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杂谈 |
分类: 肥罗说 |
赛程过半,刘欢再次进入危险区。
我现在完全相信,《歌手》排名没有剧本了。因为又有哪一档音乐综艺节目的脚本,敢这么写?但这样的排名,却真实出现在第七季的《歌手》。
本场第一名吴青峰 ,第二名声入人心男团(阿云嘎、郑云龙、鞠红川、蔡程昱),尤其是这个第二,还是在阿云嘎发烧的情况下获得的,很硬的表现了。
第三名杨坤第四名齐豫。
刘欢、请了五年终于被洪涛请到的杨乃文、之前名次一次排前的波琳娜倒数,这也就意味着,下一场的淘汰赛,被淘汰的很可能在他们中产生。
杨乃文成绩不佳其实在意料之中,有个性有实力但歌路不大众化的歌手从来不是《歌手》舞台的宠儿。
但刘欢的排名我很意外。
很多人说,谁敢淘汰刘欢?但我已经开始为刘欢老师担心了,看节目现场刘欢老师自己的表情也异常严肃。
之前因为齐豫每次的排名出乎意料的低, 一些困惑的观众们直接把500位大众听审喊成了“聋的传人”。现在齐豫的排名启稳了,又轮到了另一位华语乐坛瑰宝级音乐大师刘欢。
我仅代表我个人问一句:《歌手》这个排名,真的合理吗?
之前部分听审团代表还曾为审美发过一份声明,重点是:节目不黑,我们不聋。
但究竟什么才是衡量歌手的标准?
现在豆瓣微博里有现场观众说听到刘欢破音,好就算你们说的是真的,但现场表现有小瑕疵但整体唱出大格局就是排名靠后的合理理由吗?
我想一切还是要回到那个最基本的问题:《歌手》作为音乐综艺,表演重于音乐、效果重于内容,这都没问题,问题是什么才是中国音乐应有的审美?
再次进入危险区的大魔王刘欢和出师不利的青峰偶像杨乃文
以下判断欢迎来battle:就算本场刘欢真的破音过,这依然是一场大师级的演出。
相对于某些现场观众对刘欢排名靠后的理解是:没唱好。我的理解反倒是:不取悦。
本场刘欢唱的是法式香榭《巴黎晴空下》+披头士乐队英伦风情的《挪威森林》,对呀,从选歌环节刘欢就输了。因为刘欢在采访中说:在创新之前,先得知道什么是经典。
可是《歌手》不是一档培育观众审美的节目,而是残酷的音乐竞技综艺,采访中刘欢好奇地问大家听过这两首歌吗?但我估计现场观众基本是没听过的。
可是手风琴一响起来,刘欢就在英法双语转换之间,带领观众进入了一个浪漫又平实的爱情世界。
故事从平淡到高潮又重归平静,刘欢就像一个故事的讲述者,在两首歌的起承转合完美融合中,把人间爱情的恬淡与甘苦,在清新的旋律中轻轻唱出来,就仿佛带领着观众在一首歌之间,从巴黎的秋日穿行到挪威的森林,而贯穿始终的,是爱情淡定的美好。
这背后,又是刘欢不眠不休的苦练。
我不在现场,不知道这首歌到底有多大程度的修音,但音乐的境界与氛围是任何修音都无法完成的,而这正是刘欢在这首歌中带给我们的,最有价值的音乐感受。
如果刘欢真如现场观众所说的破音了,也依然向观众提出了一个问题——一首歌的整体境界更重要,还是毫无技术瑕疵重要?
同样被现场观众吐槽的还有杨乃文,理由和刘欢的一样:技术瑕疵。
实际上就算没到现场,也是能听出本场杨乃文技术瑕疵的,最明显的就是副歌的那几个真假声转换,太硬,硬到假声都失声。
但有瑕疵的歌,就不能是好歌了吗?
杨乃文是那种人还没到,《歌手》就满是她的传说的那种歌手。
比起青峰之前唱的,就是她本来要唱的歌。又比如洪涛去她的演唱会“请人”,结果杨乃文歌迷当场喊杨乃文不要去,结果杨乃文笑着说“还是你们疼我。”
她这场唱的《女爵》,是青峰第一次为他人量身打造的完整词曲作品,她本身也是吴青峰高中时代的音乐偶像。
这把华语歌坛难得的冷艳女中音,真的唱砸了吗?
完全没有。
杨乃文还是杨乃文,她一开口,就是自带的强大气场,与嗓音中的坚硬与慵懒,与其说在唱歌,不如说带领观众去欣赏了一个女爵的故事,去触摸到一个孤独又坚韧的灵魂。
那嗓音挫骨扬灰是涅槃也是毁灭,在全新的编曲之下,不靠高音也能把音乐的意蕴推至高点。杨乃文就是女爵本身,孤傲又柔软,这样的歌手和这样的好歌,都是可遇不可求。
但她如果真的一轮游我实在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她真的不知道讨好听众是什么东西。
知道了她也不可能去弯腰。
结果就是遭受现场观众的无情吐槽:编曲也奇怪、唱得也低没震撼效果、不打动人。
你看,这就是《歌手》舞台,也不是女歌手就一定要温柔甜美,但你要不羁就要燃,不飙高音已经输了一半,还缺乏强劲的舞台视觉效果,如此孤傲的杨乃文,怎么赢?这能怪现场观众吗?
吴青峰第一声入人心男团第二,赢在哪里?
