老师经常开玩笑说的“祖宗有灵啊——”就是《绿化树》里面的主人公章永麟的“口头禅”。

张贤亮曾因1957年在《延河》发表抒情诗《大风歌》而被打成了“右派”,由此开始了长达二十二年的劳改、管制、关押、流浪生活,饱受了炼狱般的熬炼。1979年平反复出后,写出了以《绿化树》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学作品,成了那个时代主导文学走向的“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在张贤亮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绿化树》!

《绿化树》这篇十来万字的小说,主要写“我(章永麟)”被打成“右派”劳改期满,释放到西北某地一个条件比劳改农场还要差的农场当农工,遇到了一个年轻、漂亮、泼辣、能干的寡妇“马缨花”,因而演绎出一系列感情纠葛的故事。

由于残酷的“劳动”“饥饿”环境,让“我”成了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棺材瓤子”,是马缨花第一次看到“我”,就对“我”另眼相看,关怀备至——一开始是找借口让“我”去她家,想方设法让“我”吃饱肚子;后来干脆每天晚上都让“我”去她家坐一会儿,总是拿出当时“我”想都不敢想的食物招待“我”。马缨花不仅是绞尽脑汁地让“我”吃饱肚子,而且还费尽心机地让“我”穿上了体面的衣服,戴上了时髦的帽子……是马缨花的体贴、关爱,让“我”很快地恢复了体质,找回了自信,并且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很快地掌握了劳动技巧,维护了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尊严。由于受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影响,万般无奈之下,“我”后来和马缨花失去了联系。他们的爱情虽然成了一曲悲剧,但马缨花给予“我”的情和爱,胜过天下任何一个妻子所能给予丈夫的一切——是马缨花,让一个早已心灰意泠的“我”重新发现了生活的甜美!

《绿化树》小说通过“我” “马缨花” “海喜喜” “瘸子管理员”“谢队长”“营业部主任”等人物之间的恩恩、爱爱、怨怨,描绘了那个特殊的年代一群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喜中的悲,悲中的喜,甜中的苦,苦中的甜,新中的旧,旧中的新,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令有心者读之,怒可喜,喜可怒,醉可醒,醒可醉,对于人们了解反右扩大化的受难者的乖蹇际遇、中年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右倾思潮的深重祸害、祖国西部的风土人情,再认识已经过去的坎坷历史,都很有助益(引自白桦《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

我喜欢《绿化树》,不仅仅是因为这篇小说让我了解了中国近代史中某些“章节”的详细内容,更重要的是因为这篇小说描写的故事情节,非常贴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底层人的生活,尤其是非常贴近我这个“50后”、曾经在农场呆过、和农村姑娘恋爱并结婚的人的生活。

上个世纪的1959年冬至1960年秋,我随母亲在独山煤矿附属的棋盘山农场生活过。《绿化树》小说中的“营业部主任”们用儿童洗脸盆当吃饭的碗,“营业部主任”们吃完饭后仰着脸、伸着舌头舔碗的镜头,“营业部主任”们在冻得开裂的黄萝卜地里寻找遗漏的黄萝卜的情景,我差不多都是亲身经历过。就是“谢队长”“瘸子管理员”们偷偷宰羊的场面,我也是亲眼目睹过——棋盘山农场的人们用毛竹做的刀偷偷杀猪的往事,我一直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我和我们家老芳是同一个村庄人。但我的父亲是国企职工,我们家过的是城镇小市民生活;她的爸爸只是一个生产队长,他们家的人从小就在田里干活。我们能够恋爱、结婚,其中的曲折过程,与《绿化树》小说中“章永麟”和“马缨花”的相遇、相爱情节有不少相似之处。

1962年的春天,母亲带着我回到了安徽桐城的徐河农村。当时我们家虽说是“四属户(军、干、工、烈家属的简称)”,不用到大田里面去干活也不愁没有饭吃。但每到分口粮的时候,看到的不是白眼,就是冷面孔。平时我们家里的人在村子里也是比较孤立的……只有老芳(当时还是小芳),不仅经常到我家里来陪母亲玩,而且生产队分东西的时候,她还经常给我们家“通风报信”。许多时候,她甚至直接帮我们把东西送过来。偶尔地遇到我也是客客气气的,一来二去,我们的关系就“特殊”起来了……我们结婚成家后,特别是读了小说《绿化树》以后,我每每想起我和老芳的恋爱过程,就想起了《绿化树》小说中的“章永麟”和“马缨花”。前些年,王集初中的好几个年轻人都问我“是怎么和阿姨走到一起的?”我都是笑着回答他们“有时间读读张贤亮的小说《绿化树》吧……”

小说的特点是: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绿化树》这篇小说,无论是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地塑造,还是那些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地设计,以及那段已经离我们很远了的社会环境地描写,都堪称一绝。是当之无愧的经典!

我喜欢《绿化树》!有生之年,我不知道还要再读几遍《绿化树》?我建议有条件的朋友也来读读《绿化树》,因为《绿化树》的的确确是一本好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