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匡山驴行:攀登张家山之小五老峰

(2019-03-20 20:27:24)
标签:

庐山

杂谈

历史

文化

分类: 匡庐漫步
匡山驴行:攀登张家山之小五老峰
        驴的命就是虐,本周六已陪夫人登了五老峰,周日忍不住又跟随任我行先生去他的家乡张家山,攀登小五老峰。连续爬山,虽然心里有所准备但还是被惊着了。一路的荆棘丛林,让人只能弯腰前进,基本上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一路的陡峭山坡,让人只能用手拉着树攀爬,经常要手脚并用。因此戏仿《天净沙》一首:
枯藤灌木乱拉
刺条芭茅好扎
陡坡峭壁悬崖
连滑带爬
犯贱驴已虐趴
匡山驴行:攀登张家山之小五老峰
与“阳光户外”一行三十五人在张家山村老年活动中心前合影▲
匡山驴行:攀登张家山之小五老峰
据任我行先生介绍,他们张家人已经在此地居住了超过五百年的时间,繁衍了二十五代▲
匡山驴行:攀登张家山之小五老峰

匡山驴行:攀登张家山之小五老峰
八点五十分,经过这段犹如时空隧道的古村巷道,我们走向大山深处▲
匡山驴行:攀登张家山之小五老峰
村后这段石墙很有历史沧桑感▲
匡山驴行:攀登张家山之小五老峰
回望绵延在大山中的张家山村▲
匡山驴行:攀登张家山之小五老峰
村后一片原始的松树林,跟庐山其他地区一样,没有逃过猖獗的松线虫病害,已经被完全砍倒▲
匡山驴行:攀登张家山之小五老峰
登上“鸡公嘴”,眺望远方▲
        庐山到处都是悬崖峭壁,可是在这一带却迥然不同。连绵的山岭,唯有这一块石头,在一片苍翠中显得非常突兀,大有雄鸡高唱的气派。山以“鸡”显,得名“鸡笼山”。明代桑乔《庐山纪事》说“鸡笼山有柔石,可为砺”,我们小时候就听说张家山村出磨刀石,原来这里自古就以出产磨刀石出名。
匡山驴行:攀登张家山之小五老峰
虽然表面都是土壤,山体却很陡峭,想找地方坐一下都很难▲
匡山驴行:攀登张家山之小五老峰

匡山驴行:攀登张家山之小五老峰        农民已经很少进山了,海拔四百米以上的高度,灌木丛生,只能弯腰攀爬。密林之中,我们翻过四座依次升高的山峰。▲
匡山驴行:攀登张家山之小五老峰
中午十二点半,到达海拔八百二十米的第五座山巅,休息路餐▲
匡山驴行:攀登张家山之小五老峰

匡山驴行:攀登张家山之小五老峰
        山顶依然是灌木丛生,任我行砍掉几棵小树,才能够让我们“一览众山小”。透过浓浓的青岚,左前方的面阳山、马头水库、观音塘水库依稀可辨,而正前方的庐山机场则完全看不到了▲
匡山驴行:攀登张家山之小五老峰

        明代桑乔《庐山纪事》卷十二:“石耳峰南有山二,曰鸡笼山、张家山。。。张家山西北为清风岭,西南为面阳山,面阳山之阴有陶靖节墓、靖节书院。”,没有“小五老峰”的记载。
      清代毛德琦《庐山志》对张家山、鸡笼山的记载基本照录《庐山纪事》,但绘有一幅地图如上。
        清代李绂《六过庐山记》:“约五里至(石耳)峰顶,望夕阳在履舄(xì)下。东北望马耳峰,南望鸡笼诸山,簇拥如儿孙拜其高曾。为东南望五老诸峰,峥霄切云,亦仅若比肩。僧言此峰之高,止及五老之半,据此望彼,故若相等也。”此处的“五老诸峰”应该就是指“小五老峰”。
匡山驴行:攀登张家山之小五老峰
        民国吴宗慈《庐山志》则记录得更为详细:“张家山在面阳山东北,小五老峰、大步岭之西,马耳峰、黄鳝岩之西南。”其绘制的《庐山全图》(如上)有两处“张家山”,“面阳山东北”的“张家山”似应为“张家山村”,即今之“张七房”,而地图上在面阳山之南,另外还有一个“张家山”,据其以气压计测量法测出的海拔高度为413.8米。
匡山驴行:攀登张家山之小五老峰
        对照吴宗慈《庐山全图》,则“小五老峰”为东西走向,似乎是指我们今天所依次攀登的呈梯级分布的五座山峰,左侧向南延伸的岭脊应该是“大步岭”(今地图上标称为“大步尖”)。而据任我行先生介绍,当地人的理解是这一带的山统称为“张家山”。“小五老峰”则是指其中以我们登顶的这座山峰为首,向南依次相连的五座山峰。看来民间流传的地名与史籍记载还是有区别的▲
匡山驴行:攀登张家山之小五老峰
山岭上2008年立的三县界桩▲
       有意思的是十年之后的今天,桩上的三个地名已经全部变了,九江县改名柴桑区,庐山区改名濂溪区,星子县改名庐山市
匡山驴行:攀登张家山之小五老峰

匡山驴行:攀登张家山之小五老峰        领队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下山路线,开始只是坡度很大,到来后来,就完全是沿着一条小溪流披荆斩棘,左右探测而下,结果下山花的力气更大,直至下午五点半才回到村子。我只是一头菜驴,力已用尽,人也虐透,痛并快乐着。
        张家山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期待再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