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依赖论事例#重新设置与人沟通方式的程序
(2022-04-11 06:37:07)
电话里传来急促的话音,让人听不清楚她在说什么,但是他还是耐着性子认真地倾听,只有当对方说累了,才说自己也有过这样不愉快地经历。听他这么一说电话里又开始了滔滔不绝地叙述事情发生的细节,等电话里的人一吐为快之后,他才慢条斯理地说,你做得很对,先把情绪完全地施放出来,等心情平定以后,再启动理性就比较现实了。该怎么办不需向别人求助答案了,清醒中的你处理这件事的能力绰绰有余。
电话的那一端的她得到安慰和鼓励后,最后道别的语气更为确定而平和语速从快变慢,似乎心情开始平静下来。
他这次与人沟通,说话的次数很少,讲话的时间累计不到3分钟。讲话的内容没有针对性地意见让对方去做,给人感觉就是一个倾听的过程,与之前和别人沟通的他判若俩人。
之前一听别人说,接下来的程序是搜索与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或相同,去寻找更多的是有什么可以补充的地方,如果有便是迫不及待地讲出来,总想马上得到对方的肯定地回应。
而这个程序让他失去了很多学习的机会,失去了很多新的朋友,所以痛下决心更换这套应对别人说话的程序。刚才与人沟通的状态就是他重新设置的程序,整个过程下来他经历了思维依赖对象(新的沟通方式)的选择,确定好新的沟通方式后,更换沟通程序的思维活动开始,思维依赖行为会发生变化,整个思维活动为了,满足新的沟通方式程序安装的条件而进入一个不随意的状态。
提醒和提示的思维行为工具开启,整个思维的速度慢了下来,给提醒或提示的行为创造条件,使整个思维活动的形态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思维的依赖对象不会马上发生变化,思维活动具有物理惯性作用,即使有意识地减慢思维速度,有意识地提醒或提示,思维还会按照原来的依赖方式和依赖对象进行活动。这时很容易让人放弃重新设置与人沟通方式的行为,他几次失败都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坚持,后来他坚持下来了,新的记忆内容完全被储存起来后,之前那套与别人沟通方式的记忆内容才被彻底删除,才有了这次全新的沟通方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