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之行旁记
韩雪钗
衡水中学之行,本意是培训,是提升,是成长。但其中亦掺杂着我的私心,想借机和蔡老师及同学们相聚,以尽地主之谊,毕竟2019年国培班里河北省只有我们四人,而我们四人克服种种困难,响应班长号召,从四面八方汇集衡中。
同学重逢,欢喜一番,乃意料之乐。两年时间,你我容颜大变未见,但一群人思想业务蹭蹭见长,可喜可贺。感谢领导推荐,感谢国培提拔,感谢蔡师等各位专家名师引领。
因文中人事脱离培训中心,故曰衡水之行旁记。
旁记一
虽蔡老师工作繁忙,自己不善言谈,但我还是愿意见一见蔡老师,带着小晶拜见,以便共同聆听蔡师的教诲。
好不容易等到蔡老师从外面归来,他告诉我在703房间。我和小晶由三楼而上,去敲门,里面有人问找谁。咦,莫非错了?在我说话的当儿,从门缝里挤出一脑袋,戴着眼镜,穿着吊带白背心,哪里是蔡老师嘛,我俩哭笑不得。蔡老师自己住哪里都搞不明白了,忙碌成啥样了?
给蔡老师打电话再次询问,不一会儿,我听到了开门声,继而听到了蔡老师那带有南方口音的普通话。他出来看他的门牌号了,原来,他在713。
我们见面寒暄一番,很快进入正题,蔡老师最关心的是我们的业务成长。我毫无保留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蔡老师也说出了中肯的建议。关于课题论文,蔡老师不愧是教授,见多识广,我是受益匪浅。如果有精力和能力,我会尽力而为,不辜负老师的厚望。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我从蔡老师身上看到了诸多宝贵的品质,真诚,善良,睿智,博学,幽默,乐观,积极,包容,大格局,理性中融合着感性等等。有些品质,我这辈子是修不来的,因自己能力不足,精力不济。不过,我会全力以赴,不管结果如何,让生活多姿多彩,总是胜过死水一潭。
感谢蔡老师对我的一路提携。
旁记二
从维也纳酒店到衡水中学,距离不算远,安步当车也是不错的选择。
吃过早饭,我和小晶行走在去衡中的路上。便是在这路上,偶遇了延安第一中学的段老师。衡水中学发的纸质提袋成了我们相识的媒介,生疏顿时变亲切,相约着一起去衡中。
段老师是一个很善谈的老师,一路聊来,我学到了不少东西。
段老师阅读有心。她能将一本书读六七遍,再领着学生读,要求学生读透一本书,啃出滋味来。我读书,犹如朱光潜先生说的像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有些泛滥而无所归宿。
段老师教学费心。她能将书中的重要知识与经典名句整理出来,与学生分享交流。反思自己,为自己的懒惰羞愧难当。
段老师为人热心。我们每一个人认知社会和世界的途径不尽相同,我也算是比较好学之人,经常从别人那里学到更多的更好的方法。知识在于得到,感谢段老师!
段老师是一个博览群书的语文人,同时她竟然还在学英语,她一定有更高远的目标。我不断地发现身边存有许多令人惊愕的人与事,看到更多的美好与希冀,进而受到鼓舞,让我为他人的精彩由衷地点赞。
旁记三
国培期间的舍友景平,在金华期间帮助我太多,一句“感谢”似乎显得有些轻飘,不够厚重,可除此之外,我又无以为报。
忘不了我俩培训之余,在宾馆无话不谈,家庭孩子爱人和生活;忘不了我讲座前,她舍弃去艾青故居的良机,选择和我窝在宾馆,听我说课,提出中肯的建议;忘不了离开金华时,她帮我提大包拎小包,一路颠簸送我上车回家.....
这次来衡水,她不顾舟车劳顿,挤出时间来我们宿舍,匆匆一面,难诉深情。景平是信老师工作室成员,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我不能打扰,只能让我们不能畅谈成为憾事。
这里不足那里补。我和小晶却让玉梅请了我们一顿午餐,花费她不少资财,我们三个因为优质课和课题连在一起,这里不再赘述。
人与人之间,相识在于因缘,相知在于善缘。一份真诚,一份奉献;一份善良,一份收获。
离开衡中,本想早日成文,无奈天天苦于神经之痛,一拖再拖。担心衡水之行的感触似手中流沙,慢慢流逝,我身体稍微舒适,立即将之付诸文字,一行行,一列列,真挚,朴实,鲜活,它们终于跳跃成了我的一笔可观的财富。
借用王羲之的一句话来结束全文:“万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感谢所有的遇见。
2021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