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王解析《红楼梦》第七十一回

(2020-03-29 21:12:06)
分类: 老王解析《红楼梦》

第七十一回的回目是: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读上一回,感觉精神上“松弛”了一下,紧接着的这一回,就不那么轻松了。如果不仔细看,说不定你还会被这其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给弄糊涂了。

       贾政终于回京,承蒙皇恩浩荡,赐假一个月,在家休息。一转眼,到外省赴任已经几年过去了,这一次可以享受一下天伦之乐了。

        恰逢八月初三是贾母的八十大寿。这可是个必须得精心操办的大事儿。贾政和贾赦以及贾珍、贾琏商量,从七月二十八日到八月五日在荣、宁二府齐开筵宴,安排了请客的对象和相关细节。这些天,贾府内外,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张灯结彩,“笙箫鼓乐之音,通衢越巷”。    

        本书写了很多次不同人物寿诞之日的场面,如果说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当然是首推这一次。各方送礼的人们,从前一个月就已经络绎不绝了。其中包括最高规格的——礼部奉旨钦赐——也就是皇帝的贺礼,从金玉如意一个,到帑银五百两;贵妃娘娘元春更是派太监送出了金寿星等八种好礼。

        其实,我们都知道,“贾氏集团”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严重衰落,财务报表已经很不好看了,但逢到如此重要的时刻,仍然还能保有这样辉煌耀眼的外表,离不开一个字——硬撑(一送一)。不过,由此我们也可以放开胆量想象,如果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的当初,该是怎样的顶级气象。

       这一天,贾府的世交:北静王、南安郡王等贵宾前来,官客(男宾)在宁府接待,荣府单请堂客(女宾),有南安太妃、北静王妃等,贾母等人都是按品级大妆迎接。

        我们不妨停一停,看看细节描写,仅从接待贵宾点戏的过程,品味一下贵族之家井然有序、恭肃繁琐的礼仪程序——

        “一小厮捧了戏单至阶下,先递与回事的媳妇;这媳妇接了。才递与林之孝家的,用一个小茶盘托上,挨身入帘来,递与尤氏的侍妾佩凤;佩凤接了,才奉与尤氏;尤氏托着,走至上席,南安太妃谦让了一回,点了一出吉庆戏文,然后又谦让了一回,北静王妃也点了一出;众人又让了一回,命随便拣好的唱罢了。”

       从以上森严多层次的等级秩序中,读者也可以间接感受到,做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中的掌门人,所享受的那独有的无限风光。

       风光固然是风光,其实没完没了的迎来送往、寒暄客套,正襟危坐,也是个累活儿。贾母毕竟年纪大了,只一天出席应酬了南安太妃、北静王妃等这些来自王公层面的贵宾。第二天就不再亲自接见了。来宾一应都由邢夫人、王夫人管待,有世家子弟来拜寿的,只到厅上行礼,由贾赦、贾政、贾珍等还礼管待。

        我们注意到,这一回情节的主线本来是贾母的寿诞庆典,但回目中却丝毫没提这件大事。不但没提,反倒用两个似乎提不起来的小事儿占据了回目。莫非这两个小事儿比“老祖宗千秋”这样的大事儿还重要?仔细想想,也许还真可能是。

        贾母的庆寿活动前前后后共办了八天。然而,我们在字里行间看到的却是,表面上的轰轰烈烈、风风光光与背后的矛盾重重、漏洞百出、危机四伏同时存在,形成巨大反差。稍不留神就让背后的芝麻绿豆的小事儿抢了镜。不免令人细思极恐。

        贾府里,贾母被称为“老太太”,邢夫人、王夫人这一辈被称为“太太”,而到了尤氏、李纨、凤姐这一辈,则叫“奶奶”。然而,同时,她们又是“孙媳妇”,这个角色,每逢重大场面,往往就得站到“伺候人”的位置上了。说起来,也是有点儿不大容易。这不,尤氏服侍贾母晚饭后,天已经很晚了。来到凤姐这里吃饭,凤姐这里还没有开饭,见凤姐还在楼上看着收贺礼,尤氏饿的等不及了,就决定到别处先找点儿吃的。

        尤氏来到大观园中,见正门与各处角门都没关,彩灯也都吊着没熄。就让小丫头去找该班的女人,没找到,尤氏又让她找人传唤管家的女人来,丫头找到两个婆子,那两个婆子正在忙着分菜果,听到是东府的奶奶叫,不是“现管”,就没人应这个差事。小丫头急了,说话也就有点不顾深浅,加上那两个婆子刚吃了酒,顺嘴就说出“各家门,另家户”的话,那意思就是说,你们东府管不着我们这边的事儿。双方吵了起来。

        尤氏来到怡红院,小丫头来气狠狠地把方才的事说了出来,尤氏很生气,但在众人的劝解下,只得无奈放下,说: “不为老太太的千秋,我断不依。”——尤氏本来是个不大愿意管事的人,但偶然看到管理上的疏忽,提示一下,完全是情理之中。谁知道,在这里像这样的问题,似乎早已经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回想当初,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只看了一眼,就发现宁府管理的许多漏洞。现在看,荣国府原来也好不到哪儿去,不过是彼此而已。

