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匡山驴行:寻访庐山大马颈抗战遗址,缅怀民族英烈

(2019-03-15 14:21:44)
标签:

庐山

历史

分类: 匡庐漫步
匡山驴行:寻访庐山大马颈抗战遗址,缅怀民族英烈
        2019年3月10日,九江著名抗日史研究专家李勇先生相约我们一起考查庐山抗战遗址——“大马颈”。
        在小曾的带领下,我们出小天池诺那塔院,沿着山脊向东北方向出发。
匡山驴行:寻访庐山大马颈抗战遗址,缅怀民族英烈
          回望诺那塔
匡山驴行:寻访庐山大马颈抗战遗址,缅怀民族英烈

匡山驴行:寻访庐山大马颈抗战遗址,缅怀民族英烈

匡山驴行:寻访庐山大马颈抗战遗址,缅怀民族英烈
李兄年近花甲,依然登高履坦,朝气蓬勃
匡山驴行:寻访庐山大马颈抗战遗址,缅怀民族英烈

匡山驴行:寻访庐山大马颈抗战遗址,缅怀民族英烈
        我们一路摸索着前进。虽然灌木丛生,但多是高山杜鹃,少有荆棘,所以对于我们这样常钻山林的人来讲,走起来不算太难。
匡山驴行:寻访庐山大马颈抗战遗址,缅怀民族英烈
        约一个小时后,一座巨大的石碑出现在我们的前方。
匡山驴行:寻访庐山大马颈抗战遗址,缅怀民族英烈
        根据石碑的风格,研究庐山石刻多年的小曾认为此碑应该为日寇所立
匡山驴行:寻访庐山大马颈抗战遗址,缅怀民族英烈
      碑后原来应该刻有纪年或者其他文字,但已经被铲掉,另刻上了“东林施业区。。。”等简体字样,当是后来的林场所为。
      据记载,1938年7月27日,日寇占领九江。江西省保安团第三团、第十一团官兵,奉命掩护国军大部队转移后,摆脱日寇包围,退上庐山。根据国民政府“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的武汉保卫战战略决策,国军主力部队布防于距武汉两百公里之外的赣西北丘陵山地。几十万国军在庐山西南、东南山麓,国军与日军展开了旷日的厮杀,双方伤亡惨重。10月,在取得德安“万家岭大捷”后,国军主力再次转移,庐山守军成了孤军。“江西游击副总指挥”杨遇春将军及团长胡家位、邓子超等率领三千官兵开展游击战,经常主动下山神出鬼没偷袭日寇据点,消耗了敌人的力量,使日寇在占领莲花洞、沙河、马回岭、隘口等据点的过程中付出了惨重代价,阻滞日寇迅速占领武汉、南昌的计划
        在凄风冷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三千官兵身无御寒衣,忍饥受冻,一次次挫败攻山日寇庐山孤军成了插在日占区一面高高的旗帜,全国媒体都曾踊跃报道,大大鼓舞了民族士气。
匡山驴行:寻访庐山大马颈抗战遗址,缅怀民族英烈

        团长胡家位"必恭敬止"石刻。后有跋:"寇犯中国,九江相继失陷,余奉命率部固守庐山。顾此白山黑水油然生敬,因题四字,概取诗曰'惟桑与梓,必恭敬止'之义。愿此志与名山同垂不朽云尔。'八一三'周年纪念。新建胡家位敬题。"(在今庐山抗战博物馆前石栏

匡山驴行:寻访庐山大马颈抗战遗址,缅怀民族英烈
        1939年3月27日,日寇占领南昌。他们开始回攻庐山,庐山孤军是他们的心腹之患。4月15日,日寇共派出吉冈师团、大久保联队、佐藤联队,配合海陆空的新式武器及化学兵团,由大寨、莲花峰、好汉坡、月弓堑、土坝岭、铁船峰、十里埔、白衣宫分八路向庐山发动围攻,庐山孤军当即环山应战。
匡山驴行:寻访庐山大马颈抗战遗址,缅怀民族英烈
       上面的照片是李兄选自《支那事变画报》(照片中的山谷低处为九江莲花洞)
        据李兄考证1939年4月17日晨5点30,日军独立混成第十四旅第六十二大队(大队长佐泽)第二中队从莲花洞出发开始仰攻庐山。4月17日晨自莲花洞出发,一路仰攻,于次日8时攻入牯岭街。当天攻山的有数路日军,包括东北、西北、西南进击队,这路日军为主攻 ,是最早攻到牯岭街的。日军是立体进攻,其150毫米野战重炮和75毫米高射炮事先对我庐山守军阵地进行了准确而猛烈炮击,步兵随后进攻。
        庐山孤军在日寇强大进攻之下顽强抵抗,最后弹尽粮绝,各线阵地多被冲破,无险可守。第九战区司令部为保存实力命令坚守八个月的孤军撤出庐山,向岷山转进,并派出保安团第四团在南浔铁路附近接应。18日夜,两保安团化整为零分别从张家山、碧云庵突围下山,昼伏夜行,最后在岷山会合。
        从此,庐山在日寇的铁蹄下被蹂躏了六年之久,一座历史悠久的人文圣山遭受了巨大的浩劫。痛哉,惜哉!
匡山驴行:寻访庐山大马颈抗战遗址,缅怀民族英烈
李兄在发掘
匡山驴行:寻访庐山大马颈抗战遗址,缅怀民族英烈
现场发掘的国军子弹、子弹壳及日寇子弹壳
匡山驴行:寻访庐山大马颈抗战遗址,缅怀民族英烈
        现场发现的国军的子弹有德国造、捷克造和汉阳造三种,可见江西独立团使用武器落后,来源很杂
匡山驴行:寻访庐山大马颈抗战遗址,缅怀民族英烈
        站在当年发生惨烈战斗的高地,感慨万千。八十年的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算长,也不算太短。说不上是沧海桑田,却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年狼烟遍地的山河,时间已经抚平了他的疮痍。俯瞰我们的家乡,早已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即将来到,千里河山又将生机盎然。希望在漫山杜鹃盛开的季节,再来凭吊民族英烈。
匡山驴行:寻访庐山大马颈抗战遗址,缅怀民族英烈

匡山驴行:寻访庐山大马颈抗战遗址,缅怀民族英烈
        远眺前方莲花峰,一只雄鸡对着九江大地昂首挺立
        明·桑乔《庐山纪事》记载:双剑之西南有峻山曰鸡公石山,莲花三峰之首也。
        《山疏》:山椒(即山顶)有石如鸡,其咮(音zhòu,鸟喙)加于莲花之巅,曰鸡公石。
匡山驴行:寻访庐山大马颈抗战遗址,缅怀民族英烈
        李兄以前从莲花峰另一侧拍的鸡公石,更显惟妙惟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