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旅游(24)云岗石窟(1)1至10窟

(2017-09-02 00:30:44)
标签:

杂谈

分类: 外地旅游
2017.6.  山西旅游(24) 云岗石窟(1) (1至10窟)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   开凿于北魏460年—524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首批五A级旅游景区

云岗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千米,现存主要洞窟五十三个,大小窟龛二五二个,石雕造像五万一千馀尊,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北魏和平年间(公元四六0年至四六五年)由著名和尚昙曜主持开凿,约有一千五百年历史。当时的斯里兰卡佛教徒也参加了这一伟大而艰辛的艺术创作。

                 ↑  佛光大道的两侧是13对骑象四棱柱石雕

        云岗石窟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以下为第一、二窟
http://s7/mw690/006bHxMgzy7dKoo9oay26&690↑  第一窟  石鼓洞 公元471年--494年

      第一、二窟为一组塔庙双窟。窟外两侧各残存一座单层方塔。
      中央方塔上下两层,仿木构屋顶塔檐,塔顶处蛟龙盘绕,

http://s11/mw690/006bHxMgzy7dKj0KvaO4a&690↑  第二窟  寒泉洞  方形塔柱

第二窟,寒泉洞,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云岗石窟 第四窟


  以下为第三窟

http://s3/mw690/006bHxMgzy7dIvbvwqe32&690↑  第三窟,中间坐佛像高10米,三层楼那么高

      云冈石窟第三窟是云岗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壁高25米,中间坐佛像高10米,两侧菩萨立像高6.2米。

http://s11/mw690/006bHxMgzy7dIOXoUcO2a&690                  ↑  第三窟两侧菩萨立像高6.2米,侧面像头饰的花纹清晰精美


   以下为第四窟

http://s11/mw690/006bHxMgzy7dLstNlPAda&690
↑  云岗石窟 第四窟外景

        第四窟是个小窟,平面呈矩形。中央为长方形塔柱,南北两面各雕六佛立像,东西两面各雕三佛立像。四壁为千佛龛像和佛传浮雕。残损严重。此窟的文化现象已被其严重的残损所淹没。

↑  云岗石窟第四窟的石佛立像, 是本窟专最为完整清晰的

http://s14/mw690/006bHxMgzy7dLsP2UFLdd&690↑  云岗石窟第四窟的千佛龛像和佛传浮雕


http://s13/mw690/006bHxMgzy7dLsvyqHa7c&690↑  云岗石窟第四窟的千佛龛像和佛传浮雕

   以下为第五窟
http://s3/mw690/006bHxMgzy7dIvrZ8CCe2&690↑  云岗石窟, 图右为第五窟外面的建筑图左为第六窟

     第五窟与第六窟是双窟 前有楼阁。窟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年)所建五间四层木制楼阁,琉璃瓦顶外面的屋檐紧密相连,据说两窟之间墙壁最薄的地方只有2厘米。

http://s10/mw690/006bHxMgzy7dIvtHkBH89&690↑  云岗石窟第五窟外面的建筑(右)

      云冈石窟第五窟建造于云冈中期,又被称为弥勒佛洞。窟前木结构四层楼阁为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

http://s2/mw690/006bHxMgzy7dIwrQbfz81&690↑  第五窟窟内,云冈石窟最高达17米的云岗第一大佛

云岗第一大佛。第五窟三世佛的中央坐像,(民间俗称云冈大佛,)高达17米。大耳垂肩,是云冈的标志佛像。形态端庄,是汉族文化传统的表现手法;但其脸部形象:额宽、鼻高、眼大而唇薄,却具有外域佛教文化的某些特征。


让人遗憾的是窟内灯光设计非常不合理,灯光极强,而且直接照到窟内的塑像上,既不利于文物的保护又不利于游客的欣赏。不知道这是保护文物还是破坏文物?




http://s13/mw690/006bHxMgzy7dIvyNoWUdc&690↑  云岗石窟, 图是第五窟外面的建筑图左为第六窟


  以下为第六窟

http://s7/mw690/006bHxMgzy7dJZUoZh4f6&690↑  第六窟  释迦佛洞  窟内石佛  公元471---494年

第六窟窟中墙壁几乎全部布满了雕塑。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使许多雕塑风化,颜色剥落或褪色,但仍然尽显当年的精美与壮观,它的精彩让人佩服与感叹!



http://s13/mw690/006bHxMgzy7dIvyNoWUdc&690

↑  注意第五窟(右)第四层围廊有栈道与第六窟相连(左),只可惜我们一般游客不能上去

                                        

  以下为第七窟

http://s8/mw690/006bHxMgzy7dK2OaoHZ97&690                             ↑   第七、八窟前的三层木构窟檐

第七窟和第八窟是云冈最早的双窟,辽代这里被称为护国大寺,现在窟前的三层木构窟檐是1994年由国家拨款重新建造的。这一组双窟开凿于孝文帝初任皇帝时期。 第七窟清代曾悬挂“西来第一山”大匾。

http://s4/mw690/006bHxMgzy7dK29ykrp33&690              ↑  第七窟 佛龛上层正中为交脚弥勒菩萨,两侧是倚坐佛像                  

http://s5/bmiddle/006bHxMgzy7dK36sLBie4&690                                           ↑  第七窟窟内石佛

http://s16/mw690/006bHxMgzy7dK20aZCDbf&690                                          ↑  第七窟窟内石佛 

http://s7/mw690/006bHxMgzy7dKuGg2Vg46&690
      第7窟南壁窟门上方,有一组雕刻格外引人注目,六位恬淡典雅的供养者,因为像少女一样明亮美丽,被誉为“六美人”。她们的眼神、面颊、嘴角乃至娇媚的身姿都散发出一种深求佛理之美。               

                                      以下为第八窟

http://s12/mw690/006bHxMgzy7dLvehnmz8b&690

                        ↑  第八窟,五头六臂的鸠摩罗天骑乘孔雀

第八窟为“佛簌洞”“公元471-494年。五头六臂的鸠摩罗天骑乘孔雀的造像,颜若喜悦童子,弯曲长发两侧下垂,手中托举日月、或执弓箭,左下手当胸持斑鸠,具有十分浓郁的异域风情。

多首多臂天神像造型来源于古印度,原为婆罗门教神祗。该组雕像为云冈石窟所独有,反映了早期佛教杂密兼容的特征。

http://s7/mw690/006bHxMgzy7dLzLFUB866&690                                         ↑   第八窟,东侧力士

第七窟和第八窟是云冈最早的双窟,辽代这里被称为护国大寺,这一组双窟开凿于孝文帝初任皇帝时期,

                                            以下为第九窟

http://s2/mw690/006bHxMgzy7dIx1bBShd1&690                              ↑  云冈石窟第九窟  阿閦佛洞   主雕像释迦牟尼像

http://s1/mw690/006bHxMgzy7dK47fKmIb0&690              云冈石窟第九窟 菩萨雕像,服饰、头饰均带有少数民族风格

http://s13/mw690/006bHxMgzy7dK4leDggec&690                                    ↑  云冈石窟第九窟  石佛


                                         以下为第十窟

http://s11/mw690/006bHxMgzy7dK62XGJk2a&690

                     ↑  云冈石窟  第十窟 毗卢佛洞  主像 释迦牟尼

http://s3/mw690/006bHxMgzy7dK63pKG692&690                                ↑  云冈石窟  第十窟 毗卢佛洞  石佛

http://s16/bmiddle/006bHxMgzy7dK4whhFB4f&690                       云冈石窟第十窟 毗卢佛洞  东壁上的菩萨雕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