相比之下,杨乃文的粉丝吴青峰,在《歌手》舞台是实红。
论上半段综合成绩,他才是最好最稳的那个:从未跌出前三。
吴青峰凭什么?仅仅是实力吗?但刘欢齐豫实力没人质疑吧。
更重要的也许是:有实力的吴青峰,比有实力的刘欢齐豫,更了解现场观众想要什么,并且给的起。
本场他唱的是孙燕姿早期的冷门《逃亡》。选歌就已经赢了。
《歌手》现在的问题之一是歌曲荒,可用来翻唱的曲目实际上是越来越少,因为有这么多音乐节目在消耗,无论歌手再怎么重新编曲,经典老歌也难有新意,过度冷门的歌又难有共鸣。
而孙燕姿的《逃亡》本身就是旋律优美的遗珠,又无比符合当代都市人的心境,接下来,就看青峰的了。
他是真的把歌唱出了自己的味道。比起孙燕姿的坚韧,他的编曲和演唱更突出的是温暖,整首歌的表现都很细腻,独特的声线恰好击中现代人的疲惫狼狈,又在音乐的起落之间,完成对表面平静如常实则兵荒马乱的现代人的疗愈,唱的是“逃亡”,其实是勉励听者勇敢再上场,这样的歌,怎么能不赢呢?
阿龙川菜赢得也毫无悬念。
因为这个组合一登场,就在专业性、偶像性和通俗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
这场阿云嘎嗓音状况受到感冒影响很明显了。
反倒把三宝原创音乐剧《蝶》的唱段《心脏》唱出了励志的气息,他和郑云龙的演唱情绪浓烈而饱满,,配合鞠红川的稳健中音,再加上蔡程昱主动付出的完美配合,四重唱的巧妙改编,如藤蔓一般层层蜿蜒入心的四重唱,直击灵魂的“化蝶”故事。
四人各具特色却又浑然一体,将美声、流行融汇于这首带有画面感的歌中,配合阿云嘎重病中舍命的演出,怎么会不打动现场500名大众听审呢?
《歌手》听审团是“聋的传人”吗?还是《歌手》代表了这个时代的音乐审美
那为什么,听审团与我这样的普通观众对竞演结果的认知差异,形成了这么严重的分裂?真的因为听审团是“聋的传人”吗?
但《歌手》的听审团选拔却是出了名的严格。
有媒体报道过,《歌手》的电话面试极其严格,需要通过音乐素质、节目理解、去粉丝化等层层考核,才能在每期将近20万的报名者中脱颖而出,争取到听审团资格。不到0.25%的入围率令一直备受吐槽的听审团实际上卧虎藏龙。不仅有经验丰富的驻唱歌手,还有声乐系学生、音乐老师,总之,很多都不是泛泛之辈。
那么为什么本季听审团的审美依然成为《歌手》史上最大的一个谜?
其中一个原因应该是:现场听到的和电视机前听到的,确实不同。
《歌手》首先是一个竞演舞台,只有舞台表现力突出、善于打动现场观众的歌手,才会给听审团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杨坤。
本场他唱的是张国荣的粤语金曲《拒绝再玩》,一上场,就嗨翻。
本身就是卡带金曲,节奏洗脑,元素复古,杨坤改编的这版,简单说就四个字:油腻到底。
我想杨坤比到现在也想明白了,既然本季最走心的那几场演绎全部排名扑街,而被吐槽油腻的几场全部排名靠前,那就索性玩到最嗨。
把节奏律动改的更加复杂、跳跃,更有年代感,完全变成复古funk,更将电气化摇滚元素穿插其中,普通观众嫌弃他抛麦克风,条迪斯科,那就干脆和一群带着金刚面具的dancer一起上演坤式鬼步,把斯科风复古唱到最嗨,把场子煽到最热。
油腻吗?见仁见智。排名呢?第三。
这就是《歌手》排名的秘密。
相比音乐内涵、唱功、多元性元素这些专业评判维度。《歌手》舞台的成败关键,永远是一首歌曲是否能引发更多人的共情。
刘欢唱观众不熟悉的外文老歌,会比青峰的《逃亡》更容易唤起共情吗?玻璃姐自己和自己比,一首“小我”的美国歌手克里斯蒂娜的《Hurt》,会比上一场“大我”的金曲更容易引发共情吗?
当然不会。
我不怪500听审团和我的意见相左,只能说任何音乐综艺都是时代审美的镜子,无论它是显微镜还是哈哈镜,里面都潜藏着时代的大众审美的秘密。
为什么是《学猫叫》《我们不一样》成为抖音神曲而不是别的歌?因为这个时代的音乐审美拒绝宏大复杂,生活已经疲惫不堪了,没人想听复杂的歌。
所以我们的手机只装得下旋律优美的歌单,所有我们没有丰富多元的流行音乐,没太多人愿意去发现不同类型音乐的不同美好。
我们依然有刘欢齐豫这样的顶级歌者,也有杨乃文这样有个性的好歌手,但至少从排名来看,他们在这个舞台,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不怪听审团,是这个时代缺乏能包容他们的音乐审美,能接受他们的市场。
就本场而言,吴青峰第一阿龙川菜第二我服,刘欢杨乃文倒数我不服,但我的意见不重要。
《歌手》听审团是“聋的传人”吗?我更相信的是:《歌手》代表了这个时代的音乐审美。
有些遗憾,但并不伤感,因为潮流本是如此,音乐大师刘欢也好,个性女声杨乃文也罢,都概莫能外。