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暑期读书系列(一)

(2021-07-14 22:52:14)

与经典同行

——《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读后感

读余老师的书,顿感自己读书之少,思考之浅,表达之拙。我努力汲取养分,从余老师解读的人生智慧里,进而寻觅原著,让自己走进去,品故事,赏人物,明是非,辨要义。

我要读的书已排好队,接下来要学习李仁甫老师的《好作文是这样生成的》和朱光潜先生的《读写指要》。此时,我在自己的暑假读书计划里又加三本。

余老师的《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一书,涉及九部名著,九个人生问题。作为中文系毕业的教龄长达三十年的语文教师,这九部名著,我没有一部认认真真从头读到尾,更不敢谈有什么深入的思考,甚是令人汗颜。

其中,《三国演义》一书,我指派学生阅读,自己却只读到袁绍之死,也作了一篇文章唠叨了些许反思,便将书束之高阁。

余老师介绍的九本书有:《鲁滨孙漂流记》《西游记》《三国演义》《红与黑》《《水浒传》《哈姆雷特》《悲惨世界》《复活》《俄狄浦斯王》。目前我只能从中选出三本,趁热打铁,以此印证我的笔记,更想读出自己的人生感悟。经典放在那里,读者总能读出一些共同的东西,又因年龄、性别、学识、经历、悟性、修养等等的不同有各自的解读,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鲁滨孙漂流记》是必读书之一。在28年的孤岛生存中,鲁滨孙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食物和野兽,而是他自己。这让我想起了在瓦尔登湖独居两年零两个月的梭罗,都是离群索居,显然梭罗是主动选择,时间较短,环境是平和宁静的;而鲁滨孙最初也是主动选择,但他的生存环境显然是恶劣的,他始终游走在求生与死亡之间。

无论是鲁滨孙还是梭罗,他们都真切地体验到,生命的真正需求其实很简单。而积累财富,如果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仅仅是为了满足奢华和虚荣,是很浅薄庸俗的。

人本质上是孤独的,狂欢之后易感伤,所以人要能够享受孤独。只有独自一人时,你才能更为真实地认知自己,消除内心的浮躁和虚荣,安安静静做自己;也只有独自一人时,才能充分享受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美好:生活的确需要孤独。

生活中,我没有魄力走四方,那就跟着鲁滨孙去流浪,去欣赏远方的风景,去感受孤独、智慧和力量。

《复活》讲的是聂赫留朵夫堕落与救赎的故事。托尔斯泰态度鲜明地主张宽恕和博爱。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也说过:“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遇事与其苛责他人,不如救赎自己,带自己走出泥泞与沼泽,方能寻得心灵的纯净,灵魂的自由。

《俄狄浦斯王》体现的是命运与担当。命运有时就是一张无法逃脱的网,人永远无法超越自身的局限。命运可以剥夺人的欢乐、幸福乃至生命,却不能贬低他的傲气与傲骨。人有时脆弱似芦苇,但却是会思想的苇草。我由此想到了《老人与海》里的圣地亚哥。

《了凡四训》里讲,命是由个人前因所定,运则可以随缘而转。就是不认命,令人震撼,叫人敬重。

生活中处处面临选择,你一旦选择,就要勇于承担,无论结果好坏,如意还是不如意。

目前阶段,我更关注生命的个体成长。《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暂时不列入读书计划,选择和喜好有关,读书任性一点无妨。

于经典中去寻找,去比对,去反思。阅读经典,不仅仅是了解经典中的人物和时代,更多的是照镜子,让自己多一份理性的思考,成长自己,愉悦身心。

做好自己,就是对宝贵生命的最佳交代。

善因善缘

2021-7-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