         事有凑巧,这事被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就是帮刘姥姥引见的那个)知道了,出于某种个人目的,很快向凤姐汇报,凤姐并没有当做多大的事儿,只说先记下她们的名字,等过了这几天(注意不是现在),捆了送到那府里,凭大嫂子发落。

        周瑞家的因为与这两个人曾有“嫌隙”,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报复私仇,所以等不得“过几天”,立刻就办。她让一个小厮传凤姐的话,立即叫管家林之孝家的进来见大奶奶(尤氏),一面又传人立刻捆起这两个婆子来,交到马圈里,派人看守。

        尤氏并没有太“较真儿”的打算,林之孝家的这一来,反倒过意不去,埋怨谁这么多事儿,一定是周姐姐。说我已经撒开手了,只当你没来,回去歇着吧。

        林之孝家的见是这样,只好回去,偏巧又遇到了唯恐天下不乱的赵姨娘,这就又多了一层“嫌隙”,赵姨娘认为得到了机会,就牵三挂四地拿话煽动对凤姐的不满情绪。

       林之孝家的出来又遇到那两个婆子的小女儿,上来哭着求情,被缠不过,就给其中一个孩子出了个主意,说你姐姐不是给(嫁)了那边大太太的陪房费大娘的儿子了吗?叫费大娘跟大太太一说,什么完不了的事。这样,无形中就把更大的“嫌隙人”邢夫人调动起来了——

        邢夫人自从上次为贾赦讨鸳鸯作妾的事儿,弄了个没趣儿,感觉贾母越发冷淡她,看到凤姐的体面又总胜过自己,心里着实不爽,再加上身边很多对凤姐不满的人又总在背后生事,本来就积怨日多。现在又有人添油加醋地说了这个事儿,不免激发出来心里的火气,虽然当时没说什么,却在心里憋出了一个大招——

       这一天,邢夫人找了个时机,故意当着很多人,陪着笑向凤姐求情——要知道,邢夫人是凤姐的婆婆,用官场的话那叫顶头上司,却用这样的方式跟儿媳妇说话。正所谓有一种进攻语言叫硬话软说——

        “我听说昨晚上二奶奶生气,打发周管家的娘子捆了两个老婆子,可也不知犯了什么罪”  “老太太的好日子……反折磨起老人家来了。不看我的脸,权且看老太太,竟放了她们罢”。

        说完,上车走了……既没有等回答,也没有看反应。

        邢夫人这一招,表面上是跟凤姐“当众求情”,实际上显然是对凤姐的当众羞辱。

       凤姐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当即被弄了一个措手不及,当着许多人,真是又羞又气,又一时抓寻不着头脑,只“憋得脸紫胀”……

       王夫人问什么事?凤姐把前因后果大致一说,王夫人当即表态:“你太太说的是,老太太千秋要紧,放了她们为是。”——对王夫人来说,首先,这么点儿小事,大太太开口了,必须得给面子;其次,现在是老太太大寿之时,如果在这个时候,让这样的小事扩大化,变成了“舆情事件”,那成了什么了?所以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过,实话实说,就事论事,一向“多行不义”的凤姐在这个事儿上,似乎并没有做错什么。表面上,错只错在平时得罪人太多了。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又比这更复杂的“体制性”因素。

        为贾母庆寿,族人中晚辈来了不少,贾母喜欢其中两个孙女辈儿的小女孩——喜鸾和四姐儿,留她们住几天。到了晚间,贾母忽然想起来,因为这两个孩子虽然也是贾氏族亲,但家里已经很穷了,贾母想到贾府上下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怕小看了她们,让她们受委屈。就让一个老婆子专程去跟人们嘱咐一下。鸳鸯怕人们不听老婆子的话,就说,还是我去吧,说着,就到园子里来。

        鸳鸯见到李纨、尤氏和探春等人,把老太太的话说了一遍。大家无不赞叹老太太想的周到,说我们这些年轻的人十个捆起来也顶不上老太太,也就凤姐机灵还能离脚踪不远。说起凤姐,引起鸳鸯说了一番为凤姐鸣不平的话,又引发了探春的感慨:“我们这样人家人多,外头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小姐何等快乐,殊不知这里说不出来的烦难,更厉害。”

        表面看,大场面虽然仍然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常,但暗地里已经是矛盾重重,你争我斗,正如暗潮涌动;管理上的漏洞,俯拾皆是,又都已经司空见惯,因而危机四伏。

        鸳鸯一个人回来,走着走着,鸳鸯忽然要小解,就想临时到山石后树下方便一下,没想到,无意中惊动了正在这里幽会的,迎春的大丫头司棋和一个小厮。

       这一对“野鸳鸯”在这里大概发生了什么少儿不宜的事儿。误以为秘密全都被鸳鸯掌握,因而高度慌张,跪倒地下连连磕头,苦苦央求鸳鸯为其保密。鸳鸯说:“你放心,我横竖不告诉一个人就是了。”

        鸳鸯女在这里遇到“鸳鸯”确实是“无意”的,这让她有点儿进退两难。但让她更想不到的是,在这个事儿之后,竟然在大观园中,牵连出一连串“惊天动地”的大风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