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
(2020-07-15 12:22:58)| 分类: 教学设计 |
三下语8*《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
白河城关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滔、涯等8个生字。读好应这个多音字,区分尊和遵这两个同音字。
2.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诗歌。
3.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体会诗歌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视频,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2)出示“池子”在词典中的解析:水塘;像水池的东西;护城河
(3) 诗歌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呢?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需要用上之前学习寓言的方法,带上文中的学习提示更自主的学习。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用到了这样几个学习方法:1.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2.边读边思考;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今天,也让我们带着这三个小锦囊来学习这篇诗歌寓言。
2.
3.
4.
孩子们,让我们去掉拼音再读一遍好吗?都会读了吗?
5.
6.
三、 再读诗歌,读懂诗意
1. 本文是诗歌,但作者同样通过两位主人公精彩的对话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诗歌共有多少小节?哪几节是池子的说的话?哪几节是河流说的话呢?他们各自的观点又是什么?请大家带这些问题再默读诗歌。
2.
角色朗读,初识观点
现在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他们的对话,请男同学读1-6小节池子的话,女同学读7-8小节河流的回答。轮到对方读的时候,请你也在心里读。边读边想:在池子看来,河流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河流又是怎样看待自己呢?对此你的观点又是怎样的?开始读吧!
3. 交流:池子与河流每天都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出示1至5小节.
(1)通过阅读,我们发现1、2小节是写池子眼中河流的生活。河流每天过着怎样的的生活呢?(总是滚滚滔滔,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
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还有小划子啊小船,简直数也数不完。)这里“数也数不完”说明河流每天的工作量很大。这两个小节说明了河流每天都在忙碌,很辛苦!
(2)池子喜欢这样的生活吗?(一个反问句就可以看出他对这种生活的态度,认为河流一定很疲劳。)再从第三小节中“要是换了我,说句老实话,我可真要愁死啦!”可以看出池子为河流感到苦恼、发愁。接下来用“固然”一词引出自己的生活。“固然”表示承认某种事实,引出下文。这里池子承认什么事实呢?“我没有出现在地图上,像你那样蜿蜒地贯穿全国,也没有行吟诗人为我弹琴歌唱。”什么是蜿蜒呢,请看图片,这就是蜿蜒的河流,说明河流很长。什么是行吟诗人呢?(它是欧洲中世纪的一种诗人,喜欢写抒情诗和叙事诗。)这句话从侧面写出了人们对河流的称赞。
(3)池子想要这样的生活吗?它认为这一切都是空的。它喜欢怎样的生活呢?请读第五小节。
出示图片:这里池子用“贵妇人”来比喻自己的生活,突出了自己过着安闲、舒适的生活,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做。由此可以看出,池子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4.小结:从这几个小节中,我们看到了池子和河流截然相反的两种生活方式,现在请男同学读池子的生活,女同学读河流的生活。
5.对于这样的生活,池子与河流各自的观点又是什么呢?请自读6、7、8三小节。
6.第6小节是池子说的话,“无忧无虑”是什么意思呢?从池子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池子只想过清闲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只想在睡梦中推究哲理。而河流呢?想遵循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的自然规律。这里还用了一个反问句来提醒池子,“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改为陈述句就是:这个自然规律,你已经忘掉了。河流为什么要遵循这一自然规律呢?它要不顾自身的安逸;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由此可见,二者的人生观是截然相反的,让我们再来对比着读一读。
7.池子与河流最后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9小节.这里的“应验”就是“应证、证实”的意思。这段话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出了池子与河流因不同的生活观念带来了不同的结局:河流由于遵循自然规律,给人们带来利益,所以受人尊重,至今长流不断;而池子呢?喜欢安逸舒适的生活,被人遗忘,早已完全干枯。由此你能看出二者怎样的个性特点了吗?(池子:懒惰、不思进取、贪图安逸;河流:勤奋、乐于奉献、勇于进取。)
8.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池子或河流说吗?请你借助诗歌中的语言,对池子或河流说说你的心里话。
四、辨析观点,总结寓意
1.那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像池子与河流这样的人吗?
是啊,我们更应该赞同河流的观点,河流因为乐于奉献,勇于进取,才永久不息地流淌。我们应该像河流一样,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就如现在疫情之下,钟南山爷爷这样的科学院士、无数的医护叔叔阿姨和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都像这河流一样无私奉献,勇敢拼搏,发挥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我们也要学习这样的精神品质。
3.作者想通过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诗歌的哪一节告诉了我们这一道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这一小节结揭示了主题,点明了中心: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只有充分利用才能,才能才不会磨灭。(朗读这一节的时候要用突出关键词“才能”“衰退”“支配”,读的时候做到重音强调,把握语气的轻重。)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小节!
4.
是啊,才能要充分利用,否则就会逐渐消退,再有才华的人,如果不勤奋,也会一事无成。
5.概括课文主旨。
四、 介绍作者,推荐阅读《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和《拉封丹寓言》
这是不是一篇很有特色很有趣的寓言故事呢?它的作者就是俄国著名的寓言大师克雷洛夫,他和我们熟知的古希腊作家伊索,以及法国的拉封丹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作家。课后,也推荐同学们去读一读《克雷鲁夫寓言全集》和《拉封丹寓言》,让我们继续在书中寻找智慧,收获生活启示。最后老师再送给大家一句话:奋斗的人生才有意义!
五、 布置作业: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请将课堂笔记整理上传。(重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与结局,你从中明白的道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